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元突然放下茶盞,聲音壓得低低的:“軍事上不好插手,咱就從錢上做文章。
元老派手里握著江浙財團三分之二的人脈,這些年常宋幾家吃相太難看,早把同行得罪光了。
現在皖中會戰(zhàn)打贏了,正是拉他們入伙的好時候。”
張興忠眼睛一亮:“你是說,讓這幫財神爺給75軍砸錢?”
“沒錯!”鄭良元一拍大腿:“上面斷了75軍的軍費,咱們就自己籌,江浙財團里隨便拉出一家,兜里的銀子都夠養(yǎng)三個師。
有錢能使鬼推磨,更何況是收買軍心?到時候相信以令郎的手段,完全把控75軍是沒問題的吧?”
鄭良元不知道,現在75軍因為系統(tǒng)的原因,早就完全聽從張元初的命令了。他只是以常理來判斷的。
軍餉少,常志清可以用錢將75軍砸過來。
但要比拼財力,三分之二的江浙財團成員,手中掌握的財富不比這幾個大家族以及剩下三分之一財團掌握的財富少。
自從常志清在寧京組建新政府,常宋幾家就開始迅速崛起。
本來他們也只是江浙財團一員,雖說屬于里面還不錯的,但還沒有到大家族的地步。
但常在軍事以及政治上的成功導致他們飛速發(fā)展,很快就壓過江浙財團其他家族,成為國內的巨無霸。
只是他們在崛起的過程當中,因為常志清權勢過盛,他們也貪婪,似乎什么都想要插一腳,導致得罪了江浙財團太多的家族。
有些家族之前和他們走的近,索性就直接跟著這幾家喝湯。其他家族嘛......卻是不想依附他們,但為了家族,也就只能委曲求全,不予發(fā)作。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江浙財團遷往內地,在搶占內地資源、市場的時候,這幾家又憑借常志清的權勢作祟,又狠狠的得罪了這些家族。
之前沒人站出來和常志清分庭抗禮,他們也就沒什么動作,現在張家要站出來和常志清打擂臺,他們頓時就選擇了張家。
其實吧,用一句話來說,有因必有果!
曾經常志清做下的因,如今化為了果,恐怕他也不會想到會有如今的情況。
張興忠摸著下巴沉吟:“可這幫資本家個個精得跟猴似的,沒好處的事兒能肯干?”
“好處?”鄭良元掰著手指頭數,“第一,元初現在威望如日中天,淮河以南馬上就是他的地盤,跟著他混,今后在那里做生意還不是一路綠燈?
第二,常志清這些年把財政大權攥在手里,宋家那伙人吃獨食吃得太狠,他們早想換個靠山了。
第三嘛,咱們打的是‘救國’的旗號,捐軍費就是愛國,既能賺名聲又能撈實惠,何樂而不為?”
張興忠哈哈大笑,起身拍了拍鄭良元的肩膀:“老鄭啊,你這招‘釜底抽薪’比常志清的權謀可高明多了。
行,就這么辦!明天我就召集江浙各家族的當家人,擺個‘慶功宴’,咱們邊喝酒邊談‘愛國大義’。”
這就好比是投資,想要回報就必須要有投資,要是沒投資,何來回報?
何況現在的局勢并不差,雖說張元初兵力少了點,但只要他們肯出錢,還怕沒兵力?天朝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
郃肥
皖中會戰(zhàn)結束,一眾部隊也都開始輪流回城,補充武器裝備以及兵員。
不過這場戰(zhàn)役消滅的敵人雖多,但自身傷亡并不大。
全軍陣亡的士兵加起來不超過五千人,受傷的前前后后有一萬四千多。
不過問題也不大,里面有不少輕傷啥的,過一段時間,傷兵歸隊就完事了。
主要是彈藥消耗多啊!打了十多天,每時每刻,都有火炮在炮擊。
根據75軍后勤部部長孫銘統(tǒng)計的一個大概數據,這一次消耗的炮彈,單純的炮彈就超過了三十萬噸,這還是一個大致的,詳細的還沒有加出來。
要是加出來,估計會超過四十萬噸!
此外還有空軍的航空炸彈沒計算,是空軍總監(jiān)王康在負責,他那邊還沒給出具體數據。
估計空軍那邊使用的航空炸彈數量會更多,這一場戰(zhàn)役前后消耗的彈藥絕對是超過百萬噸的。
75軍指揮部
“這一場戰(zhàn)役,消滅十余萬小鬼子就消耗這么多彈藥,是不是太奢侈了?”楊杰看著一個大概數字,有些牙疼
楊杰還沒將思想轉變過來,畢竟曾經天朝窮啊!打仗哪里敢這樣浪費?
【根據數據統(tǒng)計,抗戰(zhàn)前夕,常志清只有兩千萬發(fā)子彈的儲備。另外還有三千萬發(fā)子彈是從日耳曼國訂購的,當時還在路上。
隨便說一句,小鬼子在東北繳獲的子彈超過一億發(fā),具體數字好像是2.1億,還是1.2億發(fā),忘了】
張元初拿過文件看了一眼,炮彈就不說了,子彈都是在八百萬發(fā)左右。
說白了,這場戰(zhàn)役完全就是用彈藥堆出來的。
“不就是一些彈藥嘛!我多的是,能用彈藥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去用人命填。
曾經我在金陵時,最痛恨的就是火力不足,彈藥不夠。現在不缺了,那就敞開了用。
不要給我說什么后勤問題,這邊抓緊時間給我招募和培訓駕駛員!”
張元初不耐煩的揮了揮手,很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和楊杰過多的說什么。
有些問題你沒辦法和他們爭辯,比如說楊杰。
國內過習慣了窮日子,打仗要算著彈藥來打,這種日子他們習慣了,一時之間難以改變。
他也沒有非要去改變楊杰的這種想法,等過一些時間,多打幾場戰(zhàn)斗,習慣就好了。
“軍座,山城軍政部發(fā)來調令。”一名參謀拿著一封電報走了進來
張元初掃了兩眼,就把電報遞給了楊杰:“瞧瞧,陳辭修又玩新花樣了,讓咱75軍調防,美其名曰‘休整’。”
“這哪兒是休整,分明是調虎離山。”楊杰看完電報直搖頭:“陳辭修這人我清楚,打仗時總想著給政敵挖坑,搞政治又愛搬弄兵符。
你瞧這調令,字里行間都是校長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