尹明(尹學斌)請求天梯工程基地司令員向軍與政委伍方銀兩位少將領導,讓他親自登陸那顆小行星表面進行處置,可是在兩位少將與團隊科學家們的再三權衡后,均認為首席科學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去小行星表面,他當前的任務是當好科學家團隊的領頭羊,解決基地科學研究中出現的難題,隨指導登陸小行星的宇航員與地面的科學家進行聯動處置。
尹學斌表示尊重領導與團隊科學家們的意見,決定由一名專業的宇航員登陸那顆小行星。最后,登陸小行星進行處置的人選是兩次作為備選宇航員的航天動力學家肖仁雄。
在肖仁雄被傳送到小行星之前,基地司令員向軍少將主持召開會議,重點是處置這顆裝有動力裝置的小行星的具體操作細節,以確保萬無一失,至少不對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產生隱患。
向軍少將傳達了最高統帥與軍委的指示,要求天梯工程基地必須采取積極穩妥有效的措施,切實處理好這顆危險程度極高的小行星,確保我國的領空、領土及人民的安全不遭受損害。同時想辦法弄清這顆小行星的動力來源,再上報最高統帥與軍委作出最后的處置決定。
傳達完上級指示后,兩位少將都認為應該聽聽首席科學家的尹明(尹學斌)的看法,于是便讓尹學斌發言。
尹學斌也不推辭,作為首席科學家,這是他職責份內的事。便說道:“我們傳送宇航員到這顆小行星表面,首先要做的是弄清它動力裝置的情況,以確認其動力裝置到底從哪里來,或者是哪個國家干的,當然也不能排除是地外智慧生命干的。”
“我們利用一期工程的大型量子探測儀雖然能夠探測到宇宙深空乃至宇宙邊緣的實時畫面,而由于宇宙實在是太大了,通過近一年的觀測,我們也只探測到宇宙空間及其邊緣的極小極小的部分,還不到本宇宙百億分之一的區域。宇宙那么大,誰也不能排除有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何況這次在宇宙邊緣發現了強烈的量子信號擾動。因此,一切都要等我們的人上去后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
“由于這顆小行星的重力非常微弱,登陸上去的人。必須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能穩定的附著在其表面。由于我們無法確定動力裝置的設置者會在什么時候操控這顆小行星撞向我們的國土,我們就要盡快采取處置措施,最遲也要在三天之內把我們的宇航員送到這顆小行星上面去。”
散會后,尹學斌與團隊的科學家們立刻又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制定了一套完備且周密的計劃,并制造了一枚足以將這顆小行星炸成碎片的微型核彈,由宇航員肖仁雄隨身攜帶,以在必要時炸毀這顆小行星。
兩天后的晚上零點,宇航員肖仁雄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并攜帶著微型核彈,在天梯工程基地瞬間被傳送到這顆離地球三千公里以外的小行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