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此次的獻俘大典。
朱雄英早早就穿上了隆重的祭服,并且代替朱元璋前往宗廟,告祭先祖!
按照流程又祭拜了天地,告知自己要獻俘的事情。
然后這才重返皇宮,開始沐浴焚香,靜靜等待獻俘之日的到來。
用朱元璋的話說,他現在年紀大了,喜歡清靜。
這種拋頭露面的事情,還是大孫去做吧!
很快。
獻俘的日子到了,所有朝臣都穿著最隆重的朝服,在城門處恭候著。
而進入皇城那條主道,早就被朝廷清理了出來。
在獻俘儀式結束前,任何閑雜人等都不可以出入。
同時,城門到太廟的整條街道,也被清理了出來。
街道兩側的將士們,更是站滿了精神抖擻的將士們。
城中的百姓們,則是站在街道兩側,伸著脖子看熱鬧。
獻俘,這種事情,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所有人都眼巴巴的望著城門處。
一個占據有利位置的百姓,見到城門外有人出現。
立刻驚呼道:“來了……來了……”
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望了過去。
只見大將軍韓山單騎從城外緩緩進城。
身上的甲胄早就擦拭的錚亮,在陽光的照耀下,晃得雙眼一陣生疼。
韓山輕輕夾著馬腹,戰馬緩步前行。
片刻之后,這才來到皇孫朱雄英的面前。
此時的朱雄英,早就率領百官在此等候。
韓山趕忙下馬,大禮參拜道:“啟稟皇孫殿下,賊子犯我邊疆,在皇孫殿下的雄威下,以及將士們悍不畏死的拼殺,終究將賊子殲滅!”
“今有賊酋阿魯臺,及其部落族人上百人,在城外等候發落!”
“末將欲將這些人獻俘于殿下,以示我大明國威!”
聽到這樣的話語,站在朱雄英身旁的文武百官們,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振奮之色。
恨不得現在就沖出城外,好好的瞧一瞧,那些屢屢侵犯大明邊疆的賊子們,都長什么德行。
至于那些被邀請來的番邦使節們,也是滿懷期待的看著大明皇孫朱雄英,希望這個獻俘儀式能夠快點開始。
朱雄英聽完韓山的匯報后,神色嚴肅的點頭。
一旁早已經準備多時的太監,急忙高聲喊道:“皇孫殿下有旨,獻俘儀式,現在開始!”
聽到這樣的命令后,韓山急忙轉身上馬,重返城外。
以此同時。
這道旨意的呼喊聲,如同接力一般,向皇城外傳去。
“皇孫殿下有旨,獻俘儀式,現在開始!”
“皇孫殿下有旨,獻俘儀式,現在開始!”
“皇孫殿下有旨,獻俘儀式,現在開始!”
……
當韓山來到城外,關押俘虜的地方。
望著眼前的俘虜以及大明的將士們。
大聲喊道:“皇孫殿下有旨,開始獻俘!”
站在俘虜身后的將士們,紛紛舉起手中的兵器。
齊聲高呼:“萬勝……萬勝……”
聲音響徹天地,直沖云霄。
俘虜們則是全部都被綁住雙手,**著上身。
按照他們在草原上官職的大小,按照先后順序,用繩子串在一起。
而帶頭人不是別人,正是阿魯臺部的領袖阿魯臺。
只是阿魯臺的心中早已悔不當初,倘若早知道會遭受這般屈辱,還不如直接死在草原上。
那樣也算是沒有辱沒黃金家族的名聲。
如今自己與族人,如同畜生一般,被人牽著獻俘,傳揚出去的話,黃金家族的威名將不復存在!
奈何現在的阿魯臺已經不敢再多想了,大明的軍隊當初沒有將自己斬殺,自己也沒有舍得自殺。
即便遭受更大的屈辱,他阿魯臺也不肯輕易的死去,
這一切,只不過是給自己的軟弱無能,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罷了。
當這一串俘虜被韓山牽著入城的時候。
街道兩側圍觀百姓們的目光,如同刀片一般,不斷略在他們的心頭。
這些大明的百姓,以往在自己的手中,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可以隨意的揉搓,肆意的欺凌。
如今卻反了過來,自己成為了階下囚。
只是他們的目光好似不像在看一群俘虜,而是在欣賞一群牲畜。
更有不少百姓對他們一行人不斷的指指點點,即便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么。
就是用腳去想,也必然不會是什么好話!
無奈之下,阿魯臺只能痛苦的閉上眼睛,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對于外界的議論聲,直接自主的過濾掉了。
身后那些俘虜,見自家首領這樣了,也有樣學樣的閉上了眼睛。
就這樣如同游城一般,最終一行人這才來到皇孫朱雄英的面前。
韓山再次從戰馬上下來,施禮道:“啟奏皇孫殿下,賊酋阿魯臺及一眾俘虜,全部押送至此,請求皇孫殿下發落!”
站在皇孫殿下身后的文武百官們,也在此刻紛紛挺直了自己的腰桿。
哪怕是征戰阿魯臺部的戰役自己沒有參加,但此時自己卻是勝利的見證者!
除了榮辱與共外,就是不想墜了大明的威風!
人群之中,那些被邀請過來觀禮的番邦使節,見到這些蒙古人后。
臉頰上都浮現出濃濃的惶恐之色!
他們實在是想不到,這些異常強大的蒙古人,居然會成為大明的俘虜。
這要是換做自己國家的戰士們,恐怕結果會更加的不堪。
所以這些番邦使節們的心中,同時升起一個統一的決定。
那就是待到這次的獻俘結束后,必定要給自己的王送回一封密信。
將獻俘一事的所有經過都告知王,萬萬不可與大明為敵,不然的話,就是在自取滅亡。
朱雄英望著面前的一眾俘虜們,沒有半點的情緒波動,
微微點頭示意后。
禮部尚書,這才開口道:“獻俘儀式,正是開始!”
韓山作為獻禮官,再次對皇孫殿下一禮后,這才一拉背后的繩子。
阿魯臺部的一甘俘虜們,得到指令后,憋屈萬分的跪倒在地面上。
文武百官們見狀,心中瞬間澎湃起來。
更是不斷在心中幻想,此次要是自己率兵攻打阿魯臺部的話。
如今在這萬目矚目下,牽著俘虜在此獻俘的人,就應該是自己了,而非眼前的韓山。
阿魯臺看向面前不遠處那道較小的身影,只得硬著頭皮。
說著蹩腳的漢語道:“罪人阿魯臺成心跪服,望皇孫殿下,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