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攥著手機電筒,光束在濕漉漉的青石板上搖晃。后山的雨下得蹊蹺,明明天氣預報說晴空萬里,可當我踏入這片荒廢的亂葬崗時,烏云就像被什么召喚似的,瞬間遮蔽了天空。石板縫里滲出暗紅的水漬,像極了干涸的血跡,每走一步,鞋底都傳來黏膩的觸感。
“早知道聽王大爺的話了。” 我喃喃自語,后悔沒把他那句 “后山邪乎得很,夜里連野貓都不敢去” 當回事。作為一名探險博主,我向來不信邪,可此刻四周此起彼伏的嗚咽聲,卻讓我頭皮發麻 —— 那聲音不像是風聲,倒像是有人在低聲啜泣。
電筒光掃過一座歪斜的墓碑,“民國二十三年” 的字樣被苔蘚覆蓋,碑頂蹲著只渾身濕漉漉的烏鴉,血紅的眼珠直勾勾盯著我。我剛舉起相機,它突然發出一聲嘶啞的啼叫,驚得我后退幾步,后背撞上了一個堅硬的物體。
“小心。” 沙啞的聲音從頭頂傳來。我渾身僵硬地轉頭,一個身披蓑衣的人不知何時出現在身后。他戴著斗笠,帽檐壓得極低,只露出下巴上花白的胡須。蓑衣散發著濃重的腐葉味,雨水順著衣擺滴落在我的鞋面上。
“你... 你是誰?” 我強裝鎮定,手卻在顫抖。守墓人沒有回答,彎腰撿起我掉落的相機,指尖布滿厚厚的老繭,指甲縫里嵌著黑色的泥土。他擦拭鏡頭的動作很輕,像是在撫摸一件稀世珍寶。
突然,遠處傳來鐵鏈拖拽的聲響,混著指甲抓撓石頭的刺耳聲音。守墓人猛地抓住我的手腕,力氣大得驚人:“跟我來。” 他拽著我鉆進一片茂密的竹林,腳下的路崎嶇難行,不時有藤蔓纏住腳踝。我想掙脫,卻發現他掌心的溫度異常冰冷。
一座破舊的木屋出現在眼前,屋檐下掛著的銅鈴被風吹得叮當作響。守墓人推開門,一股艾草混著檀香的氣味撲面而來。屋內光線昏暗,墻上貼滿泛黃的符咒,供桌上擺著半碗冷透的白米飯,插著三根香。
“坐。” 守墓人往火塘里添了些柴火,火苗躍起的瞬間,我瞥見他脖頸處猙獰的傷疤,像蜈蚣似的蜿蜒至衣領深處。他遞給我一個粗陶碗,里面是熱氣騰騰的姜湯:“喝了驅寒。”
我捧著碗,盯著他的一舉一動。守墓人從墻角的木箱里翻出一本破舊的賬本,紙張脆得仿佛輕輕一碰就會碎。“1942 年,劉家村瘟疫,埋了十七口...” 他沙啞的聲音在寂靜的屋內回蕩,“1968 年,礦難,三十六個年輕人...”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墻上的照片。那是張黑白合影,一群穿著粗布麻衣的人站在亂葬崗前,守墓人站在最右側,面容清秀,眼神明亮 —— 和現在判若兩人。
“你在這守了多久?” 我忍不住問。守墓人頓了頓,往火塘里扔了塊木炭:“久到記不清了。” 他的聲音突然變得陰森,“那些不安的魂靈,總得有人管。”
話音未落,木屋劇烈晃動,窗外傳來女人凄厲的尖叫。守墓人抄起墻角的桃木劍沖出去,我猶豫片刻,也跟了上去。雨幕中,一個渾身濕漉漉的紅衣女子披頭散發,指甲足有半尺長,正朝著我們撲來。她空洞的眼窩里爬滿蛆蟲,腐爛的嘴角咧到耳根。
“閉眼!” 守墓人將我護在身后,桃木劍畫出一道金色的光弧。紅衣女子發出刺耳的尖嘯,化作一縷黑煙消散。我睜開眼時,守墓人的蓑衣破了個大洞,鮮血正從傷口滲出。
“你受傷了!” 我想幫他包扎,卻被他躲開。守墓人從懷里掏出塊沾滿泥土的玉佩,放在手心摩挲:“七十年前,我和她定親那天,也是下著這樣的雨。” 他的聲音里滿是悲涼,“礦難奪走了她的命,卻沒帶走她的怨氣。”
原來,守墓人叫陳九,年輕時是村里有名的木匠。未婚妻小翠死于礦難后,尸體被隨意扔在亂葬崗。他守在這里,不僅是為了安撫亡魂,更是在等一個永遠等不到的人。
“這些年,害人的不是鬼。” 陳九往傷口上撒了把草藥,“是人心。” 他說起前些年,盜墓賊為了陪葬品,挖開無數墳墓,攪得亡魂不得安我背著裝滿攝像設備的登山包,站在后山入口處。夕陽的余暉被濃密的烏云吞噬,潮濕的風裹挾著腐肉的腥氣撲面而來,路邊歪斜的木牌上,“亂葬崗” 三個紅字早已斑駁,像是干涸的血跡。
