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派被彈劾便是陸元鐸交予云挽的答復。
他甚至拉了崔家下水,令其徹底站在了太子一派的對立面,與之為敵,只名義上是為了三皇子。
罕見的,朝中幾位常年保持中立,且擅長和稀泥打圓場的大臣此次無一人站出來,更遑論為太子說話了。
紛紛冷眼旁觀。
因此,新年伊始,以李家為首的太子一派忙得焦頭爛額,就連瑤華宮的氣氛也好不到哪里去,冷清至極。
李貴妃愁得上火,嘴里長了好幾個燎泡,被接二連三的瑣事擾得心煩意亂。
在見到像個沒事人一樣的太子她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開口便是一頓訓斥:
“本宮讓你做好自己的事,平日里勤勉些,在功課上多花些心思,莫要再去招惹你兩個弟弟,你為何不聽?”
偏偏做事還不夠周全,給人留下了把柄,如今誰都知曉是太子從中作梗,離間兩位幼弟的關系。
反觀太子被劈頭蓋臉地斥責,卻不以為意:“孤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而已,他們自己要決裂,與孤有何關系?母妃未免太小題大做了?”
這不就更說明亓承暉與亓承綏間本就是假惺惺,關系本就不牢靠?
“本宮小題大做?本宮是為了誰?”
李貴妃簡直要被他氣死,“為了你,你舅舅如今被陸、崔兩家打壓,這樣的結果你滿意了?”
“你父皇雖未傳召你去問話,但指不定早就對你心生失望了。”
這才是李貴妃最為擔心的事,陛下從來都不是什么慈父,倘若同樣的錯誤,第一次犯他或許會親自說教,督促其改正。
可若是第二次、第三次那就不見得了,誰也不知道哪天一道來了道降罪的圣旨,毫無轉圜的余地。
而他竟還覺得無所謂。
思及景宣帝殺伐果斷的性子,太子臉上閃過心虛與后怕。
“母妃.......”
他咽了咽唾沫,聲音干澀道:“父皇該不會真的厭棄兒臣了吧?”
見狀李貴妃氣順了些,斜眼睨他:“現在知道怕了?”
太子不語,憂心忡忡。
終究是自己的孩子,李貴妃心軟,語重心長道:“你是長子,卻不是嫡子,你的太子之位與本宮的榮華富貴皆是仰仗你父皇的恩澤,晚些時候你主動去向陛下請罪。”
“兒臣也想當嫡子,這不是母妃不夠努力嗎?”太子下意識嘀咕道。
他聲音雖小,卻一字不漏地落入李貴妃耳中,她頓時臉色微變,“你說什么?再說一遍!”
“母妃為何不能努力博得父皇的恩寵?否則中宮之位早是您的了!”
那他便是皇后所處的嫡長子了,何須還用爭?
太子早就心存怨懟,被她一激,索性說出了心底話。
李貴妃怒極反笑:“你這話是何意?你是在怪本宮?”
太子:“兒臣不敢。”
嘴上如此,臉上表情卻是另一個意思。
知子莫若母,李貴妃氣得心口脹痛。
她怎么就生了這么個不爭氣的白眼狼?
是她不想當皇后嗎?
陛下無意立后,所以她才要穩固兒子的太子之位,爭取將來有朝一日他榮登寶座,自己便是皇太后了。
........
棲云宮偏殿門口。
“朕再說一遍,再不出來朕便讓人把門拆了。”
景宣帝對著緊閉的門扇面無表情道。
候在一旁的宮人早已見怪不怪,因為這句話陛下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這幾日小殿下與三皇子鬧了矛盾,心緒不佳,便整日把自己關在屋子里。
待得久了,不等娘娘吩咐,陛下便會親自前來,以‘砸門’威脅小殿下。
果然,不到幾息,咯吱一聲,門扇從里打開,露出相似卻略微有幾分頹然的小臉。
景宣帝居高臨下地盯著他冷笑:“舍得出來了?”
他堵在門口,八尺有余的身高像座高山巍峨挺拔,眉似劍鋒,目光如炬,眸底藏著微不可見的縱容寵溺。
阿綏脖子仰的累,索性不仰了,語氣拽拽道:“不是您讓我出來的?”
