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學不是我的專長啊”
酒店的房間里,洛珞看著面前的一沓厚厚的材料和文獻苦惱的撓了撓頭發。
他旁邊拓撲學、神經信息學、量子力學和信息論的書籍已經快堆成了小山,再往另一張桌子上看還有些材料不知道是什么學科的。
顯然這段時間他為了完成任務,是各種惡補相關的知識。
距離《源代碼》的開機已經過去了五天。
在那天觸發了系統任務后,他除了把陸星衍發現自己是意識體的戲份挪到了一個月后,剩下的戲份則是照常拍攝。
好在這部戲的拍攝場景很少,也不存在必須先拍完一個場景,然后立馬拆了搭建另一個的情況。
即便他在“源代碼”空間里的戲份都拍完,那個場景也可以暫時保留著,只等他完成任務回過頭去拍攝那場戲。
亦或者時間截止,他徹底放棄。
不過,盡管這次任務很難,他也做好了完不成的打算,但在任務截止的前一秒,他都不準備放棄。
只是,這個努力的過程實在是有些艱辛。
別說他目前沒有思路,甚至連相關的學習他都還沒有完成。
是的,在有【掃描儀】這個外掛,以及他為了完成任務不惜大量動用積分的情況下,他依舊沒有完成所有相關知識的學習。
不僅僅是學習的難度了,連找目前相關領域最前沿的資料都成了問題。
跟以前他要么研究偏微分方程,或者相關領域,有陳教授這個老師在,甚至還有谷院士的人脈,想看什么資料都容易。
但是這次不一樣了,沒有認識的人啊。
而且外界以為搞研究才是最難的,其實從學習的第一步開始就已經很難了。
這樣走在科技最前沿的資料,根本就不是書本上有的,只能靠查文獻。
但是文獻這個東西,從題目搜關鍵詞啥也看不見,得把文獻挨個打開看細節,要么說是title不見,detail見呢。
而且大部分理論都是未經證實的,就像那些沒有驗證的數學猜想一樣,有的是對的,驗證后成為了定理。
有的則是錯的證否后一樣成了定理。
但他就得自己篩選再加獨立思考了。
好在,他也不是孤軍奮斗。
“咚咚咚”
突然一陣敲門聲傳來。
“洛導您在嗎?”
洛珞對此毫不意外,起身開門。
“這是中科院那邊的同志給您帶來的”
房門打開,外面正是副導演龐斌帶著一個助理,兩人各自抱著一沓厚厚的材料送了上來。
“放這兒就行”
洛珞連忙讓開身位讓兩人進來。
這兩天劇組沒有劉藝菲的戲份,正好公司那邊的音樂制作人已經到位,正在給她籌備新專輯,她得空就跑過去看看,所以此刻房間里只有洛珞自己。
“找兩個人搬上來就行,你怎么還親自跑上來了。”
待的龐斌把東西放到地上,起身后直喘粗氣,洛珞見狀笑著說道。
跟有的劇組副導演在里面就跟助理沒兩樣不同,他的劇組副導演都十分的重要。
因為他作為主角的緣故,大部分時間他都沒法掌鏡,坐在監視器后面的通常都是龐斌。
所以他劇組副導演的含金量,比起其他劇組的導演也不差什么了,當得起洛珞的這個“親自”的形容。
“那哪行,您一說是中科院給您送資料,我哪敢隨便找人拿,萬一出了什么問題。”
龐斌連忙說道。
剛接到洛導消息的時候,他是真的有點被驚到了。
他是知道洛珞很有背景,整個影視圈幾乎平趟,但是咱們中科院都有人脈嗎?
拍個科幻片,讓中科院的那些科學家幫忙整理相關資料,這得是啥實力?
