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院落內(nèi)。
大量的武夫手持刀劍兵刃,各自磨煉著技法,揮舞之間虎虎生風,旺盛濃郁的血氣更是宛如一團團火苗,令整個院落的溫度都明顯比外面高了幾度。
吳銘提著牛筋槍,在眾人當中毫不起眼,他來到院落中觀察幾眼,便挑選了一個無人的角落,走過去站定,身體微側(cè),雙手持槍橫放,雙膝微微彎曲,擺出一個‘橫槍立馬’的基礎(chǔ)樁姿。
持有‘武牌’,其實他可以請武院的武師來指點入門,不過因為整個練法都已熟記于心,吳銘打算先自己試上一試。
此時,
按照落葉槍法典籍中的描述,吳銘雙臂緩緩運力,一挑一壓,使得手中的牛筋槍槍桿彎曲抖動起來,每一次抖動都明顯有著勁力在其中糾纏。
抖槍,這是一切槍法技藝最基本的鍛煉,既是磨煉槍法運力的技巧,同時也能夠活絡血氣,將人體中虛無的‘精氣’調(diào)動起來,使其慢慢轉(zhuǎn)化為更具實質(zhì)的‘血氣’。
由于是第一次鍛煉抖槍,吳銘的動作十分生疏,但他腦海中卻是不斷的回憶著落葉槍法中關(guān)于抖槍的鍛煉要點,以及各處的肌肉如何運力,何處該松何處該緊。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
吳銘心中默默念叨。
抖槍,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實則內(nèi)里技巧也是十分復雜,力道并非單純的以雙臂來發(fā)出,而是要先穩(wěn)住全身,繼而足穩(wěn)、腰松,使力道自下而上,從雙腿傳遞到腰跨。
就好似騎上了一匹高頭大馬,身子在隨著馬步而起伏,一起一伏之間,爆發(fā)出一股股勁力,再將這勁力傳遞到槍身之上,使得長槍猶如一條蜿蜒的龍蛇,甩出抖動的質(zhì)感。
周圍到處都是揮舞刀劍的呼呼風聲,但這些雜音卻對吳銘毫無影響,他內(nèi)心之中一片安寂,念頭全部收斂,精神都集中在了身體的運轉(zhuǎn)和手中長槍的抖動之上。
有一年多的純陽引血樁的基礎(chǔ),要做到四平八穩(wěn)可以說十分容易,難點在于雙龍覆海,做到人體如龍,全身運勁。
“呼。”
第一次抖槍,只持續(xù)了片刻功夫,吳銘就停了下來,體力倒還夠充沛,但雙臂卻已然感到酸麻。
看似長槍本身并不沉重,但全身運勁抖動起來,上下擺幅中蘊含著巨大的勁力,以雙臂強行把控這股勁力,自然是十分吃力。
“這長槍抖動中爆發(fā)的勁力,不能以雙臂強行遏制,得要順應其勢……”
吳銘短暫休憩,待手臂的酸麻恢復一些后,便再次運勁練起。
一連反復練了數(shù)次。
憑借入微的感知和洞察,他不斷進行調(diào)整,很快使得手臂不再那么吃力,但抖槍本身勁運全身,堪比奔跑,也是十分耗費體力,一連多次習練之后,吳銘的脊背便被汗水浸透。
“這抖槍也十分耗費體力,常人恐怕都片刻都難以堅持。”
吳銘拄槍而立,微微喘息。
過去他凝練血氣,修煉純陽引血樁,以樁姿來入靜,引導血氣聚斂,整個過程中對體力的損耗很小,或者說第一次凝血的過程,本就是著重于‘養(yǎng)’,著重于‘靜’,要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損耗,讓血氣能夠積累下來。
但從一次凝血到二次凝血,這個過程就截然不同,身體歷經(jīng)蛻變之后,整體呈飽滿的狀態(tài),即使再怎么站樁,也不會讓血氣自然產(chǎn)生,到了這里就必須要使身體動起來,由‘靜’的階段邁入‘動’的階段,在練勁運力的過程中,從四肢百骸中淬煉出血氣。
