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一走,前腳剛離開了大善殿,李可立馬惡人先告狀,看著門口處,跟朱元璋道:
“陛下你看,你把皇后都給氣跑了。”
朱元璋聞言,差點說不出來話,不過為了讓李可認清事實,還是道:“是你氣跑的!”
李可還不認,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道:“那怎么可能是我氣跑的?分明就是你想拿一匹布,來換我一頭牛,然而皇后她賢明,知道你這樣做實在是有點太過分了,她也根本不占理,所以才被氣跑?!?/p>
朱元璋已經懶得跟他再去辯,直接不接話。
李可也是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吐了出來,稍稍地放松放松,這才道:“我還以為陛下你讓我來看看公主呢。沒想到是先見丈母娘!可這下好了,別人都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如今皇后卻一點也不開心?!?/p>
朱元璋聞言,“那還不是因為你!”
李可又道:“分明是因為陛下你。不過還是別說這些了,陛下你什么時候讓我看看公主?”
朱元璋:“……”
李可此時又道:“皇后親生的肯定不行了,畢竟皇后還氣在頭上,那可以看看其他不是皇后生的。如果長得不漂亮,那就盡早斷了緣分。至于說馬車的事……那是我用文章掙的,也不知道是誰傳著傳著,就成了只有駙馬才能坐。對!就這么對外說就好。至于駙馬之事,是有這個意向,但是還沒有確定下來。陛下以為……這處理結果如何?”
“當然,如果陛下公主長得漂亮,那我娶了也就娶了?!?/p>
如果不是當了陛下,不好動手打人,朱元璋真想把李可給打一頓。
把朕的女兒嫁給你,還委屈你了?
如果當初他知道李可是這么氣死人不償命的,他肯定也就不會有想要把公主許配給對方的想法了。
“之前說好的,你寫一篇好的治國文章來,才能見公主。”
李可也是一臉鄙夷地道:“我每次寫了,你又不接受。就好比這‘五日一休沐’,你聽了也就沒下文了?!?/p>
“不過我確實,就在說出上面一句話的那一刻,就又想到了一個治國的建議。”
“什么建議?”對于李可的治國建議,朱元璋還是比較地看重的,主要是其他人跟他說的那些,比如說宋濂什么的,劉基什么的,都說讓你要仁德啊,要如何如何,很多他聽了都仿佛像是沒聽一樣。
也不知道是他悟性低,還是什么。
但反觀李可的建議,他一聽就能聽懂!
李可便道:“那你先讓公主來?!?/p>
朱元璋回道:“你說完了,朕就讓公主過來!”
李可:“你先派人去叫來,在外面等著,這樣就省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生命?!?/p>
朱元璋拗不過他,只好去到殿外,讓朱和去把孫貴妃的女兒給叫來。
這宮里頭,就孫貴妃的女兒朱鏡靜是年齡合適。
其他都只有四歲,甚至是四歲以下。
“你趕緊說!”
李可便道:“大元為何會亡?”
朱元璋:“這你此前不是已經說過了。”
李可道:“先回顧一下知識點嘛!一個是天災,另一個就是貪官污吏太多。那陛下你能保證,你手底下的人,全都是正直不貪不腐之人?治國,光靠皇帝一人是肯定不行的,還得下面的人,也跟著配合。如今,陛下張貼皇榜,四下招賢,可這些賢都是些什么人?”
“搞不好,當初在大元的時候,就是一個貪官污吏,那把這些人給招進來,這大明能好嗎?”
“這一開國,就是滿朝的貪官污吏,那這國家還怎么可能好?”
朱元璋瞬間眼神都清澈了幾分。
李可又道:“當然,這世上的確存在那些不貪不腐之賢才,可能劉基、宋濂這些人,就不一定會貪,因為他們有道德、有底線,如果他們真想貪,跟人同流合污,早在元朝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跟蒙古人一起同流合污,但必須要相信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世上,是劉基、宋濂這樣的人多,還是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多?我想,陛下您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飯都多,所以不用我多說,你應該都明白。”
“而接下來的大明,為了治國,尤其是當涉及到一些鄉村的時候,還得需要一些當地的鄉紳、里正才有可能把這個國家給治理好?!?/p>
“可這些鄉紳、里正,在元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欺負百姓欺負習慣了。”
“陛下你會相信,他們到了新朝,就一定會立馬收手?”
李可已經侃侃而談了起來:
“遙想當年,李世民為何會有貞觀之治?”
“其實在反腐這一塊,也是下了功夫的,他甚至親自派了一些人,帶著財物,去賄賂官員,就看哪個官員敢收?!?/p>
“還抓了典型,有一位叫做長孫順德的官員,是長孫皇后的族叔。”
“大唐起兵反隋時,對方是重要核心成員,沖鋒陷陣,屢立軍功,沒多久,就成了大將軍、還封了國公,這既是皇親,又是元勛,十分尊顯?!?/p>
“玄武門之變,他也站在了李世民一邊,血戰李建成部,再立大功。”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貪污了,李世民有放過他嗎?”
“沒有!雖說隋唐時歷來就有,元勛有將功抵罪的規定?!?/p>
“人家把罪給抵了,那你皇帝就不能拿對方怎么辦了。”
“可這樣一來,對方難道就服氣?”
“于是后來,李世民就在朝堂上,十分別出心裁地,直接賞賜了對方數十匹絹,讓他自己覺得羞愧?!?/p>
“你不是貪嗎,那朕直接賞給你?!?/p>
“這招果然就起了效果,長孫順德之后隱居家中,再也抬不起頭來。后來,長孫順德又得到了重用,他在地方,整肅官吏收受百姓錢財,追奪前任霸占的良田分給百姓。同一個長孫順德,前后判若兩人?!?/p>
“臣以為,大明開國也可以來一套這樣的,正所謂,治國先治吏。哪有可能用貪官污吏,卻能把國家給治理好的?”
“后來貞觀六年,又有一個叫做陳萬福的人,路上住官府驛站的時候,多拿了驛站幾石的麩子?!?/p>
“李世民在朝廷上宣布賞賜陳萬福麩子,并讓他當眾自己背回家去?!?/p>
“有了廉恥之心,略施薄懲,就足以剎住不正之風。”
“還有這治理貪腐,一定要抓早抓小。”
“若是發展成參天大樹了,那怕是陛下您再怎么糾正,殺多少人,也有心無力了。”
“大唐就是因為善于在開國之初,及時糾正貪污**的不正之風,才會有貞觀之治這樣的美名?!?/p>
“我最喜歡的就是李世民,文治武功,沒有一個皇帝能夠比得上。”
朱元璋有一種,我自己是現任,現在李可說前任更好的感覺。真是反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