關鍵是洛導還真的不是在裝樣子,劇組所有人都能看在眼里,他是真的在盡力去學,然后盡力去拍。
換位思考,要是他有這個能量他才不費勁自己學呢。
想搞什么不都是伸手就來,到時候直接在導演上掛個名不就好了,犯得上這么親力親為嘛。
這樣努力的導演,搞出了這樣嚴謹的劇本,還有那么大的投資,這電影要是不爆那可真是沒天理了。
洛珞還不知道,他這幾天刻苦學習研究系統任務的表現,讓包括龐斌這個副導演在內的許多工作人員,都對他升起了深刻的敬畏之心。
“沒那么嚴重,辛苦你了。”
洛珞聞言苦笑一聲,要是真的保密資料他肯定自己下去拿了,或者有專人送過來,哪里會讓劇組的人去取。
這是他委托中科院那邊神經信息學等領域的專家,幫忙找來最前沿的文獻資料。
要說資料重要嗎,那確實很重要。
要是沒有這些東西,他估計不用研究了,直接放棄任務跟系統投降算了。
而這些期刊和文獻,要是讓他自行摸索著找,恐怕這一個月什么都不用干了,光找資料就夠了。
所以他現在越發的覺得,為什么在學術領域這么看上去最單打獨斗的地方,實際上抱團卻抱的那么狠了。
各個學術流派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在那里矗立著,其中也包括他們水木谷派,不過他現在也多少打上了航天局和王院士的烙印。
這次找人也是依靠的這邊的同事,才找到的中科院,由此可見人脈是多么的重要啊。
遠不止是有個幫你撐腰的人那么簡單。
沒有人帶著,任憑你天縱奇才,想要學習都不一定能找對門路。
不過這份資料重要是重要,但完全沒有任何保密性,只要知道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在那幾個期刊上查到。
因此洛珞才會隨便喊副導演找兩個人就去拿了。
“不,您才是真的辛苦。”
面對洛珞的客氣道謝,龐斌連連擺手,神情絲毫不似作假。
他這輩子加起來,都未必看得了這么多書和資料,洛珞的成功真不是一般人能復制的了的,更不是簡單一個有背景就能囊括的。
禮貌地送走兩人后,洛珞迫不及待的開始翻看起了相關的文獻。
“意識源于大腦神經元網絡的電生理活動及信息處理過程,可能與丘腦-皮層環路的神經振蕩及神經元集群的同步活動相關。”
“需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腦磁圖、膜片鉗技術等,精確解析大腦中與意識相關的神經信號模式。”
這簡直是神經醫學的領域了!
洛珞看著完全陌生的學術資料有種想大喊出來的沖動,這特么超綱了啊,我只是個學數學的。
好在這部分涉及到的內容其實并不多,難點還是在意識信息的量子化轉,以及意識量子態的載體與維持上。
而且主角陸星衍的人設對于他學習這些內容也有著實打實的加持。
雖然劇本角色不可能他設計成什么樣現實都能給他實現,但只要合理,【千人千面】還是會起作用的,這點他早就嘗試過了。
所以,他努力加強出來的陸星衍天才科學家設定,此刻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甚至是他完成這個任務的最大依仗,否則即便把資料擺在眼前,他甚至都不知道學哪個是對的。
至于用【掃描儀】全掃一遍,他的積分儲備還不足以支撐他做這么奢侈的事。
“咔嗒”
臺燈將暖黃色光錐投射在量子場論方程上,洛珞的指尖停在密度矩陣的跡運算式。
一旁的筆記本屏幕光標在Mathematica界面跳動,剛構建的格拉夫-維滕不變量在三維流形中泛著幽藍的輝光。
“問題出在退相干時間的非線性坍塌上”
酒店的窗戶上倒映著屏幕里,那一行行的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當意識體與希爾伯特空間的張量積超過維格納約旦閾值.”
酒店房間里,跟整個劇組都格格不入的學習一直持續到了深夜。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里,洛珞就一直維持在這樣白天拍戲,晚上學習的高強度工作 學習的壓力下。
倒不是他不能讓劇組先行停工,專心的把問題解開再拍攝。
畢竟他拍這部戲為的不就是能觸發一些高等級任務嗎,甚至說整個劇組此刻都是在為了他能完成這個任務服務也不為過。
連這部電影能不能拍完其實都沒有那么重要。
但他還需要借助陸星衍的許多思路,因此拍戲還真不能停。
不僅不能停,反而還要多拍。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總是對外表示,自己在片場容易有靈感的緣故,現在他在陸星衍被動技能的干預下,還真就是如此了。
真是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