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間天下局勢已發生巨變。】
【河北雄主袁紹在失去顏良、文丑兩員大將后,盡起冀、青、幽、并四州之精銳,浩浩蕩蕩集結起數十萬大軍,旌旗蔽日,劍鋒直指曹操。】
【袁軍憑借其兵多將廣、糧草充盈的優勢,接連取得了幾場關鍵戰役的勝利,銳氣正盛。】
【曹軍初戰不利,損失不小,被迫收縮防線,退入精心構筑的官渡大營。】
想要憑借堅固的營壘工事進行固守,以圖穩住陣腳,尋機破敵。
【面對龜縮不出的曹軍,袁紹志得意滿,意圖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其徹底碾碎。他采納了謀士審配的建議,命麾下將士在曹營外圍的制高點上,夜以繼日地筑起了數十座巍峨的望樓。】
【樓頂之上,袁紹最精銳的弓箭手輪番值守,強弓勁弩日夜不停地向曹營傾瀉著密集的箭雨。】
【一時間,曹營上空箭矢如雨,密集如飛蝗蔽日。】
【營內士卒寸步難行,不得不時刻高舉盾牌掩護,稍有不慎就會被從天而降的流矢所傷。】
【軍中士氣日漸低迷,連日常起居都受到嚴重影響,整個營寨籠罩在壓抑的氛圍中,形勢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唯有曹風一人似乎早已料定袁軍的攻勢。他未雨綢繆,提前命人建造了專門防御箭矢的躲避屋舍。】
【因此在整個曹營遭受箭雨侵襲之際,監斬部門卻安然無恙,不僅人員無一傷亡,連日常事務都能照常運轉,與其他營區的混亂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最后,劉曄向曹操提供了對付望樓的計策。曹操欣然采納。】
【面對袁軍高樓的遠程壓制,劉曄迅速召集軍中能工巧匠,親自督造一種威力巨大的攻城器械——發石車(又稱霹靂車)。】
【隨著劉曄一聲令下,巨大的石塊帶著凄厲的破空之聲,精準地砸向袁軍的望樓。】
【木石結構的望樓在沉重的石彈轟擊下,紛紛崩塌解體,木屑紛飛,煙塵四起。】
【樓上的弓箭手慘叫著墜落,袁紹苦心營造的空中優勢,頃刻間土崩瓦解,化為烏有。】
劉曄的這番舉動,徹底引起了曹風的注意。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把這位漢室宗親,從曹操身邊拉攏過來。
【戰局也由此陷入了曠日持久的膠著。】
【兩軍隔著營壘壕塹,遙遙對峙,每日里小規模的沖突不斷,卻都難以給對方造成決定性的打擊。】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沉重的兵役和糧秣征發,壓得周邊郡縣的百姓喘不過氣來。】
【田地荒蕪,村落凋敝,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許多不堪重負的地區,眼見袁紹勢大,兵強馬壯,糧草堆積如山,而曹操困守孤營,前景黯淡,為了生存,開始或明或暗地倒向袁紹一方,向其輸誠納貢,以求庇護。】
【與此同時,曹風也從中獲利。他暗中派人招攬百姓,讓他們遷往涼州避難。這樣一來,他就能擴充自己屬地的人口,為日后起兵討伐曹操做準備。】
這對曹操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不僅削弱了他的潛在支持力量,更在心理上給其陣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更令曹操憂心如焚的是,隨著對峙時間的無限延長,官渡大營內的糧草儲備在以驚人的速度消耗著。】
【從許都運糧的補給線漫長,時常遭到袁軍小股部隊的襲擾,運輸艱難。營中存糧日漸見底,軍需官每日上報的存糧數字都讓曹操的眉頭鎖得更緊。】
【士兵們開始削減口糧,從每日三餐變為兩餐,甚至只能以稀粥度日。饑餓在軍營中蔓延,士兵們私下里怨聲載道,軍心開始動搖、渙散。】
【曹風借機用富余的糧草,暗中收買了一批與王五關系密切的官員和士兵,為日后滲透曹營做準備。】
嚴峻的現實擺在曹操眼前。若糧草斷絕,再堅固的營壘也無法阻止內部的崩潰。
【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曹操的核心幕僚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一些謀士目睹糧草匱乏、軍心不穩的困境,向曹操進言暫時放棄官渡,全軍退守許都。】
就在曹操猶豫之際,荀彧卻來信勸他不可退兵:
戰局瞬息萬變,必須一鼓作氣擊敗袁紹。官渡大營是抵御袁紹大軍的關鍵屏障,一旦放棄,撤退途中很可能會被士氣高昂、兵力占優的袁軍追擊。
到那時,軍心必然徹底崩潰,兵敗如山倒,再難挽回頹勢。不僅許都難保,整個中原基業也將毀于一旦。
曹操最終堅定地否決了退兵之議。
歷史的轉折點,往往在不經意間到來。
就在曹操苦苦支撐之際,袁紹陣營內部的一次重大決策失誤,為曹軍送來了千載難逢的戰機。
【袁紹為了維持前線龐大的消耗,命令大將淳于瓊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押送著數量極其龐大的糧草輜重,從后方大本營出發,前往官渡前線。】
這批糧草對于維持袁紹數十萬大軍的持續作戰能力至關重要,是袁軍的生命線。
謀士沮授,素以深謀遠慮、洞察戰局著稱。他敏銳地察覺到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他授知曹操用兵詭詐,擅長奇襲。
【沮授憂心忡忡,立即求見袁紹,懇切地進言道:“主公!淳于瓊將軍押運糧草,責任重大。然烏巢乃咽喉要地,距大營雖近,卻為曹操輕騎突襲之絕佳目標。”】
【“為保萬全,懇請主公速速另遣大將蔣奇,率領一支剽悍精兵,緊隨運糧隊伍之后,或于側翼護衛,與淳于瓊將軍形成犄角呼應之勢。”】
【“如此以來,即便曹軍膽敢偷襲,我軍亦可首尾相顧,內外夾擊,使其有來無回!萬望主公明察,增派重兵護衛糧道,此乃萬全之策!”】
沮授的諫言條理分明,直指要害,本應是深謀遠慮的良策。
然而,此時的袁紹,在連番小勝和兵力絕對優勢的包圍下,早已滋生了嚴重的驕矜之心,變得剛愎自用,聽不進逆耳忠言。
更致命的是,他身邊環繞著郭圖、逢紀等善于揣摩上意、搬弄是非的謀士。
郭圖等人素來嫉妒沮授的才能和在軍中的威望,眼見沮授再次提出與袁紹意圖(認為大軍壓境,曹操自顧不暇,不敢出擊)相左的建議,立刻抓住機會,在袁紹耳邊煽風點火。
【他們聯手曲解沮授的忠告,暗示沮授此舉是在質疑主公的英明決策,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甚至影射沮授懷有異心,其心可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