“真的要進去嗎?” 朋友在電話里的聲音帶著顫抖,“村里老人說這里晚上會有‘跳跳’,就是那種...” 我打斷他的話:“封建迷信,正好給我的探險視頻增加點噱頭。” 掛斷電話,我打開攝像機,鏡頭掃過雜草叢生的小路,心里卻莫名發怵。
夜幕降臨時,我已經深入亂葬崗腹地。月光透過枯樹枝椏灑下,在滿地墓碑上投下詭異的陰影。突然,不遠處傳來 “咯咯” 的聲響,像是牙齒打顫的聲音。我握緊手電筒照過去,只見一個渾身纏滿破布條的身影正一蹦一跳地靠近,每跳一下,四肢就以詭異的角度扭曲。
“這特效做得真不錯。” 我強作鎮定地對著攝像機說話,卻發現鏡頭在微微晃動。那身影越來越近,我終于看清它青灰色的臉,眼眶里沒有眼珠,只有兩團蠕動的黑蟲,嘴里還掛著半截腐爛的舌頭。
“這... 這不是特效!” 我轉身就跑,登山包上的金屬扣撞在墓碑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身后的 “咯咯” 聲越來越密集,回頭一看,至少七八個 “跳跳” 從四面八方蹦來,它們的動作整齊劃一,如同被無形的線操控的木偶。
慌亂中,我被藤蔓絆倒,膝蓋重重磕在青石板上。一只 “跳跳” 已經跳到面前,腐爛的手掌朝我抓來。千鈞一發之際,一道黑影閃過,一柄銹跡斑斑的鐵鍬將 “跳跳” 擊飛。
“誰?” 我抬頭,只見一個穿著破舊蓑衣、戴著斗笠的人站在月光下。他沒有回答,只是將鐵鍬橫在身前,擺出防御的姿勢。更多的 “跳跳” 圍了上來,它們發出尖銳的嘶吼,聲音像是指甲刮過黑板。
守墓人突然從腰間掏出一把銅錢,用力撒向 “跳跳”。銅錢接觸到 “跳跳” 的身體時,冒出陣陣白煙,它們痛苦地扭曲著,發出凄厲的慘叫。我趁機爬起來,撿起一塊石頭砸向離我最近的 “跳跳”,石頭卻穿過它的身體,毫無作用。
“用這個!” 守墓人扔來一把桃木劍,劍柄上刻著密密麻麻的符文。我握住桃木劍的瞬間,手心傳來一股溫熱的感覺。一只 “跳跳” 朝我撲來,我下意識揮劍,劍身劃過它的脖頸,竟真的將它的頭砍了下來。那顆頭顱落在地上,還在 “咯咯” 地笑。
“它們怕陽氣和桃木!” 守墓人一邊揮舞鐵鍬,一邊喊道。他的動作行云流水,鐵鍬每次落下,都能打散一只 “跳跳”。我學著他的樣子,專挑 “跳跳” 的脖頸和關節攻擊,桃木劍所到之處,黑色的液體飛濺。
戰斗持續了半個多小時,“跳跳” 的數量似乎不見減少。守墓人的蓑衣被抓出無數破洞,露出里面布滿傷疤的皮膚。我也已經筋疲力盡,手臂酸痛得幾乎舉不起劍。
“這樣下去不行!” 我大喊,“它們從哪來的?” 守墓人沒有回答,只是用鐵鍬指向遠處一座坍塌的祠堂。祠堂門口,一個穿著道袍的人正站在那里,手中拿著一面黑色的幡,嘴里念念有詞。
“是他在操控!” 守墓人眼中閃過一絲憤怒,“等我解決這些,再去收拾他!” 他從懷里掏出一個葫蘆,打開蓋子,里面冒出金色的火焰。火焰接觸到 “跳跳”,瞬間將它們燒成灰燼。
趁著 “跳跳” 被火焰壓制,我們朝祠堂沖去。道袍人見勢不妙,揮舞黑幡,更多的 “跳跳” 從地下鉆出。守墓人將葫蘆里的火焰灑向四周,形成一道火墻,暫時擋住了 “跳跳” 的進攻。
我和守墓人沖進祠堂,道袍人從袖中甩出一把銀針。守墓人用鐵鍬擋開,我趁機揮劍刺向道袍人。道袍人閃身躲開,從懷里掏出一個陶罐,打開蓋子,里面爬出一群黑色的蜈蚣。
“小心!這些蜈蚣有毒!” 守墓人用鐵鍬拍死幾只蜈蚣,我則用桃木劍將陶罐擊碎。蜈蚣失去控制,開始四處亂竄。道袍人見勢不妙,轉身想逃,守墓人甩出鐵鍬,鐵鍬柄重重砸在他的后腦勺上。
道袍人倒在地上,黑幡也掉落在一旁。失去了操控,“跳跳” 們變得行動遲緩,守墓人再次撒出銅錢,將剩余的 “跳跳” 全部打散。我癱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身上沾滿了黑色的液體和泥土。
