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值 10。】
【快樂值 10.】
【你的快樂值已滿,無法繼續提升。】
不得不承認,女帝在提升快樂值的方面上的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果主公是個男人。
洛塵只能通過聽曲游玩等方式一點一點緩慢地恢復快樂值。
可是有了李怡菲這個充電寶。
洛塵推演中人物因為長期工作和戰斗所失去的快樂值。
就能以極其高效的方式恢復回來。
這不,自己在戰爭中花光的快樂值。
從李怡菲這里,沒用幾天就恢復滿了。
【匈人這一次的大規模劫掠,給大唐造成了重大損失。】
【數十座城市被洗劫一空,代州,冀州等地因戰事導致秋收歉收,百姓流離失所,需要朝廷撥款賑災。】
【誰也沒有想到,一直與大唐相安無事的胡人,竟然能爆發出這么巨大的破壞力。】
【光昌帝現在越發相信亡唐者胡的言論。】
【光昌十七年年末。】
【為了應對北方胡人的威脅,光昌帝決定在光昌十八年籌備一整年的物資。】
【隨后在光昌的十九年春季。趁著北方草原馬匹最瘦,人也最疲憊的時候發動北伐戰爭。】
【朝議結束后,七皇女寧王李夢琳向光昌帝請求就藩,她愿意為父皇和大唐守衛邊疆。】
【光昌聽后準許。】
【寧王就藩代州,獲得封3府之地,并暫領代州兵馬,與燕州一同防衛匈人。】
【洛塵由燕州督軍,升任燕冀都督,負責燕州,冀州全境的兵員征募,訓練和指揮。】
【趙王暫任燕冀轉運使,負責運輸,儲存和檢查朝廷籌備的糧草輜重。】
在光昌帝的皇令下達后。
洛塵這邊兵員界面的可控制兵力迅速增加。
原本只有兩個兵牌的洛塵,一瞬間就擴充到了十二個。
標準的一衛擁有五千六百人,十二衛就是七萬多人。
算上馬夫,伙夫,大夫,工匠,等各種輔兵,洛塵現在也是能夠指揮十萬軍隊的大將軍了。
果然,亂世才是出英雄最快的時期。
……
另一邊。
趙王李怡菲看著洛塵爵位越來越高,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
甚至比她這個趙王的實力還強。
李怡菲的心里是越來越惶恐不安。
洛塵實力變強她一開始是很高興的。
但是隨著洛塵不斷變強,她的內心就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總感覺洛塵會在哪一天就背叛她,然后棄她而去。
又或者嫌棄她沒用,直接把她推翻,反過來騎在她的頭上當老大。
倒不是李怡菲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實在是上次推演中,自己外公奪權給她造成的心理陰影太大。
哪怕上次推演,洛塵到死都是站在她這邊的。
但這也可能是洛塵沒有叛變的機會。
就在這時,天道彈出了一個消息,給了李怡菲一點安全感。
【十八年夏,趙王新添了一個成員。】
【你生下了和洛塵的第一個兒子。】
【請為你的孩子命名。】
本王現在都有了孩子。
洛塵就算篡位自立,那么這家業,將來也是自己的家的娃娃繼位。
不論怎樣,我家兒子定能大有作為。
那就這樣吧。
給孩子起名叫忠孝,無論以后怎樣,不要忘了他的老母親……呸……美女母親。
【你為孩子順利取名李忠孝。】
【李忠孝。】
【四星神童】
【身份:趙王世子。】
【父親:洛塵。】
【母親:李怡菲。】
【武力:0】
【統帥:0】
【智力:99。】
【才藝:62。】
【魅力:0。】
【野心:未顯。】
【道德:???】
【人物詞條:虎父無犬子,豪門望族。】
【虎父無犬子:從父母身上各繼承一條最高屬性。】
【豪門望族:六歲前多開發其他屬性,有望提升星級上限。】
咱家大兒子竟然一出生就是個四星神童,而且還自帶兩個詞條。
要知道本王可是一個詞條都沒有,洛塵這么厲害也才兩個。
而且這還不是自家大兒的上限,多多培養還能變得更優秀。
李怡菲突然找到了生活動力。
就算自己以后真被洛塵倒反天罡了。
洛塵可以在外邊打拼事業,自己就在家培養后代。
四星卡來得這么簡單,自己還費什么心思去拉攏人才,自產自銷不就行了?
自己和洛塵都是五星,生出來的保底也是四星。
要不是半年后父皇要親自率軍北伐,李怡菲恨不得現在就把洛塵肘進屋再生幾個。
……
洛塵這邊還不知道李怡菲的虎狼之心。
但他還是隱約感覺后腰有些發酸。
揉了揉酸脹的后腰,洛塵靠在寺廟的木板窗前繼續推演。
光昌帝御駕親征,這可是一次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將來若是能封個鎮北大將軍,手握十幾萬士兵,再加上燕州作為根據地。
說不定自己可以在京城奪嫡的時候,直接武裝奪嫡。
所以這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一定要立下最大的功勞。
【十八年秋,匈人得知朝廷正在往北方調集物資兵力,計劃在明年進攻草原。】
【于是匈人諸部率先在邊境發動襲擾,劫掠,企圖干擾大唐北方經濟,破壞軍事部署,并搶奪更多的資源回草原。】
【匈人右賢王攻克平城府,主攻代州。】
【匈人左谷蠡王襲擾燕州,牽制燕州軍主力。】
【匈人單于進攻涼州,襲擾大唐西北平原。】
【匈人右谷蠡王未見動態。】
看來匈人也是有腦子的。
他們知道燕州作戰準備最充分,所以這一次并沒有調動大部隊進攻嚴陣以待的燕州。
轉而將大量兵力都投入到上次戰爭就被重創的代州和涼州。
不過,代州在過去的半年間接收了大量朝廷的增援,現在兵強馬壯也有十余萬眾。
只要寧王穩扎穩打。
匈人區區一個右賢王根本就不可能拿下。
接下來就看寧王怎么操作了。
洛塵耐心的等會了。
很快,推演中就傳來了寧王的戰報。
【寧王得知匈人來犯,發誓要為去年代州死傷的百姓和軍士報仇。】
【她不僅要為大唐弘揚國威,還要讓匈人血債血償。】
【寧王親率十萬大軍出擊匈人,匈人部隊在寧王主力面前不堪一擊,寧王連戰告捷。】
【寧王判斷匈人右賢王虛弱不堪,親率輕騎追擊至平城府,脫離了步兵主力。】
【就在寧王在平城府設立帥府,計劃反攻草原的時候。】
【匈人右谷蠡王率領十萬騎軍,聯合右賢王共計二十萬眾,把寧王圍困在了平城府。】
【平城府去年就被匈人洗劫一空,沒有糧食輜重。】
【寧王兵糧不足,人馬懼疲,無力突圍,只能向朝廷和洛塵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