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老皇帝遠(yuǎn)離燈會,來到了龍首原一片草地之上,此處可以看到長安全貌。
抬頭是滿天星斗,低頭是萬家燈火,遠(yuǎn)處還有熱鬧非凡的長安燈會。
黃易松開輪椅,就這么坐在了草地上,靠著輪椅講起了故事。
“從洪武十三年講起,倘若沒有我,妙云逃婚不成,最后回到長安城,選擇嫁給四皇子朱棣。不過這不影響大局。”
“您有沒有想過,倘若沒有我的到來,太子?xùn)|宮的事你們永遠(yuǎn)也發(fā)現(xiàn)不了?比如雄英的慢性中毒、小寶的天生癡傻?還有太子過勞一事,甚至是皇后同樣不祥。”
老皇帝皺了皺眉,隨即點(diǎn)頭說道:“不錯,這件事你是有大功的。”
黃易擺了擺手,“不提這個。咱們就順著呂氏計(jì)謀得逞開始算,首先是雄英夭折,小寶癡傻,然后連累太子妃這個將門虎女也命數(shù)不長。”
“這三人一去,太子重新立正妃,母憑子貴,只能是生下了朱允炆的呂氏上位。”
“不過這也沒什么,呂氏的目的是幫兒子爭皇位,謀害到此處也就停了,沒必要繼續(xù)算計(jì)。只要過往不被識破就行。”
老朱冷哼一聲,“好,就當(dāng)我們都是傻子,永遠(yuǎn)也識破不了。”
啥意思?跟我這嘴硬呢?
黃易撇了撇嘴沒有反駁,而是繼續(xù)說道:“還記得當(dāng)年胡惟庸設(shè)計(jì)的刺殺嗎?即便是沒有我,他也成不了,你注定要廢丞相、組內(nèi)閣。然后慢慢清退李善長等一幫老臣。”
老朱點(diǎn)了點(diǎn)頭,這一點(diǎn)是他的既定計(jì)劃。
“但皇后的身體撐不了太久,如果沒有我的參與,在洪武十五年她就不行了。”
老朱再次點(diǎn)頭:“咱應(yīng)該謝謝你幫皇后續(xù)命幾年。”
黃易再次擺手,“不用客氣,救她是因?yàn)榛屎笕撕茫皇菫榱四恪!?/p>
哼!
“還有太子的身體,長期的勞累,加上喪子之痛、喪母之痛,太子的身體可以茍延殘喘到洪武二十五年,享年三十八歲。”
“我原以為自己可以幫他改命,沒想到世事難料,我雖然治好了他的病,但最后他還是沒扛過宿命。”
老朱不滿道:“你改不了太子的命,難道就能改大明的命?你的意思是,你來推翻大明是天命?”
咳咳……那倒不是。
黃易尷尬的老臉一紅,“大概是巧合吧。”
“對了,還有西平侯沐英,因?yàn)檫^于悲傷皇后和太子的去世,他也沒扛住太久,太子去世沒幾個月,他也跟著去了,享年四十八歲。”
老朱氣得想拿拐棍打人,“你小子故意的吧?朕讓你講述大明的未來,你跟我這算家人的生死作甚?你是算命先生嗎?想把朕氣死?”
黃易撓了撓頭,“我……大概是巧合吧,要講清楚大明的未來,肯定要說這些,因?yàn)檫@些人的去世,改變了大明未來的走向。”
“就比如洪武二十五年太子英年早逝,您出于對太子的寵愛,沒有繼續(xù)設(shè)立太子。”
“反而偏寵孫兒朱允炆,此時的朱允炆已經(jīng)是十五歲的皇長孫,而且是嫡出。”
老朱不滿道:“你的意思是,朕會傳位給這個皇孫?笑話!如果是痊愈的雄英還有可能,其他人不會的,朕還有一群兒子呢,個個不是常人。”
黃易聳了聳肩,“雄英五歲就沒了。而且您沒有發(fā)現(xiàn)呂氏的任何陰謀。這樣吧……您可以理解為,故事里朱允炆就是朱雄英的位置。”
老朱沒反駁,算是默認(rèn)了,示意他繼續(xù)講。
“快別提你的幾個兒子了,老大……咳咳,咱們說說老二秦王朱樉吧。”
“如果沒有我的到來,秦王朱樉可沒有現(xiàn)在這么命長,洪武二十五年,秦王朱樉被三名老婦人下藥弄死,足見他有多么的天怒人怨。”
老朱嘴角抽了抽,卻罕見的沒有表示意外。
“老三晉王朱棡,洪武二十八年病逝,據(jù)野史記載是被廚子害死的。”
老朱竟然點(diǎn)頭了,“合理!朕多次提醒他,不能苛責(zé)下人,特別是廚子,他沒聽過一次,早晚要出事。”
黃易豎起大拇指,“您老目光如炬!可惜子不類父。”
躲開了襲來的拐棍,黃易接著講述,“老四燕王嘛……的確是個人才,而且雄才大略,常年替大明鎮(zhèn)守北方,威震草原。”
老朱笑了,“咱中意的還是老四。”
黃易卻搖頭道:“不,那是現(xiàn)在的你。剛剛我說了,太子去世后,沒有我的搗亂,大明很太平,你除了清除舊臣,就是寵溺皇長孫朱允炆。”
“也許是擔(dān)心兒子手足相殘,也許是把對太子的愛全都寄托在孫子身上,所以立儲朱允炆為皇太孫,將來接位大明。”
老朱擺手道:“不用說了,這絕對是一記昏招。”
黃易豎起大拇指,“您圣明!”
老朱冷哼道:“以呂氏的心性來看,朱允炆這個孫兒難成大器。”
“讓這樣的人接位,是壓不住老四的,早晚必生齷齪。”
黃易撫掌大贊,“誰說不是呢!”
“洪武三十一年,您駕鶴西去,享年七十一歲。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改年號為建文。”
“建文元年,用齊泰、黃子澄之計(jì)削藩,削藩導(dǎo)致湘王自墳,齊王、代王、岷王被廢。同年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側(cè)’起兵,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四年六月,京師被攻陷,朱允炆從此下落不明,一說在宮中自墳而死。一說從地道出逃,改換僧裝,在各地流浪。”
老朱嘆息道:“朕的確收藏有一套僧衣,此事連皇后都不知曉。”
黃易接著講述:“燕王朱棣即位,改年號為永樂,史稱永樂大帝。”
“這位燕王殿下最像你,在位期間文治武功,整肅吏治、設(shè)立內(nèi)閣、廢除中書省,設(shè)立御史巡按制度,以巡察天下。另外重啟錦衣衛(wèi),并增設(shè)東廠以監(jiān)察百官。”
“召天下大儒共同編纂了一部曠世巨著《永樂大典》!同時組建船隊(duì)開拓海外,以至于后世諸君屢有效仿,大明一朝的海運(yùn)成就相當(dāng)不凡。”
“遷都北方燕京城,設(shè)立順天府,以證明自己北擊蒙元的決心。因此這位皇帝在位期間五次北征,可是親自領(lǐng)兵出征的那種,最遠(yuǎn)一次打到了斡難河畔,前無古人!”
老朱憤怒道:“混賬東西!當(dāng)了皇帝還是改不了這莽夫性格,不到萬不得已,見過皇帝親征的嗎?分明就是好勇斗狠!”
黃易攤手道:“可說呢,正是因?yàn)樗囊灰夤滦泻秃糜露泛荩討K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嫡長子朱高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