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聞太師領兵到了北海,安營扎寨。第二日,天光大開,排陣出兵,聞太師坐著墨麒麟,領兵來到日照城一里之外,只見前方矗立一陣,隱隱約約能看見外圍祥云朵朵,瑞氣千條。但是上空卻是殺氣騰騰,陰云慘慘。怪霧盤旋,冷風習習,或隱或現,或升或降,上下反復不定。
太師臉色一僵,轉過身對門人武立言道:“這日照城好生兇惡,看似仙家福運之地,祥光瑞霄重重,不想里面卻是殺機凜然,怕是一番惡斗不可避免,著實讓人憂心。”
武立安慰道:“太師征戰四方,無數豪杰敗在手下,這日照何足道哉呢!”
太師心稍安,到轅門前叫陣,一揮手中雌雄寶鞭,大喝道:“袁福通鼠輩,快出來受死!”
喊聲如雷,震得對面墻體晃動,被一層黃光升起護住,飄蕩無數金蓮虛影。
不時,城門大開,一員虎將出來,生的是面如藍靛,發似朱砂,獠牙上下生。花冠分五角,藍臉映須紅;金甲袍如火,玉帶扣玲瓏。
袁福通騎著白駒而出,一提手中寶锏,怒喝道:“本將乃威武王袁福通是也,聞仲速速投降,免的身死無處伸冤!”
不想話語剛落,就聞對面傳來一陣怒喝,“聞太師執掌權柄,威名震天下之時,你這娃娃還未出生呢,如今擺起譜來了,還不快快受死。”
袁福通大怒,眼睛一睜,就見對面一兇惡將領騎馬沖過來。
袁福通罵道:“哪里來的蠢野,你家大王不殺無名之徒!”
那將領聽到此話,肆無忌憚的哈哈大笑道:“袁福通小兒聽清楚,你家爺爺乃是聞太師座下大將張述庭,今日也讓你做個明白鬼。”
面對著侮辱輕蔑之語,袁福通勃然大怒,一拍座下白駒,嚙咦之聲響起,朝來著殺過去。 一個如同猛虎下山,一個似蛟龍入海。殺的是愁云慘淡萬里凝。
不過十余回合,袁福通決定先下手為強,從懷中掏出一寶輪,一甩手。
袁福通甩出的那寶輪卻是偷偷化作一道黃光飛到張述庭背后,驀然黃光大作,一下子排在張述庭背后,張述庭一聲痛吼,七竅流血而死,跌落坐騎。
袁福通哈哈大笑,喝道:“聞太師,你又何必派個飯桶來受死呢!”
聞仲一提座下墨麒麟,四蹄生云,拿起雌雄雙鞭,怒沖而來。聞太師二話不說,手中雌雄雙鞭脫手望空一拋,黑白陰陽二氣滾滾。化為兩條蛟龍,張牙舞爪,撲騰而來。
袁福通無奈,瞪著燈籠大小的眼眸,金輪飛出,金光萬道,與兩條蛟龍纏斗;這條蛟龍屬陽,渾身熾白,口噴龍氣,烈焰滾滾,的燒三色光帶,冒起陣陣腥臭白煙。
不想聞太師中央有一法目,三尺白光射出,盯住金輪,御賜金鞭一丟,連敲三下,袁福通差點被打下馬,打敗而回。
隨后聞太師率領兵馬攻破壽光城,袁福通敗走,逃往日照城,聞太師在五里外安營扎寨,雙方再度相持。
且說子時時分,清凈散人在營帳打坐,卻發現日照城城內,地動山搖,洗若地震。散人玉足一輕點,玉光輻射。瞬息之間,大地穩固如初,不管外面樹倒山塌,城內卻是安穩不動,讓一眾將士士氣大增。
商營中軍所在,聞太師一皺眉,手中蛟龍鞭連連敲地,毫無所得。隨祭起雙鞭,化為雙條蛟龍,擊向日照城。
清凈散人星眸之中古波不驚,如同一灣亙古不變的寒潭,森然一笑,在黑夜中分外詭異,一抹額頭,頭頂慧光之中飛出一抹紫金之色的流光。
片刻之后,一柄紫金打造的如意橫放商營上空,柄端靈芝形狀,紫霧騰騰,瑩瑩紫光照耀,形成一層光罩倒扣。
聞太師見此,中指一彈,日照上空升起一顆璀璨如意珠,照耀得百里如同白晝,光明普照,道道金光攢射而來。
紫金如意柄端云紋紫芝噴吐輝光,就見朵朵紫色寶花墜落,形成櫻絡。倒垂而下,如同檐前滴水,絡繹不絕,護得密不透風。道道金光襲來,被朵朵寶花托住,二者交鋒,火襯銀花,五彩斑瀾。一片彩色流嵐中暗含莫大兇險。
聞太師見此,知道要是不近距離接觸,怕是毫無所得,也就不再采取動作,直到雄雞鳴曉,啟明星升起,種種異象才開始退去。
第二日聞太師上來挑戰。
日照城內,袁福通眼巴巴的望著清凈散人。散人道:”侯爺不必擔心,貧道這就出去,會一會聞太師!“
聞太師騎著墨麒麟,一提手中雌雄雙鞭,喝道:“來者何人,速速投降,免的身死無處伸冤!”
