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開始教你精神控制。”
“嗯!”
“真氣是特定能量和精神力的聚合體,這個我已經(jīng)和你說過了!”
“是的!”
“所以,你的精神控制力和精神強度,和你使用真氣所產(chǎn)生的效果成正比,道門在精神修煉方面道門雖然有建樹,但是在入門修行方面還是不如禪宗。”
“禪宗......是佛門的吧?”
“對,佛門宗派繁多,但是真正值得你去用心學(xué)習(xí)的只有禪宗,呂洞賓正是融合了禪宗修行心法才能超越前人,自成一派。”
“我要怎么做?”
“先從內(nèi)觀入門觀呼吸開始,然后是觀鼻吸、人中,中線,周身,一心二用......當(dāng)你能自由操控精神感知的時候就可以逐步深入,精神跟隨氣流進入體內(nèi),實現(xiàn)初步內(nèi)視,掌握內(nèi)視之后你就可以嘗試內(nèi)視臟腑、經(jīng)脈、腦海,鎖定尸蟲以念力抹殺,或者驅(qū)趕出體外,之前修煉的時候你已經(jīng)初步掌握神識感知,所以對你來說,要做到這一步并不難!”
......
屠小蟬上了不到兩個月的學(xué)就放寒假了!
這學(xué)期他學(xué)習(xí)成績稀爛,期末考試全班第二......倒數(shù)。
不是他擺爛,是真學(xué)不進去,為此他沒少挨賽閻王的毒打。
打著打著賽閻王也看出來這小子是真不行,慢慢也就放棄了!
老爺子知道他考砸了也沒責(zé)怪。
就著考試這引子給他講起了古代科舉考試。
說是舊社會,科舉前一天晚上,監(jiān)考官會在考場設(shè)祭壇舉行一場請鬼神的儀式。
擺好祭壇后負(fù)責(zé)召喚的執(zhí)事官沐浴更衣穿戴官服焚香祭拜,誦念祭詞,配合四面法旗,依次請出各路鬼神降臨考場。
先以紅旗請神明降臨掌局,維持秩序,主持公道,賞善罰惡。
再以藍(lán)色法旗召喚考生先人,這其中不乏在下邊任職的鬼仙、鬼差。
有道是求神拜佛不如求祖先,有先人庇佑至少也能擋擋一般的冤親債主。
接下來又以一青一黑兩旗召來考生的冤親債主。
最后把四旗插在貢院樓四角,在場眾人齊聲高喊:“有冤者報冤,有仇者報仇......”
考生進入后,巡邏士兵每晚巡視,一邊敲打著打更的梆子一邊喊:“有仇報仇,有冤報冤......”
招來恩鬼自然是好,萬一召來的是你前世今生的仇人,是利益交換還是大打出手,還得看你上輩子積攢的功德和老祖宗的手段了!
明面上是考生執(zhí)筆答題,背后是另一世界的較量,那叫一個血雨腥風(fēng)。
民間也由此衍生出來一種與此相近的法術(shù)叫《采生續(xù)命》。
科舉前的招鬼儀式不是清廷首創(chuàng),據(jù)說是源自宋朝,跟宋徽宗趙佶有關(guān)。
趙佶就是那個書畫雙絕,瘦金體聞名于世,《水滸傳》里詔安梁山好漢,因為和一代名妓李師師有一腿而被后人津津樂道的那位。
這位皇帝除了極具藝術(shù)造詣之外還特別執(zhí)著于尋仙問道尋長生。
他身邊常年養(yǎng)著一群道士和方士,張?zhí)摪住⒘朱`素、王老志、郭天信、魏漢津、劉混康、王仔昔......
其中最有名的兩位要數(shù),神霄派祖師林靈素和龍虎山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
張繼先,就是傳下《龍虎金丹訣》的那位。
有人說趙佶身邊的道士方士全都是些個裝神弄鬼招搖撞騙的騙子,這話指定是胡扯。
趙佶這人并不像傳言說的那般糊涂,反而是那種非常有才華的皇帝。
這些個道士方士要是沒點真本事肯定糊弄不了這位,而這些人里面確實有幾個有大本事的高人。
趙佶若不是天子命,有這么一群高人指點迷津,多了不敢說,延壽半個甲子,大富大貴絕對不成問題,可惜他是皇帝。
君命天授,注定過不去那一場赤馬紅羊大劫。
“十三太爺,聽你這么說,張繼先之前的龍虎山豈不是很一般?”
“確實一般,單靠符箓難成大事,念經(jīng)吞符積攢功德能有什么出息,跟那撞鐘的和尚有何區(qū)別,以前龍虎山可沒現(xiàn)在這般名頭,只能算是上清茅山的小弟。”
“龍虎山為什么突然就開了竅?”
“因為全真道宗師王重陽快就要出世了,全真出世正一應(yīng)劫,龍虎山的先人們坐不住了,趕緊下來一位,提前布局,制衡全真。”
“佛道之間有競爭,沒想到道門內(nèi)部也有競爭。”
“香火之爭罷了!”
“這么說來張繼先和王重陽是同一時期的兩位道門領(lǐng)袖,那他們兩個誰更厲害一點?”
“王重陽成道之前張繼先就回上面去了,兩人沒機會交手,就算有機會交手王重陽也不太可能是張繼先的對手,一個是受人間香火的大能脫胎降世,一個是半路出家,從頭開始,差距不能以里計,張繼先也不可能拉下老臉欺負(fù)一個晚輩,更不敢對天命之人下死手。”
“王重陽和宋徽宗趙佶都是天命之人?”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天命之人。”
“天命之人就沒辦法掙脫命運了?”
“很難,歷代帝王都有嘗試,卻沒有幾個能逃脫命運,直至近代終于有人想到了一個法子,借赤馬紅羊大劫,動用舉國之力,布下驚天之局。”
大秘密!
屠小蟬當(dāng)即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雙目炯炯的問道:“什么法子?”
“絕天地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