“為什么...” 我看著守墓人,“你為什么會在這里?” 守墓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他的左眼是空洞的,眼窩里鑲嵌著一枚銅錢:“我在這里守了四十年,就是為了防止這些東西害人。”
原來,四十年前,這個道袍人就來過亂葬崗。他為了修煉邪術,偷走了亂葬崗鎮壓邪祟的鎮魂碑,用黑幡操控尸體,制造出這些 “跳跳”。守墓人的左眼,就是當年和道袍人交手時失去的。
“那現在怎么辦?” 我看著地上昏迷的道袍人。守墓人撿起黑幡,用火點燃:“送他去該去的地方。” 他背起道袍人,走出祠堂。外面的 “跳跳” 已經全部消失,東方泛起魚肚白。
我跟著守墓人來到后山的一處懸崖邊。他將道袍人放下,從懷里掏出一個鈴鐺,輕輕搖晃。鈴鐺聲清脆悅耳,卻讓道袍人痛苦地掙扎起來。“這是鎮魂鈴,能凈化他身上的邪氣。” 守墓人說。
隨著鈴鐺聲,道袍人身上冒出黑色的煙霧,煙霧在空中匯聚成一張張扭曲的臉。守墓人撒出最后一把銅錢,煙霧瞬間消散。道袍人恢復了神志,眼神中滿是恐懼和懊悔。
“走吧,別再回來了。” 守墓人放下鈴鐺,“若再讓我發現你害人,定不輕饒。” 道袍人連滾帶爬地逃走了。守墓人望著遠處的亂葬崗,嘆了口氣:“該去修補鎮魂碑了。”
我看著守墓人孤獨的背影,突然覺得自己的探險行為是多么可笑。“我能幫你嗎?” 我問。守墓人回頭看了我一眼,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你不怕了?” 我搖搖頭:“比起這些,更可怕的是人心。”
從那以后,每個周末,我都會來后山幫守墓人修補鎮魂碑、清理亂葬崗。我們再也沒遇到過 “跳跳”,但我知道,守墓人會一直守在這里,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那些沉睡的魂靈。而我的探險視頻賬號,也從此改名為 “守墓人的故事”,開始記錄這片神秘土地上的點點滴滴。
寧,那些怨氣沖天的鬼魂才開始作祟。
雨漸漸停了,東方泛起魚肚白。陳九帶我走到亂葬崗邊緣,指著遠處一座新墳:“昨兒埋的。” 墳前擺著個變形的手機,正是我失蹤的同行者的。“他不該晚上來拍什么‘靈異視頻’。” 陳九嘆了口氣,“這里的每座墳,都有家人的牽掛。”
臨別時,陳九塞給我一串桃木手串:“戴上。” 他的斗笠依舊壓得很低,看不清表情,“別再來了。” 我點點頭,轉身離開。走了幾步,回頭望去,陳九的身影已經融入晨霧,仿佛從未出現過。
回到家后,我注銷了探險賬號。每當深夜,我總會想起亂葬崗的嗚咽聲,想起陳九布滿傷疤的臉。那串桃木手串一直戴在手腕上,偶爾會發出細微的嗡鳴,像是在提醒我,這世上有些地方,不該被打擾;有些人,用一生守護著別人看不見的執念。而那座亂葬崗,依舊安靜地佇立在后山,守墓人陳九的故事,也隨著風,飄向遠方。
后來,我聽說后山成了禁地,政府派人修繕了亂葬崗,立了塊石碑,上面刻著 “安息之地,請勿驚擾”。但我知道,在某個雨夜,當風掠過墓碑,當銅鈴在無人的木屋前搖晃,那個身披蓑衣的身影,依然會握著桃木劍,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那些沉睡的魂靈。而關于守墓人的傳說,也在村民們的口中代代相傳,成了警示后人的故事 —— 莫要輕易踏入不該涉足的地方,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暗處有怎樣的眼睛在注視著你,又有怎樣的故事,在等待被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