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曹部長的此話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識地再次落回那份打開的設計圖上。
蝶翼展開結構圖上的晶塵立方體核心仿佛在靜靜旋轉,帶著某種超越了設計的、“真實”存在過的冰冷質感。
無論他們對洛珞是否了解,此刻有多么震驚,但都抵不過內心的那份求知欲。
既然設計師本人在這兒那就好說了,一會可以暢所欲言問個痛快。
幾分鐘后,會議室里只有翻頁的“沙沙”聲,以及幾位相熟專家的討論聲了。
曹部長則是給秘書遞了個眼神。
很快,隨著沉重的會議室門無聲滑開,洛珞走進了會議室,邁入的瞬間,所有目光如探照燈般打在他身上。
空氣凝滯得能聽見筆尖摩擦紙張的碎響。
“好年輕!”
這是完全不認識洛珞的專家學者的第一印象,讓他們誤以為是一整個團隊,乃至好幾個聯合設計的方案居然出自一人之手也就算了,本人居然還這么年輕。
尤其是對于一些六十多歲的老教授來說,這都不是年輕了,整個一小孩嘛。
別說研究所里,就是項目上跑腿的研究員都沒有這么年輕的,最小的也是個二十六七的博士生啊。
“給大家介紹一下,總裝部榮譽顧問,也是航天工程多個項目的顧問設計師,當然,也是塵埃之怒的設計者——洛珞。”
曹部長沉聲介紹道:
“諸位的問題,請他親自解答。”
洛珞沖著眾人微微頷首,同時看向了陳立秋等幾位相熟的教授,只是此刻也不宜寒暄,因此笑著點了點頭便算打過了招呼。
曹部長介紹時便已經起身,此刻說完更是直接把主位讓了出來,坐到一邊旁聽。
同時看向眾人,示意大家有問題可以開始了。
寂靜被胡教授率先打破。
他抖著方案里關于“惰性金屬磁場響應曲線”的圖表,近乎質問:
“這些材料界面數據,理論上的模型誰都能畫,可實驗室連樣本都合成不出來!這個設計可行,憑據在哪?”
洛珞聞言沒有著急反駁,而是指尖輕點鍵盤。
屏幕上瞬間炸開微觀世界的風暴——分子云團在強磁場下形成蜂巢狀晶格共振,力場約束膜如活物般包裹住翻滾的能量流,精準得如同高倍顯微鏡下的實景錄像。
“根據第13次實驗迭代數據可以得出的數學模型。”
他指著一組飆升的波峰,聲音像淬過冰的鋼:
“磁控濺射結合冷等離子體沉積,基底用改性氮化硼,這是金屬粉末與特定頻段耦合的相位差閾值。”
他報出一串令材料院士們呼吸驟停的微觀常數,計算材料學,現在同樣是他最擅長的領域之一。
精密機械所的張總工立刻跟進:
“納米機器人集群如何在亞毫米級網狀通道里零誤差協同?傳統光刻和蝕刻精度根本不夠!”
洛珞右手晃動鼠標連點幾下。
三維模型應聲分解,暴露出發絲千分之一細度的能量導管。
藍色光點在網格間跳躍奔騰,匯成湍急的數據之河。
“用離子束直接構筑力場凹槽,機械臂改為壓電陶瓷微位移臺——”
他將手伸向面前的大屏幕,指尖頓在一個交叉節點:
“最關鍵在這里:仿照神經系統建立冗余鏈路,看這個回形拓撲,信號即使被干擾90%,也能自我修復。”
此話一出,滿場只剩下筆尖在演算稿上劃過的沙沙聲,張總工和幾個相關領域的專家都按照洛珞的方式驗算了起來。
空氣似乎被無形的手攥緊,連提問都帶上小心翼翼的審慎。
“防御系統呢?”
趙總指著一頁圖紙上閃爍的紅色警告標志:
“按你描述,外界任何電磁試探都可能誘發它提前解禁納米蟲群——”
“對”
洛珞點頭,這才是這個炸彈最厲害的地方,同時也是在【劇本游戲】中讓他受盡了折磨的地方。
他在加密存儲器上調出一段復雜波形:
“破解它的鑰匙,是抓住系統熵減的3.7毫秒漏洞。”
屏幕上跳出一段實時模擬:
當偽造的震動、磁場、溫變信號如手術刀般切入零點幾秒的計算間隙時,炸彈防御層瞬間瓦解,露出核心接口。
“這才可能在不驚動它的情況下,掐滅引信。”
這也是他和時佳雪在第二十次循環里,成功破解了炸彈的方式,但那是在時代背景七十年后的列車上。
要是放在現實中,這種可能性無限接近于零。
果然,陳立秋教授猛地一拍扶手:
“妙!這套動態防御邏輯,簡直給未來微型武器防火墻立了標桿!”
