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塵肯定不能放任匈人漢化。
過去兩年沒有對外作戰,主要為了是囤積糧草和選拔人才。
現在洛塵反攻北方最大的優勢,就是匈人不得人心。
若是讓匈人單于和北方士人茍且到了一起,那么想要再北伐可就難了。
不過北伐還有前提,那就是要拿下荊州。
只有拿下荊州,才不用擔心后方受到威脅。
【武靖三年,夏,洛塵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戰略。決定先出兵解決荊州的陳左熱政權。】
【洛塵先假裝在淮北調集軍隊準備北伐,陳左熱對洛塵的動作信以為真,親率五萬兵馬東進,準備在唐軍北伐時,順勢攻占江南。】
【洛塵率兩萬偏師在安慶埋伏了荊州軍,荊州軍大敗,陳左熱率殘部一路退回武昌。】
【此后洛塵率偏軍繼續追擊,占領江州。】
【荊州軍被洛塵帶領偏師在安慶擊敗,認為一切都是洛塵利用地形埋伏所致,只要正面一戰,洛塵絕對不是對手。】
【于是荊州軍主力傾巢而出,洛塵也親率部隊迎戰。】
【雙方在江州決戰,荊州軍在正面對攻之中也不如唐軍,最終戰敗。】
【洛塵順勢西進,一舉收復武昌,并向荊州進發。】
【匈人見唐軍勢力漸大,命駐守徐州和淮北的右賢王部南下,為荊州緩解壓力。】
【然而還不等右賢王部進軍,先前集結淮南的唐軍先一步對淮北發動了進攻。】
【右賢王部前幾年就被唐軍打破了膽,如今再次遭遇唐軍,還沒交戰就已經膽怯。】
【右賢王為了保守匈人勢力,便派遣匈人偽軍去迎戰唐軍。】
【偽軍士氣低落,訓練不足,被唐軍一路橫掃。】
【僅僅半年的時間,唐軍就接連攻破宿州,淮安等十數個州府,右賢王不敢迎戰,主動率部撤離徐州,唐軍占領徐州徹底收復江北地區。】
【但由于江北地區的經濟遭到匈人毀滅性的破壞,百姓十不存一,田地皆被荒廢,顆粒無收。】
【唐軍在收復江北后,就因為后勤經濟問題不得不停下休整,恢復當地的經濟。】
【唐軍主力在淮北進入到休整期,洛塵親率的偏師則一路攻到了荊州。】
【荊州軍一路戰敗,直呼洛塵是軍神轉世,荊州上下徹底膽寒。】
【武靖四年,春,荊州守軍開城向洛塵投降。】
【洛塵以謀逆叛國罪下令斬首宋國皇帝陳左熱,隨后再次進入了休整期。】
【期間,匈人大單于以右賢王作戰不利為由,按照大元律例問斬了右賢王。】
【此舉激化了匈人內部矛盾,傳統匈人認為右賢王保住了部眾,只是丟了幾個唐國城池而已,大單于怎能下令處斬右賢王?】
【大單于能這么做一定是聽了唐人謀士的話。】
【于是匈人占領區出現了大量排擠和迫害唐人士人的情況。】
【除了京城,其余部落王紛紛將自己陣營中唐人謀士踢出,并故意打壓唐人將領。】
【被排擠的士人在暗中扶持軍閥和土匪,破壞匈人的統治。】
【在他們的資助下,豫州出現了一股名叫飛虎軍的抵抗軍。】
【在飛虎軍領袖辛幼安的率領下,飛虎軍規模擴大至兩萬人,已然成為匈人的心腹大患。】
【武靖五年,夏,匈人單于迫于形勢,被迫放棄重用唐人的戰略,改為匈人優先。】
【匈人政策的統一,使得匈人實力短暫的上升,豫州飛虎軍的處境急轉直下,飛虎軍領袖心系故國,派人傳過封鎖,向唐國送去書信,請求朝廷趁著北邊還有抵抗勢力存在的時候提前北伐。】
【朝廷在收到請求信后,普遍的主張是不要北伐。】
【目前朝廷正在休養生息,現在就算北伐,糧草也僅夠支撐半年。】
【拋開北邊更適合匈人的騎兵發揮不談,單論經濟賬,北邊的遭受的破壞肯定比江北更嚴重,這時候去收復,恐怕得不償失。反而會加重江南百姓身上的負擔。】
【“江南的百姓是百姓,難道豫州的就不是?”】
【洛塵力壓眾臣,決心北伐解決唐人百姓于水火。】
【武靖五年,秋,經過連續兩年的休整,朝廷在荊州和揚州江南等地征募了二十萬大軍。】
【十月,洛塵發布檄文,打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旗號。】
【十一月,洛塵親率十萬主力進攻青州。】
【匈人大單于率領十萬主力迎戰,為了取得決定性勝利,匈人大單于在戰斗中投入了精銳鐵浮圖騎兵。】
【但匈人單于遭遇了唐軍新組建的神機營部隊,神機營在關鍵時刻使用火藥武器,打亂了匈人騎兵的陣形,幫助唐軍在青州平原戰勝了匈人騎兵。】
【武靖六年,二月,唐軍收復青州。】
【同月,荊州唐軍組成北伐西路軍,從襄陽出兵進攻南陽。南陽匈人抵抗半月后被攻破。】
【三月,洛塵自青州濟寧出發南下,從南北兩面對豫州形成了包夾之勢。并于月底與飛虎軍會和于開封城外。】
【原本飛虎軍寫信是想讓朝廷接受他們南歸,但是沒想到朝廷居然跑來找他們了。】
【感動之余,飛虎領袖稱贊洛塵乃是千古唯一的明君,再造華夏的圣人。】
【開封守軍見唐軍氣勢恢宏,旌旗鋪天蓋地,互相推諉不敢出戰。】
【最終開封城內的匈人將領趁著夜色率領匈人北逃,剩下的偽軍將領選擇向朝廷投降。】
【開封重鎮不戰而降,豫南地區的匈人喪失信心,紛紛放棄城池向北逃竄。】
【唐軍僅用時兩個月,便一舉收復了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