清凈散人騎著白駒而出,道聲尊號,道:”貧道清凈散人,來會下太師!“
聞太師拿起雌雄雙鞭,與清凈散人打得是天愁地暗,日月無光,一個獅子搖頭,一個拔枕擺尾,針鋒相對。太師一催法力,陰陽二氣流轉,兩條蛟龍顯化,咆哮一甩。嘴銜尾,一太極圖凌空形成,落將下來。
清凈散人手段迭出,鼻尖兩股白氣噴出,氣流尖頭之處冒出兩朵白蓮,兩股氣流糾纏盤旋,最后在清凈散人頭頂形成一朵并蒂蓮花,噴吐光雨,絲絲光線垂落,如同金鉤鐵網,把地上的金蓮撈取萬朵有余,而后縮回,凝結成棋落垂簾,如同檐前滴水,涓涓不斷。拿出紫金如意,擎起一敲,萬朵紫氣噴出,化作擎天巨劍,斬向兩條蛟龍。
聞太師額頭法眼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此時白毫宛轉,三尺白光射出。
清凈散人頂上白云里,生出一花傘,滴溜溜旋轉,飛到頭頂,其上花花綠綠中一陣抽根發芽的細微響動傳來。
就見面東之處,一株蘭花浮現。葉呈劍行,直立微傾;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氣清、色清、神清、韻清,花中君子,空谷幽香,孤芳自賞,股股蘭氣蒸騰,“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的意境久久縈繞。白色蘭香擋住風潮,蘭花輕擺,生趣盎然。
南面一株碧竹破土而出,生機盎然蓬勃向上,面對團團陰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氣節盡顯無遺,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浩大氣息在一股乙木之氣中纏繞流轉,生生不息。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為正直;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為奮進;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為虛懷;竹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為質樸;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為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為善群;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為擔當。
竹之七德,形成七星陣勢,牢牢守住花傘南面,九幽鬼風不得靠近半分。
北面冒出一枝菊花,莖色嫩綠,花朵成簇,呈現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種種顏色。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筋。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颯颯寒風。即便秋風掃落葉般刮過,朵朵菊花墜落,卻是不肯低頭。
西面騰起一枝接,花瓣五片。紛呈五彩。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四德,自古相傳。
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豐葉葉空;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惡風習習,卻是掃落暗香,除此之外一無所得。
這是清凈散人有感“蘭、竹、菊、梅”品格高貴,采集四方稀奇靈根。用自身忠貞之氣涵養,煉制成“玉虛四季寶傘”。
玉虛四季傘天花妙墜,優曇花萬朵有余,如同花雨垂落,結成櫻絡珠簾,花上綻放毫光,以至于擋住聞太師的輪回神光。
聞太師蛟龍雙鞭和輪回神光一無所得,頗為郁悶,雙方相持不下,只好罷戰。
雙方僵持不下,聞太師無奈,一時間也無法妙法破袁福通,不能班師回朝。
話說聞太師征伐北海,卻是破不了清凈散人的玉虛四季傘,雙方僵持不下。底下武吉兇對疑慮重重的聞太師言道:“弟子剛才觀摩一番,卻是發現這清凈散人的寶傘難以破解,需要太師去尋殺伐法術的道友。”
太師聞言,大皺眉宇,來來回回走個不停。良久,太師面露喜色,對武吉道:“為師倒是想起一位道友來,須得親自去請,你在此坐鎮,若是袁賊挑釁,只需一概高掛免戰牌即可,莫要理會。”
武吉滿口答應下來。
聞太師秘受機宜,出的營帳,而后跨上墨麒麟,斜著雌雄雙鞭往東海而來。
二日光景,太師來到東海一海島之上,只見遠觀山山青疊翠,近觀山翠亞青山。山青疊翠,參天松婆娑弄影;翠疊青山。靠峻嶺逼徒懸崖逼陡澗。綠擒影搖玄豹尾,峻懸崖青松折齒;老龍腰望上看似梯似鐙。望下看如穴如坑。青山萬丈接云霄,斗澗鶯愁長地戶。
太師望著此島,留戀美景,嘆道:“好一座美島,到也可以作為精修之所,只是紅塵忙碌,何時得閑?”
留戀凡塵濁世,卻是非仙道中人所為,太師錚錚烈骨,卻是不得大道,孰為可惜。
聞太師來到三仙島,一路走來,就見此島清幽僻靜,鶴鹿紛紜,猿猴來往,而懸崖絕壁卻是垂掛藤蘿。
來到宮門前,陡然一激動咳出聲來,被侍候在門外的童子聽到,一見是聞太師,問:“哪位道長來我三仙島呢!”
聞太師雙手一拱,笑道:”聞太師來拜訪三霄娘娘!“
三霄娘娘聞報,讓童子把聞太師請入。
云霄出言問道:“咦,太師不在朝歌納福,來我東三仙島做甚?”
