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一切后,朱雄英這才命人將藍玉傳了過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藍玉身上的傷勢早就好了。
礙于沒有皇孫殿下的命令,所以一直待在府邸不敢外出。
心中更是清楚淮西勛貴們造、反,對于整個大明意味著什么,對于自己意味著什么?
只要自己老老實實在府邸待著,那就不會給皇孫殿下惹到麻煩。
在得知皇孫殿下的命令后,藍玉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傳旨的太監,前腳剛說完,后腳藍玉就出了府邸,直奔皇宮。
只留下傳令的太監獨自在大廳中凌亂。
腦海之中甚至不斷在想,我是誰?我這是在哪?我要做些什么?
當藍玉站在皇宮外時,心中很是忐忑。
得到應允的命令后,藍玉這才邁步走進大殿之中。
卻發現皇孫殿下此時正站在大明萬國堪輿圖前,仔細看著上面的內容。
趕忙整理下身上的衣服,這才施禮道:“臣,藍玉,參見殿下!”
沒有得到殿下回應前,藍玉始終保持著大禮參拜的姿勢。
聽到藍玉的聲音后,朱雄英這才緩緩轉身,揮手示意藍玉平身。
這才輕聲道:“不知將軍可曾聽說,前些日子獻俘儀式?”
雖說這段時日,自己被禁足在府邸。
但外界發生的大小事件,藍玉心中一清二楚。
這個獻俘儀式自己沒有參加,讓藍玉心中充滿了遺憾。
與蒙古人先先后后交戰這么多年,從來就沒有想過會有這么一天。
如今阿魯臺部覆滅了,而自己卻沒有親眼見到敵人匍匐在自己腳下,痛哭流涕,惶恐跪地求饒的場面。
以至于,獻俘儀式當日,藍玉幾次都想偷偷溜出去看看。
但最終還是擔心會給皇孫殿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才強壓躁動的心,艱難的隱忍了下來。
直到儀式結束后,藍玉第一時間便將府中派遣過去觀看整個過程的人叫了過來。
讓其仔仔細細的為自己講述了一遍剛剛發生的事情,聽得藍玉那叫一個熱血沸騰,更是叫好聲不斷。
原本心中對淮西勛貴們還有那么一絲的不忍與難以割舍。
但與獻俘儀式對比,那些王八犢子,實在是死不足惜。
急忙開口道:“臣自然聽說此事,心中無比向往,奈何被禁足在府邸,未能親眼目睹大明雄威,實在是人生一大遺憾!”
聽到這樣的話語,又看看藍玉的神色,并沒有半點的做作。
朱雄英再次笑著開口道:“舅老爺,看別人獻俘有什么意思,自己親自獻俘的話,豈不是更爽?”
藍玉錯愕了一番后,隨即臉頰上便浮現出驚喜之色。
皇孫殿下的意思,他悟了,殿下這是要讓自己出兵啊!
沉寂了這么多年,此刻藍玉心中那馳騁疆場的雄心壯志再次回歸。
望著皇孫殿下的目光,也逐漸火熱起來。
朱雄英沒有繼續賣關子,而是伸手指向堪輿圖。
沿著皇孫殿下手指指向的位置看,藍玉赫然發現,大明的北方,原本屬于阿魯臺部的區域,已經被抹去。
如今占據那塊地域的勢力,還有兩個國度。
一個叫韃靼,另一個叫瓦剌!
如今在這堪輿圖上更是極其的吸引目光。
原因無它,只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名字,被皇孫殿下做了標記。
想不主動關注都難。
同為縱橫草原上的部落,韃靼和瓦剌卻是兩個極端。
如今瓦剌明面上向大明俯首稱臣,主動向大明納貢。
甚至大明在攻打阿魯臺部的時候,他們還刻意送來了貢品。
促進彼此友好的同時,希望大明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技術與物資,好讓自己快速的壯大起來。
可實際上呢,瓦剌就是一個卑鄙、無恥、下作、毫無底線的小人。
眼下的忍辱負重,只是為了日后攻打大明做準備。
別人不可能知道瓦剌的小心思。
但后世穿越過來的朱雄英,不可能不知道瓦剌的野心。
所以,想要大明迅速壯大,那么,這些隱藏在暗中的毒瘤,一定要徹底清除掉才行。
趁著瓦剌現在對大明還構不成威脅,一舉將之滅了,也不會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對大明來說,將之滅了,更是為了日后的一勞永逸。
見藍玉沒有主動詢問,朱雄英這才開口道:“韓山率兵滅了阿魯臺部,但草原上現在還有韃靼與瓦剌兩部。”
“奈何瓦剌包藏禍心,明面對大明恭敬,俯首稱臣,暗地里卻在休養生息,隨時準備給大明致命一擊!”
對于這樣的話語,藍玉并沒有放在心上。
既然皇孫殿下將自己叫過來,并且指出其中的問題。
自己若是還不懂殿下要做些什么,那自己這么大歲數,可真的是白活了。
趕忙上前一步道:“末將愿聽皇孫殿下調遣!”
朱雄英微微點頭道:“將軍可愿率兵出征,為大明除掉這顆毒瘤?”
沒有絲毫的猶豫,更加沒有半點的遲疑。
藍玉迅速點頭道:“皇孫殿下,末將的大刀早已經饑渴難耐,隨時可率軍出征!”
“不將草原納入大明版圖,末將永不回歸!”
見狀,朱雄英滿意的點點頭,再次開口道:“如此就請將軍回去調整下狀態,做好出征的準備!”
即便帥軍出征,只是自己的一個命令而已。
但行軍之前,還有許多的事情需要部署,絕對不能有半點的馬虎。
阿魯臺部雖說只是草原上的一個部落,但從某種意義上判斷。
它又何嘗不是一個隨時移動的國家,有著屬于自己的王庭與子民。
雖說被大明給滅了,但他又何嘗不是挑釁大明的后果?
至從朱雄英開始幫助皇爺爺分憂開始,先后已經滅掉了三個對大明不敬的國度。
一個倭國、一個大越國、現在又加上一個阿魯臺部。
此等滅國之功,絕對不能單單以金銀之物做賞賜。
更多的還是需要名譽上的獎勵。
思來想去后,朱雄英這才有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那就是效仿先賢,重開凌煙閣!
此等榮譽一出,恐怕整個朝野中的官員們,都會打破腦袋往里沖。
心中更加清楚,如今的朝堂之中,有資格步入凌煙閣的人,除了幾位開國元勛之外。
也就是這幾位,身居滅國之功的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