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頓時來了些許的興趣,笑吟吟道:“大孫,與皇爺爺說說,你打算讓他們去做甚?”
通過之前大孫的分析,朱元璋也覺得是那個道理。
如今大明打造出來的戰艦,絕對是海上霸主。
無論是現有的戰船也好,商船也罷,與戰艦根本就沒有相提并論的資格。
同時自己也見識到紅衣大炮的威力,此行清繳海盜,還真的不需要太多人。
但這個“其他事”就不得不讓他深思了,憑借自己對大孫的了解。
這小子絕對是那種無利不起早,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如今這般含糊其辭,必定還有其他算計。
對此,朱雄英倒是沒有隱瞞的意思,急忙表示道:“沒啥,一直以來都是倭寇主動侵襲大明邊關!”
“所以他這一次清繳海盜的機會,順路去倭國走一圈,也算是為大明收點利息回來。”
具體要做些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群臣自然也聽懂了皇孫殿下的意思。
朱元璋愣了愣,然后重重的點頭道:“理應如此!”
這些年來,倭寇入侵,讓他煩不勝煩,想要主動出兵攻打倭國,計劃卻一直被擱淺。
如今大孫說出此等令人振奮的消息,朱元璋自然不會反對,必定無條件支持。
三日后,造船廠的碼頭上,海風裹挾著咸澀氣息撲面而來。
鄭和身著簇新的明黃色官服,腰間懸著鎏金腰牌,牌面“欽差海防”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他仰頭望著眼前的龐大戰艦,船身漆成靛藍色,三層甲板上整齊排列著三十六門青銅火炮,炮口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
“大人,第一小隊已集結完畢!”副將王景弘的聲音打斷了鄭和的思緒。
甲板上,百名精挑細選的士卒列隊肅立,每人胸前都繡著醒目的飛虎紋章——這是朱雄英親自設計的特遣隊徽記。
鄭和點點頭,轉身踏上懸梯,靴底與木質甲板相撞發出清脆的響聲。
亥時三刻,戰艦悄然啟航。
鄭和站在指揮艙內,注視著面前的海圖。
根據皇孫殿下提供的海圖,東海黑沙嶼一帶是倭寇巢穴,常有三桅快船出沒劫掠商船。
他伸手按在艙壁上的青銅羅盤,指針正穩穩指向東南方,那是戰艦上獨有的“指南儀”較傳統羅盤精準數倍。
兩日后,晨曦初綻。
瞭望手突然敲響銅鐘:“前方發現船隊!二十艘雙桅船,掛骷髏旗!”
鄭和走到甲板上,舉起單筒望遠鏡——這是格物苑改良的觀遠鏡,鏡筒中清晰映出海盜船斑駁的船身,甲板上倭寇正揮舞著倭刀嚎叫。
“各炮位準備,目標左舷前三艘!”鄭和的命令通過傳聲筒傳遍全艦。
隨著機括轉動的轟鳴,三十六門火炮同時轉向,炮口噴出火舌,實心鐵彈如暴雨般砸向敵船。
首當其沖的海盜船桅桿應聲而斷,船體中部炸開碗口大的窟窿,海水洶涌灌入。
倭寇們驚惶失措,他們從未見過能在百丈外發動攻擊的武器。
尚未回過神來,第二輪炮擊又至,兩艘海盜船接連沉沒。
剩余船只試圖靠近接舷,卻見戰艦突然提速,鋼鐵包裹的船頭如利刃般劈開海浪,直接撞向一艘海盜船。
木質船體在鋼鐵巨艦面前不堪一擊,瞬間支離破碎。
“調轉炮口,轟擊島上火炮!”鄭和下令。
戰艦緩緩轉向,對準黑沙嶼岸邊的石砌炮臺。
三輪齊射后,硝煙在海面上蒸騰,與晨曦交融成灰蒙蒙的霧靄。
鄭和望著漂浮在海面的殘肢碎木,忽然瞥見礁石叢中有人影晃動。
是個渾身浴血的倭寇,正抱著一塊破木板向黑沙嶼西側的洞穴游去。
“派十名水性好的弟兄,隨我登島。”鄭和解下腰間佩刀,轉頭對王景弘道:“其余人繼續警戒,注意暗礁區。”
