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人吵吵鬧鬧了大半個小時,才抄完筆友信息。
舍友伸個懶腰,開始看雜志,翻看扉頁看到楊霄寫的《致敬愛的讀者》。
“陳濤,你要加入科幻俱樂部么?”
陳濤還沉浸在小說之中:“什么俱樂部?”
舍友臉色詫異:“你沒看扉頁的內容么?《科學文藝》打算成立一個科幻迷俱樂部,歡迎全國各地的科幻愛好者加入。”
“你們說,要是加入俱樂部,筆友信息是否有優先級?”
床上的陳濤忍不住出聲打擊:“又不只有你一個人加入。你想想全國的科幻迷有多少!”
舍友根本沒聽,將雜志丟給其他人,抽出信紙寫信,申請加入俱樂部的同時,再次附上交友信息。
隨著第一批購買一月刊的學生,特別是科幻社團的成員,他們發現本期內容刊登上次聯誼會所講的故事,大喜過望,紛紛向其他成員通報這一喜訊。
不少人在聯誼會之后,對《終結者》續集的內容念念不忘,現在終于看到小說。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電大,15號晚上正好沒課。
胡繼英老早就開始忙乎,只為今晚的雜志分享會。
作為《科學文藝》的編輯,她最早得知本期要連載《終結者》,順便在自家科幻社團里廣為宣傳。
老成員大都參加聯誼會,當場聽過陸奇講述的續集故事。即使沒看過電影,也被精彩的劇情所吸引。
新成員被老成員炫耀,聽過這么一個精彩的故事。
大家的胃口被吊得老高。
等人齊后,胡繼英舉著一本雜志說:“有沒有哪位同學分享對封面的看法?”
一位女生舉手,大大咧咧的說:“T800很帥,很冷酷!”
現場一片哄笑。
一名男生則說:“我剛拿到手時,一位T800的車技很好,是位老司機。等看了小說才知道,原來是自動駕駛加自動平衡。感覺未來的技術非常實用,就是武器沒更新。”
又一男同學表示贊同:“續集中提到未來十年的技術高速發展,但武器依舊停留在老款,似乎沒有革新。我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戰爭是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快有人反駁:“你們沒看到封面上的無人機么,小說里也描述了不少無人機戰斗的場面。與傳統的熱武器相比,有點無法無天。靈活、快速、準確,簡直就是掛在目標身上的死神!”
胡繼英不得不出來主持討論方向:“各位,我們討論劇情,不討論戰爭。下面有沒有人分享各自的讀后感?”
說完,小聲嘀咕一句:
幸好陸奇沒有將T1000設置為女性機器人,不然……
話剛落下,就有人站起來表示不解:
“作為一個看過電影的讀者,我認為續集比電影精彩。但有一點讓我很不理解,為何小說中T1000無數次打敗T800,但卻一直沒有痛下殺手?”
眾人頓時議論紛紛。
有人沒有留意這種情節,只是簡單的認為T800的運氣很好,每次都能逃脫。
有人注意到了,認為是作者給T800開掛,保佑T800不死。
過了一分鐘,才有一人發表看法:“我認為或許因為兩人同是機器人的緣故。而且T1000設定的目標是殺死約翰。你們看續集中,T1000對人類趕盡殺絕,沒有高抬一手。”
由他開頭,眾人的議論紛紛轉到機器人行為的基本準則。
到底能不能突破原先設定的命令?
有人說,機器人沒有真正的意識,不會違反既定命令。
也有人說,T1000只是天網的一具分身,不具備自主意識。
然后話題又變成,如果T1000和T800產生意識的話,其行為準則能否演變成為互為對立的兩派?
唯我機器人主張,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主張 保人派。
討論了十來分鐘,不得結果。
胡繼英插手,直接宣布下一個議題:
如何看待小說中的天網。
社團成員頓時分成幾派。
一派認為,未來技術發展到極致,人工智能必然產生機器意識,通過自我學習成為天網,威脅人類安全。屬于悲觀派。
一派認為,產生自主意識的天網只存在于小說之中。現實中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冷冰冰的機器和數據永遠都不可能產生意識。不必杞人憂天!樂觀派!
還有一派認為,未來將產生可控的天網。但要看天網的控制權掌控在誰的手里。如果為人民政府所有,則造福全人類。如為資本家把持,整個世界或將重現工業時代的資本主義慘案!理中客!
等他們熱火朝天的討論結束,胡大社長才繼續下一個分享。
如何殺死T1000!
若是陸奇在現場,他一定會驚呼,難怪胡繼英可以擔任科幻社團的社長。
這一問題徹底讓現場進入高-潮。
小說下部寫了一種殺死液態機器人的方法,現在上部沒有!
如果能想出可行的方法,那就是他們想象力和實力的象征!
能多講幾個方法,不就在女生、或者男生面前大大露臉!
多么好的出風頭機會!
所以,很快就有男生分享:
可以嘗試先將T1000冷凍,然后將其丟進王水或其他強酸液體之中,通過強酸持續腐蝕分解。
現場立即響起掌聲。
立即有人跟風:如此說來,可以將T1000引誘到火山巖、煉鋼爐之中,通過高溫將其徹底融化。
也是一條可惜的辦法。
又有人分享:可以用超強干擾器對其進行干擾,使其內部電路、數據和信號混亂,再用沖擊波武器破壞其體內的芯片、控制樞紐。
這一條立即有人反駁。芯片是液態芯片,能立即復原!
又有人分享:不知道液體金屬處于什么層次的構造。如果有一種武器,能夠直接破壞原子、微子,甚至更小的層次,能否直接將其破壞掉?
或許有吧。
等分享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一名社員提出一個問題:
“作者為什么不在小說中增加一些東方角色?”
胡繼英:……
因為它是續寫國外的電影!
快結束時,她提了一嘴:“大家如是喜歡看科幻小說,不妨加入雜志社組建的科幻俱樂部。”
很快獲得一小部分人的支持。
分享會一結束,眾人開始討論,上次誰誰誰收到了多少封筆友來信,又回了幾封。
本期僅有某某某被選中刊登。
誰打算寫信給雜志上的筆友等等。
胡繼英覺得,要不是她作為主持人,今晚的分享會或許就成為如何找筆友的交流會。
她看到成員幾乎兩三人一本雜志,認為自己對雜志銷量的提升,同樣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