額角狂跳,景宣帝一把抄起他往外走,“少廢話,去前殿。”
阿綏反應平平,摟住他的脖子,熟練地調整好最舒適的姿勢。
景宣帝側頭掃他一眼,叮囑道:“你娘這幾日為了你操碎了心,待會不許置氣。”
阿綏奇怪地看他:“我才不會和阿娘置氣。”
聞言景宣帝呵笑:“對,你只會同朕置氣。”
越相處,他便越深刻體會到這個年紀的小孩有個共性:蹬鼻子上臉。
阿綏這小子平日里要比尋常孩子懂事乖巧,極少動氣,但一旦心里有氣,脾性同樣倔得很,全撒他這個父親身上了。
他掂了掂手上的團子,輕哼一聲:“也就朕胸襟廣闊,耐心十足,否則換做尋常人家的父親,你就該挨揍了。”
“哦。”
阿綏懨懨。
前殿,云挽正在細心檢查宮人的布置,確保沒有遺漏。
阿綏進來便聞到了香甜軟糯的糕香,他注意到殿中長形方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點心瓜果蜜餞。
此外還有尚未做好的冷食熱食,空余的地板上鋪著厚厚的地毯,擺滿了從宮外收集而來的玩意兒,一看便知是給孩子準備的。
阿綏疑惑:“阿娘,您在做什么?”
云挽坐下,拉住他的小手笑著說:“阿娘邀請了三殿下和裴小世子來做客,你身為棲云宮的小主人,記得好好招待知道嗎?”
聽到兩人要來,阿綏眸光微動,旋即板著臉說:“我和他們已經絕交了,不是朋友了。”
摸了摸他倔強的小臉,云挽未反駁,而是順著的他的意思繼續說:“不是朋友那也還是親人,三殿下是你皇兄,小世子是你表兄,兩位都是你的兄長,就當是身為弟弟的招待兄長可好?”
“阿娘相信你一定可以肩負起這個重任的對吧?”
阿綏臉上浮現意動,片刻后他點頭:“.......好吧。”
云挽嘴角笑意漾開,“何況呀,絕交不代表不能和好,大家坐下來好好解釋清楚,再理智地做出決定總好過糊里糊涂地斷絕關系不是嗎?”
道理阿綏聽懂了,但——
“三皇兄冤枉我,不相信我,我才不要和好。”他握拳不開心道。
云挽瞬間想到了景宣帝,這父子倆都是記仇又好面子的。
她笑意加深,輕柔的嗓音如春風化雨,“到時就算無法和好,那你不也努力過了?”
“友誼需要維持,今日乖寶便做這第一個人可好?若是三皇子不肯與你冰釋前嫌,那咱們便算了,至少不留遺憾了。”
若真因太子的幾句挑撥之語讓阿綏失去了親近的友人,云挽也覺得可惜。
倘若幾個孩子是長大后產生的分歧便算了,如今這才記事的幼年時期,在大人眼中是小事,在他們看來卻是大事,仍需慎重對待處理。
正說著,宮人來稟:“娘娘,永壽公主帶著小世子來了。”
片刻后一襲華服的永壽公主笑盈盈前來,身旁的裴謙瞧著白了些,也比年前壯實,看起來日子過得很滋潤。
進了殿,永壽公主松開兒子毫不猶豫地往前一推:“這小子這幾日在家煩得我頭疼,今日便勞煩娘娘和小殿下了。”
阿綏點頭,一本正經代云挽應聲:“永壽姑母客氣,我會好好招待裴表兄的。”
在外人面前,他是個彬彬有禮的孩子。
永壽公主可稀罕了,招手親切說:“好乖,快讓姑母抱抱!”
不等她接觸到阿綏,裴謙先一步給了個熊抱,“哎喲喂我滴個老天爺,我可想死你了!”
他力氣大,阿綏被他勒得小臉漲紅。
還是永壽公主一巴掌呼在自家兒子身上,解救了阿綏。
“呸呸,再說死不死的,看我不揍你?”
永壽公主一臉無奈向云挽解釋:“這小子近兩日聽了幾出戲便怪里怪氣的,不知道打哪兒來的腔調。”
被訓斥了一通,裴謙立馬改口:“那我可想活你了!”
阿綏面無表情地整理衣襟,完后他抬眸盯著裴謙,平靜地道出一個殘酷的事實:“你好像胖了。”
裴謙目瞪口呆:“壯!我這是壯!強壯的壯!”