抖槍這一鍛煉,力道貫通全身,全身各處都在發(fā)力,幾乎堪比全力奔跑,哪怕是體魄強橫的凝血武夫,連續(xù)不斷的抖下來,也能明顯感受到體力的下降。
“這種練法,恐怕我的食量會大大增加,難怪到了凝血武夫的層次,都是銀錢消耗大戶,若不練功夫,我的食量也就比常人略多一些,但這樣高強度的練功,恐怕至少得吃上常人一兩倍的食量,才能維持體能的消耗,而且飯食中至少得有一定量的肉食。”
此前吳銘對于練武就是燒錢這一點,又有了更深的體會。
短暫休憩后,
吳銘再次提起手中長槍,平穩(wěn)呼吸,雙膝微曲,身子稍稍下沉,再次發(fā)力,令手中長槍隨身軀運勁而抖動起來。
相比起前幾次的抖槍,這一次明顯更熟練了一些,不過也僅僅只是熟練,哪怕以吳銘入微層次的控制力和感知力,也不可能在短短數(shù)次間,就把抖槍的練法琢磨到圓滿,他能明顯感受到,自己身體的發(fā)力還是有著許多瑕疵。
呼,吸,呼,吸……
吳銘內(nèi)心一片寂靜,他目光沉著穩(wěn)重,一邊調(diào)整著呼吸,一邊感知著身體的發(fā)力,細細體會每一處肌肉的運動,與落葉槍法中的指引圖一一比對,尋找缺陷并一一補足。
基礎(chǔ)技法,需要先練對,再練熟,最后練到圓滿,才算是掌握了精髓。
就這樣,吳銘沉浸在了修行之中,不知不覺就是兩個時辰過去。
嗡!
吳銘手中長槍猛然停止抖動,發(fā)出一聲厚重的嗡鳴聲,接著整個人猛然張口,劇烈的喘息了幾下,身上汗如雨下,仿佛溺水之人,身下的地面甚至明顯出現(xiàn)一片浸濕的汗?jié)n。
饒是以吳銘凝血武夫的體魄,此時也有些支撐不住,能感受到身體的乏力,周身各處肌肉都傳來酸痛的感覺,同時更是口干舌燥。
但相較于軀體的疲憊,他心中卻十分喜悅。
兩個時辰的練槍,他清晰的感受到,從自己的骨肉深處,一縷微弱的血氣被淬煉了出來!
能練出血氣,就說明他練對了!
“看來是不需要請武師指點入門了。”
吳銘吐了口氣。
槍法練不對,那非但不能練出血氣,甚至還會損傷肌肉腰椎,能練出血氣便是練到位了。
這一縷微弱的血氣,相比起他丹田中凝練的那一股來說,顯得十分微不足道,但凝血武道就是積累的過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縷一縷的積累,逐漸凝聚,便能令丹田中的那一股血氣不斷壯大,最后量變而質(zhì)變。
除開這一縷血氣的萃煉之外。
吳銘也能感受到,他對于抖槍這門基礎(chǔ)練法,也已然有所熟練,全身各處的發(fā)力基本都與那部典籍中描述的差距不大,只在一些最細微的地方,還稍有不足。
“練對,練熟,下一步就是練到圓滿,掌握這一式的精髓,一旦掌握了抖槍式的精髓,也就算是掌握了槍法發(fā)力的技巧,稍微再練練戳刺挑劈,就能達到散手的層次。”
“不知道我掌握這一式的精髓需要多久。”
吳銘心中自語。
據(jù)落葉槍法典籍中描述,悟性弱者需苦練數(shù)月乃至半年方才能掌握抖槍式的精髓,而悟性強者則只需月余就能掌握。
一旦掌握了發(fā)勁基礎(chǔ)的抖槍式精髓,后續(xù)的戳刺挑劈等手法就十分簡單,基本上稍加習練就能練的嫻熟,然后便能練習落葉槍法的正招。
掌握落葉槍法的完整一十六式,并練到圓滿掌握精髓,便即踏入技藝的第二層,貫通。
常人要練到這一步,即使是相對容易一些的刀法,往往也要兩三年的苦工,而槍法則更難許多,悟性平庸的練上四五年難以貫通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