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牧!
絕對是趙牧那小子又出手了!
此刻的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君臣二人,看著太子那豪氣干云的身影,映入眼簾的,卻是趙牧那張似乎永遠掛著懶散的臉。
整個兩儀殿內雅雀無聲,落針可聞。
唯有燭火噼啪燃燒。
可這時滿殿所有的目光,卻全都如同被一條無形的線條牽引著似的,紛紛投向了那高踞御座,握著最終決斷權的李世民......
就連剛剛慷慨激昂說罷破敵良策的太子李承乾,也是如此....
李世民放在御案上的手,之前的緊握指節也緩緩松開。
身體微微前傾,冕旒玉珠輕碰作響。
可珠簾之后那雙深不可測的龍目,卻是再次牢牢鎖定了御階之上那鋒芒畢露的太子,仿佛是要將太子這驚世之策的每一條脈絡,每一個字眼都審視個清清楚楚......
時間,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流淌。
似乎每一息都顯得格外漫長......
直到過了良久.......
“太子……”李世民緩慢卻極為沉穩的聲音終于再次響起,就好像帶著金屬般的質感,清晰地傳入所有人耳中。
“此策,甚合朕心。”
李世民肯定了戰略方向,卻并沒有立刻下旨。
而是將那鷹隼般目光投向階下群臣。
隨后才帶著帝王的威壓與探尋,問道:“諸位愛卿,太子建言實為糧草,然糧秣轉運,軍械籌備,后方調度等等都是千頭萬緒卻關乎大軍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
“此重責,如山如淵,何人可擔?”
“諸卿可有舉薦?”
皇帝這一問,卻是將這些剛剛被太子那“滅國”方略給震撼到失神的眾人,瞬間拉回了冰冷的現實。
大軍后勤總管?
若是以往,這個位置怕是所有人都會爭到搶破腦袋!
畢竟這可是天下一等一的肥差.....
可是現在......
這哪里還是以前那般的肥差,分明就是架在火上的位置!
干好了是分內,干砸了......那可就是萬劫不復的罪責!
畢竟......這場大戰關乎后勤的關鍵命脈。
眼下可就在東宮手里死死攥著呢!
許多心思不正的大臣,眼神略帶貪婪的瞅著那幾個東宮屬官手中牢牢抱著的新政三策方略......
但更多的人,卻是意識到了,今日這場軍議,最起碼后勤這一塊是能有個結論了......
長孫無忌見所有人都不搭腔,目光一閃率先出列。
“陛下明鑒,這大軍后勤總管之職,深悉全局且能調和四方者不可。”這老狐貍聲音沉穩,卻也帶著毫不掩飾的審視繼續說道,“臣觀三省六部主官,各有司職,中樞運轉片刻離之不得。”
“譬如陳國公侯君集,須得坐鎮兵部,統籌天下兵員征調,軍情驛傳還有輿圖堪合,已是分身乏術。”
他巧妙地避開了直接反對太子,言語間將侯君集釘死在兵部的位置上,同時直接點出洞悉全局四個字,暗示太子乃最佳人選。
畢竟眼下這滿殿群臣,誰還敢說自己比太子殿下還能洞悉全局?
剛才所有人還在為怎么解圍而爭吵個不休的時候。
人太子殿下,都已經考慮好了,大唐如何滅了那薛延陀!
其實這老家伙早已看出,以陛下今日的反應,這后勤之責最終肯定是會落在太子殿下身上,所以干脆便頭一個跳出來支持......
果然,他話音剛落,老相房玄齡便立馬緊隨其后!
“陛下,臣附議!”這房玄齡蒼老的聲音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意味道,“今日能縱觀全局者,唯有太子殿下一人,況且太子殿下方才所呈那滅國方略,其根基便在于那新政三策!”
“這屯田選址關乎就近儲糧,穩固后方。”
“稅關布設也有利于戰時就地征調財貨,充盈軍資!”
“那商路更能優化糧草軍械等轉運時速,暢通命脈!”
“甚至乃至邊地倉廩實情,道路狀況,殿下皆可利用此三策了然于胸,朝中已是無人能出其右!”
“老臣覺得,便由太子殿下親自主導。”
“并以新政為基,統籌后勤,方能將此方略落到實處事半功倍!”
“方能解大軍遠征后顧之憂!”說道此處,老相上前一步,對著御座深深一揖,鄭重道:“臣,舉薦太子殿下總領此責!”
他直接將太子的新政與后勤重擔捆綁,理由充分且難以辯駁。
也算是將許多文臣此時心中所想給全說了出來......
可聽他說完,那戶部尚書戴胄臉色卻是變了又變!
他心想自己掌管天下錢糧,深知此責之重之險,卻也更擔心太子年輕氣盛,經驗不足,調度失當引發地方反彈或糧道中斷。
猶豫再三,他額角滲出一層細汗。
但終究......還是硬著頭皮出列,聲音帶著憂慮反駁道:“陛下......房相與趙國公所言…...句句在理。”
“然…后勤轉運,涉及錢糧巨萬!”
“但民夫征發,地方官吏協調,還有沿途州縣供給等等事務極其繁雜瑣碎,非經年歷練者難以駕馭。”
“且以上種種都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
“若稍有不慎,便是貽誤軍機之重罪…”
“太子殿下雖…....雖有新政之利,洞悉根本......”
“然畢竟…畢竟…”這戴尚書說到這兒,卻忽然卡主了。
后面其實還有年輕識淺,未經歷練等話。
但分明就在皇帝偷來那銳利的目光下,終究也是沒敢吐出口。
化作一聲沉重的嘆息.....
李承乾將眾人反應盡收眼底。
舅舅和房相的鼎力支持,戴尚書的憂心忡忡。
甚至還有那些默然不語者眼中的疑慮......
李承乾看著看著,卻是心中忽然冷笑,可面上卻依舊沉靜如水。
想了想,他也干脆又踏前一步,對著御座朗聲道:“父皇!”
“兒臣深知此責如山如淵,然值此國難當頭,社稷危殆......”
“兒臣敢請此任!”李承乾堅定且清晰的聲音,瞬間傳遍大殿每一個角落,隨后更是有條不紊繼續說道,“其一,新政三策乃兒臣嘔心瀝血之作,其條陳細節,可用之倉廩,可調之民夫,可疏浚之道路,自然也是兒臣最為了解,便可省卻諸多磨合周折,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