阿綏不理,繼續道出一個更殘酷的事實:“你一定沒寫學末布置的課業。”
裴謙瞬間涌起不祥的預感,果然下一息便聽他云淡風輕說:“我寫完了。”
他這幾日化悲憤為動力,一口氣完成了整個寒假的功課。
小小裴謙瞳孔震碎,心如死灰。
他是化悲憤為食欲了。
瞧見自家兒子吃癟的模樣,永壽公主無情嘲笑。
云挽無奈又好笑。
三皇子便是在這個時候到來的,聽到殿內的歡笑聲,他停在門口,躊躇不前。
云挽最先注意到,起身走到他面前柔聲詢問:“承暉怎么站在這兒不進來?”
對上她溫柔的眼神,三皇子摳了摳手心,悶悶道:“我怕打擾到你們。”
陸妃不可能同意他來,他糾結了很久,最后還是偷偷來了。
“怎么會呢?”云挽握住他的手鼓勵道:“我邀請你來的怎么會是打擾呢?這幾日阿綏提過好幾次你呢,快進來吧。”
聽到阿綏提過自己,三皇子表情亮了幾分。
云挽幫他解下身上的氅衣,牽著他進殿。
三皇子:“謝謝云母妃。”
“不客氣。”
阿綏見到三皇子,略有幾分別扭地喊了聲:“三皇兄。”
“四皇弟。”三皇子也有幾分尷尬地撓了撓頭。
互相稱呼完,兩人便面對面站著不吭聲了。
看出兩個孩子的不自在,云挽與永壽公主相視一眼后道:“這兒就留給你們了,想吃什么玩什么自己拿,我們先出去了。”
沒有大人在,殿內三個孩子面面相覷。
這下輪到裴謙看戲了。
他從桌上抓了一把瓜子仁站在兩人中間,吃得那叫一個香。
半晌,阿綏鼓起勇氣主動道:“皇兄,我們和好吧?”
“好。”
幾乎不帶猶豫的回答,阿綏愣住。
三皇子小聲嘟囔:“那天你說的話我回去想了很久,覺得你說的有道理。”
“我不能聽別人說什么就做什么,我應該遵從內心行事,否則與木偶戲里的木偶有何區別?”
在比自己小的幼弟面前吐露心聲,他面頰微紅,顯然不大好意思。
阿綏點頭,“嗯,你不是木偶,是我的哥哥,而且我沒有騙過你。”
三皇子:“我知道,你那么聰明,我也沒什么好騙的。”
以前母妃想讓他和太子爭,現在想讓他和阿綏爭,這些三皇子其實都知道,可實際上他不想和任何人爭,他也不喜歡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感覺。
“我就想過有吃有喝的日子,母妃和外祖覺得我沒出息。”
三皇子知道自己文不成武不就,擔不起重任。
他這話一出,立馬遭到了裴謙的反駁:“怎么會是沒出息呢?你能投胎成皇子就比天底下大部分人都有出息。”
“我要是皇子,每天橫著走!”
三皇子眼眸驟亮:“那我跟你換!”
永壽姑母與承恩公再嚴厲,肯定都沒有父皇嚴厲。
裴謙點頭,腦海中瞬間浮現景宣帝那張不茍言笑,威嚴凜赫的臉,忙不迭搖頭,“我不要!”
舅舅和父親還是不一樣的。
舅舅的孩子可不好當。
話說到這個份上,阿綏和三皇子算是友誼重建了。
他扭頭問裴謙:“我倆和好了,你還要和我們絕交嗎?”
裴謙愣了下:“啊?我們絕交過?”
他仔細回想似乎有這么回事,嘿嘿一笑:“抱歉我忘了。”
阿綏/三皇子:.........
殿門口,見三個孩子不計前嫌,重新友好如初,云挽微微含笑。
景宣帝眼底閃過欣慰,不吝夸贊:“還是夫人有法子,辛苦夫人了。”
云挽望著笑容綻放的三皇子,嘆息道:“承暉也是個好孩子,陛下對他太嚴苛了,他怕您。”
景宣帝哼笑:“他課堂上瞌睡,考丁等的時候可不見得怕朕。”
不久后,兩位小皇子冰釋前嫌,握手言和的消息傳出,大臣頻頻欣慰。
相比之下,太子聲名聲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