太師稽首問好:“貧道正有難處,前來請三位娘娘幫忙。”
碧霄哈哈大笑道:“太師一副愁苦之象,難道有何難事,不凡說與我姐妹聽。”
太師就將北海一事盡數說出,碧霄一聽,頗為不屑道:“此乃小術,也敢妄自稱尊,不顯我截教**,到讓人看不起。”
碧霄性格豪爽,要出手幫聞太師,云霄不好阻擋,便讓碧霄帶著金蛟剪,跟聞太師一同前往北海而來。
聞太師回到軍營,迫不可待,帶著碧霄,早早出來叫陣。
日照城內,袁福通對清凈散人請求道:“道長,如今聞太師前來挑戰,請道長迎戰,如何?”
清凈散人欣然答應,散人沒有坐騎,也就腳底生云,托著法足來到日照城一里之外迎戰。
聞太師與清凈散人交手幾個回合,又祭起蛟龍雙鞭。清凈散人掏出玉虛四季傘,往空中一丟。只見一陣金光爆閃,一遍體開花的寶傘高懸頭頂,傘面上開了無數鮮花,雖說屬于后天五行,但是對方蛟龍雙鞭綽綽有余。
不料一旁碧霄祭起蛟龍剪。兩條金蛟噴云吐霧,興風作浪,姿態矯健,神情猙獰,宛如閃電,朝清凈散人襲來。此寶兇惡,一下子把玉虛四季傘剪破。聞太師見狀,喜形于色,拿出蛟龍雙鞭狠狠一砸,將清凈散人倉皇失措間舉起的寶劍打碎。碧霄又祭起蛟龍,把清凈散人剪為兩半。
玉虛宮封神榜一陣微微搖晃,一縷真靈進入,隨后安穩不動,又有一人上榜,還是昆侖山修士,雖不是十二門人,但終是闡教一脈,元始天尊眉頭微皺,望了一眼西方,彈指射出一道符箓,隨即若無其事,繼續閉目參悟天機!
碧霄對戀戀不舍的太師道:“如今阻礙已經盡去,太師還是應當盡早破了日照城。平定北海之事,盡早回朝!”
聞太師一聽,也是眉宇頻蹙,卻是朝廷邸報日日來,對當今朝堂之事了如指掌,頗為憂心,卻是被北海之事拖累,不能早早回都城朝歌勸慰紂王。
不過一想到,此次北海即將平定。卻是心中雀躍,呼兵喚將,坐了墨麒麟,攻打日照。碧霄自告辭回三仙島。
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林中,接引端坐十二品金蓮,準提道人在一旁歡喜雀躍。
就在此時,一只仙鶴翩翩而來,在準提手中化為一則符箓,準提慧眼一觀,立馬知道了原委。
“既然我西方和玉虛宮有約,少不可出一份力才是!”
接引睜開雙目,眼中金光熠熠,道:“師弟所言甚是!此乃神仙殺劫,吾等亦是聽天命、盡人事。大輪明王入得凡塵,卻是他自身造化,得看自身機緣,無量壽佛!”
準提叫來阿難陀尊者,往大雪山去一趟。
阿難陀菩薩得令,食指一彈,一縷白光垂落,化為一枚蓮花,而后踏著往大雪山大輪寺而來。
來到大雪山,崇山峻嶺,白雪皚皚,一座寺廟矗立云海之間,靈塔高聳,佛光高亮,檀香襲襲,阿難陀菩薩正駐足觀摩,就聞大輪寺鐘鼓齊鳴,玉磬清越,一眾比丘、比丘尼在一僧人率領下出得山門,朝阿難陀所在,高懸佛號,問好道:“貧僧鳩摩智率領大輪寺一眾僧人恭迎阿難陀菩薩,我等來遲,還未尊者見諒!”
尊者慧眼一觀,只見大輪明王身顏藍黑色,一頭二臂,戴五骷髏冠,戴五骷髏冠,身披天衣,以虎皮為裙,心念一動,法音傳來:“貧僧奉圣人之命,傳令大輪明王!”
鳩摩智迎著尊者進入大雄寶殿,西方二位教主金身塑像排列正面墻壁,阿難陀尊者先是一個稽首,而后上香三柱,念頌佛號,而后眾人按等級坐了蓮花法座。
鳩摩智臉上帶著笑容,問道:“不知尊者不在道場納福,卻是所謂何事來我大雪山?”
鳩摩智自從問道西方佛門,在須彌山問道宮有幸聽聞圣人講道,算是佛門教外圍弟子。自從開始神仙殺劫,問道宮閉宮以來,鳩摩智一直在大雪山逍遙自在,靜待劫數。
阿難陀尊者言道:“準提圣人有令,讓明王下山輔助,了解一番劫數,日后自成正果!”
鳩摩智心中一凜,卻是知道,天機已明,二人機緣至矣。說是劫數,同時亦是機緣,只要安然度過,業力自然消減,真靈通透,極其容易悟道,一般會導致道行大進。
而后,二人閑聊幾句,阿難陀尊者告辭而去,返回西方。
臨走之前,尊者看著皚皚白雪之中的金廟,心中微微嘆息,怕是大輪寺不久就要淪沒了,無量壽佛!只是封神大劫,天數如此,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