洞窟內的景象讓明軍士卒倒吸涼氣:洞壁上掛滿曬干的人皮,腥臭味混著海鹽氣息撲面而來。
最深處的石臺上,堆著數不清的玉扳指、金簪子,還有半幅繡著牡丹紋的明緞——顯然是從大明商船上劫來的貨物。
“大人,這里有幅帛畫!”一名士卒舉著卷邊角焦黑的畫軸跑來。
展開畫卷,只見朱漆屏風前,幾個頭戴烏紗帽的倭人正捧著珍珠瑪瑙向居中的武士諂媚。
右下角朱砂小楷寫著:“洪武十一年,肥前守獻大明商貨于幕府大人。”
鄭和的手指在“洪武十一年”幾個字上頓了頓。
那是三年前的落款,也就是說,這些倭寇背后竟有倭國官府撐腰。
他將畫軸小心收好,目光掃過洞窟角落蜷縮的幾個老弱婦孺,皆是大明百姓打扮。
“帶他們上船,傷重的先敷金瘡藥。”鄭和轉身時,靴底碾碎了半枚玉扣,“把贓物清點造冊,明日卯時啟航,目標,對馬島。”
戰艦如黑色巨鯨破水而行,對馬島的輪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
鄭和立在甲板,手按劍柄凝視前方,海岸線礁石嶙峋。
十二座石塔如猙獰利齒排列,塔上飄揚的白底紅日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大人,島上火炮射程覆蓋淺灘。”王景弘遞上觀遠鏡,鏡中可見石塔間隙架著青銅佛郎機炮,炮口正緩緩轉向海面。
鄭和指尖摩挲著腰間鎏金牌,忽然瞥見西南角浪花有異。
三艘快船正從暗礁區駛出,船舷畫著醒目的八幡大菩薩紋——是倭國正規水軍。
他心中冷笑,果然如皇孫所料,海盜巢穴與倭國官府早已勾結共生。
“升虎紋旗,全速逼近。”鄭和轉身對傳令兵道:“通知炮位,先斷敵船繩纜。”
三十六門火炮同時低吟,首輪齊射、精準切斷快船錨索。
木屑紛飛中,倭寇水兵尚未反應,第二輪實心彈已轟碎兩艘快船的尾舵。
剩余船只慌忙調頭,卻被戰艦甲板上的弩炮發射的鐵鏈纏住船桅,如提線木偶般被拽向巨艦。
“放鉤索!”鄭和拔刀出鞘,百名士卒應聲甩出帶倒刺的鐵鉤,牢牢扣住敵船甲板。
飛虎紋章的軍旗剛在敵船桅桿升起,十余道身影已踏繩飛躍,彎刀在晨光中劃出雪亮弧線。
對馬島岸邊,倭寇守將竹中半兵衛望著海面慘狀,額角青筋暴起。
他昨夜才收到黑沙嶼覆滅的急報,不想明軍竟來得如此之快。
手按刀柄正要下令火攻,忽見一道黑影從海天交界處極速逼近,是明軍戰艦的沖角,包著鐵皮的船頭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轟!”
戰艦直接撞上最外側的石塔,塔身應聲崩塌,佛郎機炮墜入海中濺起丈高水柱。
甲板震動中,鄭和率親衛踏過碎石登上灘頭,靴底碾過倭寇士卒的斷刀。
目光掃過沙灘上堆積的商貨,成箱的瓷器貼著應天府商印,半幅殘破的綢緞上繡著明宮專用的纏枝蓮紋。
“大人,西北方發現地牢!”士卒的呼喊驚醒了沉思的鄭和。
穿過焦黑的營寨,潮濕的洞窟內傳來斷斷續續的**。
二十余名被囚禁的大明漁民蜷縮在草席上,腳踝拴著拇指粗的鐵鏈,傷口潰爛處爬滿蛆蟲。
“先救人,再搜庫房。”鄭和聲音低沉,忽聞遠處傳來馬蹄聲。
百余名倭國騎兵從山林中沖出,為首武士頭戴鹿角盔,腰間懸著三柄倭刀,正是對馬島守護代宗助國廣。
“明軍賊子,竟敢犯我疆域!”宗助國廣的日語在沙灘上回蕩,手中令旗一揮,騎兵呈半月形包抄過來。
鄭和卻不慌亂,抬手輕揮,戰艦甲板上的弩炮突然轟鳴。
特制的三棱弩箭破空而至,如暴雨般釘入沙灘,在騎兵陣中犁出血路。
前排戰馬慘嘶倒地,驚亂的馬群反而沖散了后排陣型。
“殺!”鄭和趁機率軍突進,彎刀與倭刀相交迸出火花。
他自幼習得回回刀法,刀勢剛猛如虎,連劈三柄倭刀后,刀鋒已劃過宗助國廣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