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是湖南一個山區縣,而在茶陵人心中真正的山區是在桃坑鄉。
很多人不愿意來這里工作,即使來了,也是視為艱苦之地。
這地方的確很苦,山高林密,行走不便,人煙稀少,生活工作都非常的不方便。
就是這個地方卻生活著一群神奇的人。
他們的生活習慣、行為、語言與當地人格格不入。
他們屬于異類,官方的定義是客家人。
他們雖為客家人,但與廣東梅州、福建客家人又有點不一樣。
主要是發音不一樣。
桃坑人有百分之九十九聽不懂他們的客家話。
我出生在桃坑,生活二十年才離開桃坑,但可以講一口流利的桃坑客家話。
奇怪的是,我也聽不懂廣東、福建的客家話。
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遠古時期,天下客家都是一家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條件的改變,尤其是居住環境的不同,客家人出現了分化裂變,大部分人與當地生活融入在一起,彼此之間出現異化,也很正常。
但桃坑人是客家人,這是肯定的。
他們與炎陵、寧岡、井岡山的客家人同為一體,不僅說話一樣,而且生活習慣也一樣。
作為從客家山區走出來的一名作家,自然關注客家文化與現象。
如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
客家人由于沒有文字記錄,流傳下來的很碎片化,每人說法不一樣。
但沒關系。
畢竟神話就是神話,不是現實生活,很大程度上是虛擬的現實,不真實的現實,所以沒必要糾結它的真偽。
如果一定要說真偽,它就是假的,如果說一定是真的,你把神仙找出來看看。
第一個說神話故事的人肯定也是拍腦袋拍出來的,只是聽的人多了,慢慢地流傳開來,成了神話故事。
故事本身就是故事,不是真正的現實生活。
還有其它的客家文化也深深融入鄙人的心底,讓其欲罷不能。
比如母親。
我們那地方稱母親為"阿嫩"。
盡管離開了這地方很多年了,但與母親相見,我還是會本能叫"阿嫩",而不是喊媽媽。
大家都叫媽媽,但我說不出口,即使說了,心里也會很別扭,很痛苦。
只有說"阿嫩",心里才格外地舒暢。
父親也是如此。
我們那地方喊父親為"阿爸"。
我一直喊我的父親為"阿爸"。
即使在正式場合,或者遠離故土的地方,也是如此。
唯有如此,才覺得真實。
可以說,今生今世,客家之情將永藏心中。
自然作為客家人,有責任有義務把桃坑客家人的生活記錄下來,作為客家歷史的一部分,傳承下去,
當然,畢竟是個人記錄,所反映的是個人所見所聞,還有自己的親歷,只能說代表的是個人立場,與官方無關,也不可能是權威的歷史結論。
但是鄙人始終認為,歷史是千千萬萬的人所組成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歷史中的一分子,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歷史密不可的細胞。
正因為有了人,才有了人生,才有了歷史,才有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
至于脫穎而出的偉人,也是站在千千萬萬人的肩膀上,才顯得高大偉岸,才格外有意義。
有比較才有高貴。
客家人的歷史是一部苦難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命運相抗爭的奮斗史,不僅與自然斗,也與人斗,與各種勢力斗。
客家人在客家頭人的帶領下,在原始森林中艱難地生存,不斷壯大,人口越來越多,隊伍越來越龐大。
如今的桃坑客家人遍布全國各地,很多人事業有成,成了當地的棟梁之才。
也就是說,客家人不僅沒有消亡,反而不斷發展壯大,這是生命的奇跡,也是客家人的奇跡。
我想能支撐他們生存下去,是精神的力量,也是信仰的力量,是人生中迸發出來的美與善,讓他們的生命力格外地頑強。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還有生命的高貴。
我希望桃坑這面客家旗幟永遠飄揚下去,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閃現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