……
隨著一個個問題被拋出,洛珞每一個都對答如流,他那近乎不假思索的回答,只用了一個上午便征服了那些第一次認識他的老教授們。
所有質疑在嚴絲合縫的邏輯和超越時代的細節面前土崩瓦解。
不過洛珞也沒有那么輕易便解決問題離開總裝,他愣是在這里待了足足五天。
只不過這五天里,他也并不是單純的在給那些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們解答問題。
這一環節在第一天下午就已經基本到了尾聲,大部分的核心問題都得到了洛珞的回答,除了一部分需要實驗來驗證的,這種就由他們各自回研究所去實踐了。
而從第二天開始,參加會議的人就開始變化了起來,從研究層面逐漸拓展到了執行層面,會議室里開始出現總裝的工程師和研究員。
一直到時間到了第五天,整個會議室已經全部都是項目的參與人員了。
是的,早在第二天總裝這邊便已經確定了這次項目的可實施性,不過還有許多的細節需要研討,才一直耽誤到現在。
而隨著那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都已經在團隊的討論中消失殆盡,項目已經到了只差實驗的地步。
于是,接連消失了三天的曹部長,重新出現在了會議室,將一紙批文壓在長桌中央,紅章十分醒目:
“塵埃之怒項目,即刻啟動。”
隨即他的目光釘在了洛珞身上:
“小洛,這次項目既然是你發起的,整個設計方案更是你一個人的智慧結晶,總設計師的位置——”
不過話音未落便被洛珞截斷:
“領導,總設計師我肯定是做不了的,我從來沒帶過團隊,讓我設計個方案還好,做總設計師指揮整個項目那么多人,我干不來的。”
“更何況我也沒有那么多時間的,方案和調試節點我會跟進,但《源代碼》剩十場戲沒拍,劇組幾百人還等著殺青呢。”
他目光掃過驚愕的曹部長,嘴角挑起一絲無奈的弧度:
“您總不能讓我扔下劇組那一大攤子和幾百號人不管了吧?”
曹部長聞言一怔,驀然想起什么,緊接著便是一副難以言明的神情,臉都糾結到了一塊,他想起來了,洛珞還在拍那個科幻電影。
而且這只有他知道,這個“塵埃之怒”就是洛珞拍電影產生的靈感。
以前洛珞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在演戲時更容易產生靈感”
對于高層來說,很多傳統學者出身的行政官員會比較理解,雖然洛珞獲取靈感的方式確實有點奇特。
但也有另外一部分其實是將信將疑的,甚至把這理解為了年輕人比較貪玩想出來的理由。
不過無論是哪種,鑒于洛珞目前的成績,他們都先由著他來,就像那位領導說的,無所謂靈感什么的,就當是他娛樂放松的方式也無不可。
然而隨著這次“塵埃之怒”項目的確定,任何人都不用懷疑洛珞在拍戲時是不是真的會更有靈感了。
看看那些各個領域的教授還有總裝部這邊的武器專家,在看完“塵埃之怒”設計方案后那驚為天人的反應。
他這豈止是有靈感啊,簡直是有如神助。
以后他就是洛珞拍戲的忠實支持者,甚至他都在想要么干脆別外面找劇組了,以后洛珞拍戲的費用和人員,他們總裝包了。
只不過這個劇情可以修改一下,更多的放在一些:無人機系統研發、航母設計改進、偵查和反偵察項目啊……這些領域就好了。
到時候洛珞一個來了靈感,再搞出什么新創意來,那軍備研究所那邊可要樂死了。
嗯~不過科工委和航天局那邊估計不會干,畢竟在此之前很多高層都默認洛珞是半個航天人,以后注定在航天系統發光發熱的。
也是沒想到,拍個戲的緣故,反倒是研究起了武器方向。
當然了,當務之急還是先把這個項目落地:
“顧問肯定不行,畢竟是你一手設計的方案。”
曹部長先是反駁了一句,隨即不給洛珞繼續申辯的機會,當下大手一揮:
“總顧問吧!”
來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