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陛下能收斂好戰之心,與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賦稅增常,萬方則效……天下因即陛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外音入殿。
滿大殿都是那句嗡嗡作響的聲音:“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劉徹終于從龍榻躍起,爆發出龍吟虎嘯,“取刀!”
這句使他一直深埋在心底唯恐后世史書寫他的那句話在他生前出現了。
殿外罵圣的官員,都要死,司馬相如、張湯、公孫弘、衛青、霍去病、劉據……都要死!
入侍在前的皇子閎,差點被嚇死,蜷縮在一旁,仿佛受傷的小獸。
韓說也嚇得把頭扭過來便僵在那里。
吾丘壽王死死地抱住陛下的右腿,不論承受怎樣的踢打,都絕不松手,“不能!不能啊,陛下……”
宗親之血還在身上,若是再屠戮了朝臣,陛下的圣名,怕是立刻就直追桀、紂去了,到時候,儲君無論是清君側,或是匡扶帝失,所到之處,必受膳食壺漿,竭誠歡迎。
別說是南軍諸將,就連李廣、李敢,也要聞聲卸甲,長安易主,只在頃刻之間。
毫無疑問,陛下極力躲避的“昏君”之名,被儲君牢牢地扣在了頭上。
借助“天罰”,代帝罪己,指使百官以為了陛下好,在殿外罵圣。
這天底下,最喪良心的,莫過于這個“為了你好”,給你一刀,你連話都不能說。
這時候,陛下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不能做,不管做什么,都會讓事情變得更壞。
就在這一刻,劉徹的臉由白漸漸轉紅,鼻孔里竟然慢慢流下了鮮血,緊接著嘴角邊也流出了一縷鮮血。
“太…”
吾丘壽王注意到陛下的異常,呼喊太醫的聲音才起,便被劉徹憋著氣喊出的兩個字制止了,“停了!”
春陀馬上撲了過去,掏出一塊白絹掩住了劉徹還在流血的鼻孔。
“難道我一生的功績,都洗不清我的窮兵黷武嗎?”
“關中的百姓,還可以賣口糧活下去,邊關的百姓呢?朔方的百姓呢?”
“一群昏臣!”
“哪的官員,敢不把災荒報上來?”
“我大漢的賦稅何其之低,至于到賣口糧的地步?”
“他們不就是想換一個皇帝嗎?”
“一個不像朕一樣,能聽見聲音,看見影子就瑟瑟發抖的真龍天子。”
“什么蒼天?什么天命?千古罵名,朕都不在乎。”
“一世命即萬世命,太子愿意等就繼續等,等到天下大治、盛世降臨,我會一直活到那一天!”
“無父無君,棄國棄家!”
“……”
劉徹混亂顛倒說著話,但任誰都看得出來,陛下的精神幾近崩潰。
“陛下……”
“將司馬相如編入軍中,開春隨嫖姚校尉出征,讓他看看,國家是什么樣。”
“讓太史令即刻修史,開史館,修前今之史,國朝典籍悉數供觀,不少人死了,更多的人還在活著,可以去看,可以去聽,朕不求千古之名,但求一部信史……”
天家父子,刀刀見紅。
劉徹無法原諒司馬相如的《元狩賦》,可又殺不了他,只能將其塞入軍中,多多受苦,寄希望于司馬相如的消渴癥早發,卒于他日。
劉徹無法接受太子儲君的詆毀編排,也無法相信死后,太子儲君會給予他公正客觀的歷史評價,只有將修史之事放在活著的時候。
眼下的史官,尚值得信任,為他保全身后之名。
劉徹仰倒在地,連吾丘壽王都沒能將之扶住,大殿眾人一窩蜂擁了上去,把人抬上床榻,皇帝仍然喋喋不休,只是,含糊到連聽清都困難。
“既然太子想要朕的位子,朕不豫,太子若進長安,讓他監國秉政又何妨?”
“也讓他知道、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好當的……”
皇帝徹底昏了過去。
吾丘壽王連命韓說去尋太醫,而后簡單安撫了受驚的皇子閎,便走出了宣室殿,叫停了中、外兩朝官員的怒罵,但見公卿意猶未盡的模樣,顯然,公卿很高興成為儲君的刀。
“廷尉卿。”
吾丘壽王喊住了最起勁的張湯,說道:“陛下口諭:‘龍體欠安,請御史大夫親至北軍,詔皇太子進宮,監國秉政,欽此。’”
罵圣一天的諸臣能潑的臟水都潑的差不多了,這時聽到陛下要請儲君回宮監國秉政,竟沒有任何突然之感,像是船行至橋洞自然要放下桅桿一樣,理當如此。
張湯是被點了名的,強忍著狂喜,率先表態,“臣領旨!”
所有罵圣的官員,“臣等領旨!”
……
御史大夫府。
董仲舒逐漸習慣了三公之位,也繼承了前任留下的寶貴遺產,“少做事,多走動”。
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越大,事情越多,事情越多,失誤越多,失誤越多,能力越小,是以,能力越大,能力越小。
夤夜聞聽圣意,董仲舒便又回去睡了,直到次日卯時醒來,梳洗一番,直覺得精神煥發舒暢極了。
全然無視了等候在府上,一夜未眠,多次催促未果的廷尉卿張湯殺人的目光,傳召儲君監國,這么好表功的機會,既然遇到了,等到天荒地老都是值得的。
但昨兒的罵圣,和夜兒的煎熬,都是非常損耗精神和力氣的,等到董仲舒邀請他同乘時,張湯的虛弱,和眼前的虛影,是瞞不住人的。
“一番無用功,廷尉卿又何必如此在意呢?”董仲舒攙扶住道。
陛下想借儲君監國,暫時轉移世人視線,但身在“敵陣”,有仲秋射獵一次,儲君就知道其中滋味了,以現在的形勢,除非陛下駕崩,儲君是決計不會進京的,即便儲君想以身試險,衛青、霍去病、北軍十二將也不會允許。
監國的誘惑,太低了。
御史大夫的輜車緩緩駛出玄武闕,但見兩車已經等候多時了,一車,來自椒房殿,一車,來自丞相府,明晃晃的走在了輜車的前面。
見此情形,董仲舒命幽幽一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