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歷史題材的古裝戲,你們敢于這么大手筆的投入,取得這個結果是實至名歸。”
洛珞由衷夸贊道。
他能豁出去買房錢去投資,是因為他是“先知”。
但本身敢于斥資奪下版權,并拍攝了這部劇的深圳星空才是真的敢打敢拼。
“哎~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你來的晚沒看到,剛才的展會上,大屏里放的就是你單槍匹馬大破楊林一字長蛇陣的過程啊,給那幫老外都看呆了。”
“嘿!”
說著,宋樂群還遺憾的一拍大腿,深感洛珞沒看到那一幕真是虧大了。
譚導和胡導還在會場應付記者,黃海兵和幾位主角都是跟洛珞一樣,或者剛到或者還在路上。
房間里就一個助理還有劇組的兩個工作人員看著宋樂群和洛珞兩人商業互吹。
但是洛珞真的很想表示,他不是那種人,他是真的覺得對方挺有魄力。
宋樂群:俺也一樣!
大概一個小時后,參與這次展出的主演們陸續到齊,眾人開始一同在展會登場,《隋唐》的宣發,從這一刻就算開始了。
展廳內,《隋唐》的預告片一個又一個的循環播放。
內容以黃海兵,洛珞和釋曉龍等人的打斗場面居多。
“秦瓊馬戰群匪的長鏡頭”
“裴元慶獨斗瓦崗最強的秦瓊羅成”
“以及,最精彩的羅成單人單騎大破一字長蛇陣。”
其中,又是以洛珞的羅成鏡頭最多,對于這一點,即便是黃海兵也無話可說。
因為,洛珞的打戲是全組都服的。
當洛珞身披銀甲、策馬挑落敵將的片段放出時,臺下觀眾直呼“這才是少年將軍該有的颯爽”。
當年《三國演義》“武打不行”的遺憾,成了現在許多古裝戲的前車之鑒,尤其是《隋唐》更是深以為戒。
在武打場面上完全“真打”,講究“拳拳到肉”,在拍戲之前不僅聘請了業界公認的武指高手,還專門調來30個身手不凡的武師擔綱武打替身,一招一式都打得非常到位。
另外,飾演秦瓊的黃海兵、飾演裴元慶的釋小龍等人也都是不用替身自己上去真打,劇中的所有女演員都會騎馬--加盟的時候必須過這條線。
更不用說,劇組還有洛珞這個最大的變數在。
“羅成真跑出來也就不過如此了”
看完《隋唐》的精彩集錦后,某個香江的電視臺咂舌道。
看著展會各大電視臺的熱情度,《隋唐》播出后的盛況,大家已經可以預見了。
果然,國際影視博覽會上,《隋唐英雄傳》成了最大的贏家。
憑借題材的優勢和眾多的賣點,該劇引來了眾多的“媒婆”,甚至出現了在同一個地區“一家有女七家求”的情況。
僅以廣東為例,就有7個單位爭購“隋唐”,而“海外兵團”的火藥味就更濃、
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北美的主流電視臺一反常態沒有讓中介機構進行采買,而是派出本部人馬加入了這場爭奪戰。
“凰求鳳”的罕見局面讓業界人士大跌眼鏡,讓其他想打“隋唐”主意卻在行動上慢了半拍的影視公司后悔不迭。
據悉,因為《隋唐英雄傳》的捷足先登,本已搭好架子的另一部同類題材影視劇現已黯然收兵。
事實證明,《隋唐》的質量,完全對得起所有同期電視劇的尊重,以及各大電視臺的瘋搶。
首輪播放權的出售,洛珞并沒有參與。
他只是掛靠在出品方的投資人之一,賣錢這種事,放著深圳星空去操心就可以了,他就坐等收錢。
而經過幾十家的輪番爭奪,最終這第一口螃蟹肉被深圳衛視成功搶到。
嗯~很難說這里面有沒有什么故事。
因此,《隋唐英雄傳》首播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如期舉行,導演譚有業攜洛珞、黃海冰、釋小龍等主演悉數到場。
作為投資人兼男二號羅成的扮演者,洛珞這次的現身一下子引發媒體騷動。
今天到場的媒體,幾乎都是提前做過功課的。
而凡是看過花絮的,就沒有人能抵抗少年羅成那頂尖的魅力。
首播當晚,《隋唐》以8.2%的收視率強勢登頂,遠超同期古裝劇。
第二天所有娛樂媒體上,#隋唐真功夫#、#羅成回馬槍#等話題屠榜熱搜。
觀眾熱議焦點集中在兩方面:
一、動作設計的突破性:
網友對比同期武俠劇的“慢鏡頭特效”,盛贊《隋唐》拳拳到肉的真實感。
某視頻網站截取秦瓊馬戰群匪的長鏡頭,配文:“沒有鋼絲威亞,沒有替身剪輯,冷兵器碰撞的火花就是最好的特效!”
二、洛珞的顛覆性表現:
從《倚天》陰郁懦弱的宋青書到《隋唐》意氣風發的羅成,其演技跨度令觀眾驚嘆。
熱帖稱:“洛珞一槍挑飛了我的偏見——學神不僅能解題,還能演活英雄末路!”
原著黨更對“羅成雨幕中力竭戰死”的改編拍案叫絕,認為洛珞將角色的悲壯宿命感演繹得淋漓盡致。
“從陰鷙反派到少年將軍,洛神一人承包武俠劇顏值與武力天花板。”
隨著日韓、東南亞等地的同步播出,《隋唐》海外收視率持續攀升。
日本網友在熱詞:“銀槍の羅成、最高!”。
韓國媒體則評價該劇:“以動作美學重構歷史敘事,打破中國古裝劇固有印象”。
當然了,這部劇的播出,最終震動的實則是國內的同行。
尤其是同類型的所有影視劇,近期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出席活動必定逃不過去的問題:
“怎么看待《隋唐英雄傳》的武打戲份?”
然而十個演員八個面對著這種問題,都是支支吾吾難以作答。
他們怎么看?
能怎么看,讓替身上去打,他們坐在邊上看唄。
媽的,《隋唐》你也是,一個破古裝歷史劇打的那么認真,你當拍電影呢?
不過演員們回避的了問題,就回避不了市場的期待。
從這一刻起,大陸的武打電視劇有了新的標準,過去那種花架子甚至全程替身的“動作戲”,觀眾漸漸開始不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