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如今在哪?!”房間內有人問道。
七月份時,前任遼東巡撫袁崇煥因各種原因辭職。
名義上,卸任后的袁崇煥是宣稱要從京城回老家養老了。
但實際上,袁崇煥壓根就一直待在京城附近還沒走。
那個時候先皇都已經病入膏肓了。
袁崇煥辭職純粹是為了更好的起復,順便再搏點名聲。
嘗過權力滋味的人,怎么可能說放就放?
有人回話道:“在京郊山中一座軍需采買所建的宅子里。”
黃立極點了點頭:“派人去與他說說,看看他是什么反應。”
有了打算后。
當即便是有一隊人馬隱蔽出城,秘密前往袁崇煥所在的山莊。
......
京郊,萬泉山。
沿著羊腸小路往里深入一段距離后,整個局面便豁然開朗。
可以看到一處被高聳樹木圍起來的宅子,白墻青瓦,還有不少侍衛鎮守。
院內。
袁崇煥躺在一支搖椅上,悠哉悠哉的享受著一旁嬌柔侍女的按摩。
在一旁的小方桌上,擺著一盅用老母雞和老山參煨了三個時辰的高湯,和一碗煮的稀溜溜的銀耳蓮子百合粥。
瓜果點心則不勝枚舉。
這里雖比不上京城中的花花富貴。
但也頗有幾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清雅。
只是。
這份清雅沒維持多久,就被一陣叨擾打斷。
一人俯身在閉目養神袁崇煥耳邊低聲匯報道:“京里來人了。”
袁崇煥撐起身子,慢慢悠悠的理了理衣袍:“帶來書房見我。”
很快。
袁崇煥在書房內見到了京中趕來的那幾名官員。
面對著這幾位老熟人。
袁崇煥坦然坐在歲月痕跡斑駁的黃花梨太師椅上,沏了壺茶:
“幾位,明前的西湖龍井,比送進宮里的還要好上幾分,你們若是不來我可都舍不得喝。”
幾人對視一眼。
都到生死攸關的時候了,誰還有心思跟你擺這些龍門陣?!
于是當即也是把自己的所求說了出來。
聽完幾人講述后,袁崇煥眉頭緊蹙,目光如炬:“你們竟然敢行謀反之事?!”
“還想讓袁某幫你們用遼東來鉗制住皇上,甚至說以向金人獻出寧遠相逼?”
他猛拿起茶壺砸向一旁,古董茶壺瞬間啪啦一聲四分五裂。
袁崇煥起身怒喝:“你們把袁某當何人了?!”
幾位官員面色不動心中冷笑。
你個和金人眉來眼去、私下議和的東西,你以為你是個什么玩意兒?!
都他媽這時候了,還想著趁機抬價?!
其中一人舉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沫:“袁大人,閣下的操守在下實在是佩服。”
“不過,危急關頭可不是討價還價的時候。”
袁崇煥冷笑一聲:“袁某跟你們可不一樣,皇上殺的你們抬不起頭,袁某可是早就不問朝政了。”
袁崇煥自己也沒想到兩個月前的辭官之舉,竟讓他一時間完全避開了京中的那個吃人漩渦。
不過袁崇煥并不覺得這事全是運氣,反而更印證了是他有先見之明。
另一名京中官員嗤笑一聲,不再回話。
只是打量起房間里紅木書架上,那些不起眼的唐宋官窯破瓶子。
還有墻壁上那些暗沉老舊的破字畫。
密密麻麻的印章顯得是那么雜亂不堪。
沒品!
片刻后。
幾人對視一眼,也不再多留,直接起身拱手道:“既然這樣,我等就不叨擾袁大人了。”
“袁大人就守著這些東西過一輩子吧。”
“當然,如果袁大人過段時日還能守住的話。”
“等等。”
抬價不成,袁崇煥倒也不墨跡,當即喚住幾人。
他站起身子,看著幾人一字一句的說道:“事成之后,遼東歸我。”
“同時,你們還要幫我除掉毛文龍,掃平遼東,事后再拿一千萬兩銀子充作軍餉。”
“若是不成的話,我便當幾位從沒來過。”
幾名京中來的官員對視一眼,心中皆是將袁崇煥祖宗十八代問候了個遍。
**的袁崇煥,敢在這個時候獅子大開口?!
你個腦袋長在屁股上的東西,真以為遼東給你,你就能吃下遼東了?
就憑你那讓人招笑的本事,遼東在你手中唯一的作用,也只不過是跟金人多換取一份富貴的籌碼罷了。
不過有一說一。
養寇自重這件事,倒是還真給你個婢養的玩意養出來幾分道道來了。
幾人雖然在心底瘋狂唾罵袁崇煥。
但懾于皇帝的刀子已經快架在他們脖子上了,也只得捏著鼻子先答應下來。
一名官員掏出一張宣紙:“需要遞進宮里的折子我們已經寫好了,麻煩袁大人用自己的筆跡抄錄一份吧。”
袁崇煥當即伏案抄錄,沒有任何停頓。
權力這東西,拿起來就絕對不可能放下。
就算暫時放下,也只是為了更好的拿起。
更何況,近期京中發生的事他也都有所耳聞。
在他看來。
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新皇確實有那么幾分本事。
不過。
暴斃對其而言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上一萬倍。
你殺得了一個,殺得了一群嗎?
你殺得了一群,殺得了天下嗎?!
所以趁此機會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才是他當下最該做的事。
......
皇城。
乾清宮內。
在凌遲活動舉行過半時,曹化淳進宮來到朱由檢面前,躬身匯報道:
“陛下,果然不出您所料,民眾對那伙罪大惡極的異族痛恨至極。”
朱由檢點了點頭。
對此,他很欣慰。
如此一來。
他以后要做的一切非但不會在國內感受到任何阻力,還會被百姓支持。
曹化淳也是趁此機會繼續說道:“陛下,奴婢這幾日還收集了些京中其他異族的住所消息,您看是否趁現在民意正盛之時......”
朱由檢搖了搖頭:“繼續暗中收集即可。”
曹化淳:懂了,先留著,陛下以后另有他用。
就在這時。
一直位于宮里的王承恩躬身湊了過來:“陛下,內閣里的那幾位遞了兩封折子過來,說是有遼東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