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
另一邊,眼看任自己怎么說都依舊無動于衷的計算著的學生,陳守仁無奈的嘆了口氣,走出了實驗室。
他打算先去給洛珞打點飯,看他這個樣子如果自己不把吃的端到他的面前,指望他自己走去食堂,怕不知道要什么時候了。
搞不好得餓昏在半路上。
他這幾天在水木那邊有課,要不是11所的人跟他說,他甚至還不知道洛珞在這搞模型都廢寢忘食了。
于是下午請了個假就過來了,現在看來幸好他來了。
否則連自己都勸不動洛珞的話,研究所這些同事恐怕就更難了。
然而,當他幾分鐘后拿著打包的飯菜從食堂回來,一開門看到的便是這樣的一幕:
他的得意弟子搖搖晃晃的坐在椅子上,好像下一秒就要傾倒下去,鼻血“滴答,滴答”的不斷的打在他的手指上,隨即在紙上暈開一團深沉的紅色。
“小洛!”
一股熟悉的氣味在鼻腔盤旋,洛珞恍惚聽見心電監護儀的滴答聲。
視網膜殘留的銀藍色數據流與天花板的白熾燈重疊,在瞳孔里攪出一片混沌的星云。
“顱內壓降了!”
驚喜的呼喊穿透迷霧,隨之而來的便是躁動雜亂的腳步聲。
緩緩睜開眼,映入瞳孔的首當其沖的便是陳守仁。
“老師”
洛珞輕聲開口道。
“你可算醒了,你都昏迷了一天一夜了,感覺怎么樣?”
看到洛珞終于醒了,陳守仁可算松了口氣,盡管醫生一再強調沒有大問題,就是用腦過度導致的神經疲勞造成的昏迷。
但他還是不放心,即便沒有生命危險,但要是造成什么不可逆的腦損傷,那他再后悔也沒用了。
“挺好的,就是有點暈?!?/p>
洛珞如實的回答道。
他確實沒什么事,系統雖然坑了點,但還不是完全坑,對他還是有保護機制的。
否則正常人的思維突然活躍十倍,別說幾分鐘了,就是幾秒鐘都夠造成腦死亡的,而他僅僅是有些神經疲勞,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沒有給這對師徒繼續下去的時間,洛珞醒來沒有半分鐘,走廊里便傳來了跑步聲。
隨即他的主治醫生便來到了洛珞床前,在經歷過例行詢問,確定洛珞確實沒有大礙后。
醫生把包括陳守仁在內的這些探望“家屬親友”都趕了出去,給洛珞留下了繼續休息的空間。
隨著人都陸續退去,房間里再次陷入安靜,洛珞也慢慢平復著依舊動蕩眩暈的腦海。
“這坑爹的【頭腦風暴】以后輕易不能用了”
這是洛珞此刻唯一的想法。
盡管有了第一次試驗,他感覺自己已經挺小心了,想著1000積分左右也不過能支撐幾分鐘,了不起十幾分鐘的樣子。
總不會出什么問題。
但誰能想到這道具的副作用這么大?
他才用了幾分鐘啊,就昏迷了這么久,就這么嚴重的后遺癥你居然敢說最多不得超過連續72小時超負荷運轉?
媽的,你咋不寫最多不能用一輩子呢。
這特么副作用奧特曼用十分鐘也得亮紅燈啊,72小時的界限怕不是給超賽設置的吧。
而就在洛珞吐槽著系統不講武德的時候,另一邊更加震動的事情正在發生著。
“簡直完美”
“太不可思議了”
“這不可能啊”
會議室內驚嘆聲,質疑聲此起彼伏。
而大家驚嘆的對象,則是桌子上放的一沓整理好的A4紙。
如果仔細看,還會發現,有幾張紙上不知是打印機的問題還是怎么,有著一團團的烏黑墨團,不過被人用淺藍色的圓珠筆把模糊不清的地方單獨標注了出來。
“我找你們來不是聽你們問我的?!?/p>
對于這些個項目上數學還有材料學各個領域的大牛,張院士有些沒好氣的說道。
作為“預研五號”項目的發起人,大概率當項目立項后他也會是總設計師,洛珞做出數學模型后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除了首當其中讓醫院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把洛珞治好外,其次便是這幾張他留下的寶貴財富了。
不過,作為工程院出身的院士,雖然參與總體工作,無論是工程,還是材料,亦或者理論研究方面,他都要懂一些。
但在數學領域,尤其是純粹數學上,畢竟沒有那么專精。
關于數學模型的驗算,超算那邊正在進行。
他今天把這些數學領域以及材料學的專家召集起來,更主要的是從主觀方面判斷一下這個模型以及材料實施的可能性。
畢竟光是超算說通過不行,如果模型里需要的材料參數,以現在的水平壓根做不出來,亦或者成本過于高昂,那都是大問題。
不過看情況,他似乎都不用再問了,這些專家們的表情已經說明了一切。
“這怎么可能呢?”
燃料系統首席設計師王莉扶了扶眼鏡,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她看著紙上那一條條公式和參數,傳統設計中為抵抗低溫收縮預留的冗余結構,正在數學模型的指揮下優雅地自我精簡。
結構動力學的專家也沒好到哪去,憑他的大致估計,按這套模型,動力提升恐怕要在12%以上。
自長征四號以來,包括國際上目前的大重量運載火箭度算上,也沒有過這么恐怖的增幅記錄啊。
讓他們驚訝的是,在這個模型里每一項的參數似乎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我想知道這是誰設計出來的?”
一位微分方程領域的數學教授問道。
相比于那些項目上的專家,他更關心的則是這個數學模型,簡直驚才絕艷。
但任憑他把腦海里所有相關方向的大牛都搜索一遍,也沒能想出究竟是誰。
尤其是偏微分方程領域的幾個教授,他們這幾天一直都在一塊來著。
“暫時保密”
張院士如此說道,關于洛珞的消息從那天起便以不亞于項目本身的級別,進行高度保密起來。
至于知情人擴大到什么范圍,上面還在協商中,這也不是今天主要的議題。
“你們先告訴我,在你們各自負責的范圍里,這個模型有沒有任何實施上的問題,在數學領域有無錯漏。”
張院士如此問道。
而答案也很顯然,話音落下,會議室里傳來的是大家異口同聲的回應:
“沒問題”
“好”
隨即,三天后,經過超算不眠不休的驗算,終于出了驗算結果。
跟大家的預料一樣,數學模型十分完美。
至此,預研五號的立項可以說勢在必行了,而且設計的速度恐怕還會難以想象的迅猛。
這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
而對于項目上這些人唯一迷惑的就是,設計出這個數學模型的人——洛珞。
直到現在他們還不知道這個數學模型究竟是哪位大牛團隊的手筆。
之所以是團隊,自然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法相信,這居然是一個人在幾天之內做出來的。
畢竟連超算都要驗證三天三夜。
誰能憑一己之力直接設計出來,那他的腦袋得頂幾臺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