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山,梧桐神木之下。
伏羲與女媧的身影剛剛顯現(xiàn),還未從穿云峽的驚魂一幕中完全平復(fù),一股浩蕩、威嚴、仿佛要將整片天地都納入掌控的皇者氣息,便從九天之上直壓而下。
金光鋪路,紫氣成云。數(shù)以百計的金烏衛(wèi)士簇擁著一架由九條星光蛟龍拉著的華美帝輦,緩緩降臨。為首之人,頭戴帝冠,身著金烏帝袍,周身日月星辰虛影環(huán)繞,正是妖族天帝,帝俊。
他竟是親自來了。
“兄長……”女媧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伏羲按住她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他看著帝俊從帝輦上走下,步履之間,仿佛有天地法則相隨,心中已然明了對方的來意。
“朕已將鯤鵬禁足妖師宮萬年,為今日之事,給二位道友一個交代。”帝俊的聲音溫和,卻自有一股不容置喙的威嚴。他沒有提伏羲兄妹的狼狽,只提對鯤鵬的懲處,既是安撫,也是彰顯天庭的法度。
伏羲心中一凜,面上卻不動聲色,拱手道:“妖帝言重了。此乃我與鯤鵬的私怨,不敢勞煩天庭。”
“伏羲道友此言差矣。”帝俊朗聲一笑,向前兩步,“洪荒之內(nèi),萬靈共生,豈有私事?萬靈紛爭,秩序不立,皆是我天庭之責。朕今日前來,非為私怨,而是為這天地。”
話音落下,他大袖一揮,河圖洛書于他身前緩緩展開。圖中沒有殺伐之氣,只有無盡星辰流轉(zhuǎn),山川地理變遷。一幅波瀾壯闊的未來圖景在伏羲與女媧面前徐徐呈現(xiàn):妖族一統(tǒng)天地,建立三界秩序,萬族各司其職,天地間再無今日這般肆意截殺的亂象,一片井然有序的盛世景象。
“這,便是朕之道,亦是天庭將要為洪荒帶來的未來。”帝俊的眼中燃燒著名為“雄心”的火焰,“然,天庭雖強,卻缺經(jīng)天緯地之才,以梳理天地法則,推演周天之變。放眼洪荒,能擔此重任者,唯伏羲道友一人爾。”
他收起河圖洛書,目光灼灼地看著伏羲,聲音鄭重到了極點:
“朕今日前來,是為洪荒眾生,為天地秩序,誠邀二位入我天庭,與朕和太一,共掌乾坤!伏羲道友為‘羲皇’,女媧道友為‘媧皇’,你我四人,共建三界之基業(yè)!”
羲皇!媧皇!
這兩個尊號如驚雷般在鳳棲山炸響。女媧再也無法保持鎮(zhèn)定,呼吸都為之一滯。這已經(jīng)不是招攬,這是在分享天地的權(quán)柄!她看向兄長,眼中已滿是意動。
“兄長,帝俊道友……誠意十足。”
伏羲沉默了。他心中何嘗不知,這是天道大勢。妖族掌天,巫族管地,這是定數(shù)。順應(yīng)大勢,不僅能更好地庇護自己與妹妹,更能借天庭氣運,窺探那無上圣道。
他下意識地催動了先天八卦,心神沉入天機長河。卦象一片清明,金光璀璨,赫然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吉之兆。
可就在他準備點頭的瞬間,后土那雙清澈悲憫,不含一絲雜質(zhì)的眼眸,毫無征兆地浮現(xiàn)在他心底。還有那面玄黃龜甲入手時,那股純粹、溫暖、不求回報的“守護”之意。
卦象清明,前路坦蕩,可為何……心中總有一絲滯澀?
若今日應(yīng)下,他日戰(zhàn)場相見,該如何面對那位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巫族祖巫?
他的掙扎與猶豫,盡數(shù)落在了帝俊眼中。但帝俊并不催促,只是靜靜地等待著。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聰明人,會拒絕這樣一份潑天的富貴與前程。
許久,伏羲終于抬起了頭。他眼中的迷茫已經(jīng)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明。
“帝俊道友,你的提議,我答應(yīng)了。”
帝俊臉上露出笑容,女媧也松了口氣。
“但我有一個條件。”伏羲的話鋒一轉(zhuǎn),讓殿內(nèi)氣氛再次一凝。
他迎著帝俊的目光,坦然說道:“不久前,我與小妹遭鯤鵬追殺,是巫族后土道友出手相救,并贈寶療傷。此恩,伏羲不能不報。”
他看著帝俊,一字一句,清晰無比:“我入天庭,可為羲皇。但我希望,妖族高層,非到萬不得已,不可與巫族輕啟戰(zhàn)端。若有紛爭,我愿居中調(diào)停。”
這番話,無異于當著新主子的面,宣告自己與對家關(guān)系匪淺。
女媧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誰知,帝俊聽完,先是一怔,隨即竟撫掌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欣賞。
“好!好一個重情重義的伏羲道友!朕心甚慰!”他走上前,親切地拍了拍伏羲的肩膀,“朕還以為道友要提什么條件,原來是為此。道友放心,朕求賢若渴,要的是一位能共創(chuàng)大業(yè)的羲皇,而非一個無情無義的屬下。朕答應(yīng)你!有羲皇居中調(diào)停,正是我妖族之福,洪荒之福!”
帝王胸襟,展露無遺。
至此,塵埃落定。
……
是夜,羲皇宮中。
伏羲屏退了所有侍女,獨自坐在靜室之內(nèi)。他攤開手掌,那面古樸的玄黃盾靜靜地躺在掌心。
他看著龜甲上那酷似山川大地的紋路,眼神復(fù)雜。
加入妖庭,是為大勢,為前途,為庇護妹妹。他別無選擇,亦無怨無悔。但后土的恩情,就像一根柔軟的刺,扎在他心頭。
僅僅一個“不主動開戰(zhàn)”的口頭承諾,遠遠不夠。
他閉上眼睛,指尖輕輕撫過龜甲的紋路,一縷幾不可查的神念,順著那道沈武留下的“心念印記”,悄然傳遞了出去。
“后土道友,今日之恩,伏羲不敢忘。身入妖庭,實屬無奈。此為伏羲之抉擇,亦為伏羲之回報……”
沒有聲音,沒有光芒。
但今天在鳳棲山發(fā)生的一切,從帝俊的降臨,到他許諾的“羲皇”之位,再到他所描繪的天庭藍圖,以及最后那番關(guān)于巫族的對話……所有的一切,都化作最純粹的信息流,無聲無息地跨越了無盡空間,傳向了不周山的方向。
從今日起,天庭多了一位推演之主,羲皇伏羲。
而巫族,則多了一雙藏于九天之上,能洞悉妖庭核心機密的眼睛。
巫妖兩族經(jīng)過歲月演進,各自勢力范圍不斷擴張。原本廣袤的洪荒大地,在無數(shù)生靈繁衍興盛間,竟也顯得狹窄起來。
龍脈靈氣充裕之地、天材地寶蘊藏之所,漸漸有了歸屬之爭。大大小小的摩擦,在兩族接壤的邊境地帶,如星星之火,時有爆發(fā)。
妖族掌天,巫族管地,天人分治的格局初現(xiàn)端倪,但真正的界限卻模糊而血腥。
凌霄寶殿內(nèi),氣氛有些沉悶。帝俊高坐帝位,手中把玩著一卷星圖,臉色陰晴不定。近期邊境的幾次沖突,妖族雖未大敗,卻也吃了幾次暗虧。
那些蠻橫的巫族,仗著肉身強悍,往往以少敵多,絲毫不落下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