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算了算啦,大家不要吵了。”寧遠最后發話說,“今晚我們就開赴李家坡,趁著天黑前把周圍環境摸一遍,搶占高地,再安排好哨位警戒。”
他這話一說出來,另三人都露出了敬佩的眼神。
他們根本沒想到,這才剛過二十幾天,寧遠的進步竟然這么大!
不光是在練兵方面展現出驚人的能力,指揮打仗也是越來越有章法。
從集結地出發,到李家坡這一趟,全程七公里,整個連隊幾乎是全副武裝,在夜間山路上趕路。
這可不容易啊,山路本來就不好走,又是夜里,按往常來看,至少得兩個小時才能走到。可現在居然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
楊勇自己都嚇了一跳:“才訓練了幾天而已?效率居然這么高!”
以往部隊在這種情況下行軍,速度提不上來很正常。
但這一次寧遠帶的集訓,真見成效。要是持續這樣練下去,別說是夜間行軍了,就是輕裝上陣,一天都能走上一百多里!
要是把這種速度帶入游擊戰,鬼子估計只能看著我們留下的塵土干瞪眼,根本摸不到我們的邊。
到了李家坡后,寧遠安排牛大山和徐大壯先安頓好隊伍,他則帶著幾個老兵和楊勇一起在周圍查探地形。
一路走一路把經驗豐富的老戰士分散部署到關鍵位置,作為哨點,一旦發現敵情,就立刻開槍預警。
當隊伍走到一條狹窄的山道時,兩邊是陡峭巖壁,抬頭只能看見一條細線般的天空,寧遠忽然停下問道:“連長,這兒是不是叫做‘一線天’?”
“八成沒錯,這種地形少有,通常都叫這個名。”
寧遠仔細看了看,發現這段足足有上百米長。
他指著巖壁一處突起問道:“你要是用定向爆破炸藥,能不能把這個位置的石頭給炸塌?封了這條道。”
“能啊,小意思,我多裝點炸藥,五斤夠不夠?肯定一炸一個準。”
“那太好了。等天一亮你就過來布置一下,注意一點,不能讓外面看出來異常。”
“放心吧,搞炸藥可是我的老本行。你要不要順便做幾顆地雷,也一塊安上。”
“好,給我兩個可以主動引爆的那種就行。別動不動就踩上去就炸的。”
“那就做拉繩觸發的吧,操作起來簡單。”
可寧遠想了想,又搖頭:“不行,還得有人去拉引線。鬼子要真是經過這兒,肯定會讓工兵前前后后搜個徹底,難掩動靜。”
楊勇愣住了:“你是說,小鬼子會走這條路?”
“我是說,如果敵人想進李家坡,這地方是最有可能的隱秘路線。別的地方都沒遮沒攔,咱得防患于未然。”楊勇聽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寧遠領著士兵們晨訓時,河對岸突然出現幾個女護士的身影。
領頭的就是陳婷婷,寧遠也沒過去打招呼,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看到自己。
不過戰士們一看對面有幾個女兵,訓練都更加賣力。
因為接下來可能面臨戰斗任務,這次寧遠沒要求他們像平常那樣狠練,只完成了平時一半的內容便提前帶回駐地。
一群人意猶未盡,直嚷嚷還沒出什么汗呢。
寧遠一邊笑著記錄下來最能喊累的幾個名字,心里想著,等這場戰斗結束了,再給你們加練。
閑著的時候他就愛爬上山坡,用98K步槍自帶的八倍瞄準鏡遠眺一線天方向。
鏡子里偶爾也能看到陳婷婷,或者總部兵工廠門口聚集的一些干部。
不少人蹲在門口等著沾點便宜。
再往村口那邊看一眼,通訊兵不斷出入,遠處隱隱傳來爆炸聲,似乎是外圍戰場已經打起來了。
他推測得沒錯,主力團已經發起總攻。
日軍雖然戰斗力強,但我軍依托地形優勢,并調集了優勢兵力協同作戰,成功將敵第29旅團擊潰,第4旅團被擋住在外圍。
雖說敵眾我寡,外線戰場仍呈膠著狀態,并未取得明顯突破,但在局部區域八路軍已有顯著成果。
就在駐守李家坡第三天清晨,寧遠終于用望遠鏡看到了目標山崎大隊的影子。
這支隊伍原本隸屬于第29旅團,在之前的亂戰中走散了,意外闖進了八路腹地,就像是他之前穿過平安縣城一路毫發無損一樣好運,就這么誤打誤撞跑出了重圍。
寧遠嘴角露出一笑:嗯,劇情該接上了。
時間稍微提前了一些倒也不影響整體走向。
山崎大隊毫無預兆地出現,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陳旅長正帶領部隊在前線作戰,接到消息后馬上給李云龍和孔捷發了命令,讓他們迅速調動主力趕往總指揮部的方向進行阻擊。
必須在路上就把山崎大隊干掉,絕對不能讓他們靠近總指揮部機關所在。
同時,385旅一個剛組建不久的新團也在附近駐扎,同樣收到了緊急通知。
李云龍拿出地圖一看,立刻背后就冒冷汗——山崎大隊前進的方向,正好是李家坡那邊!
他慶幸自己早有打算,在那里已經部署了一個連的兵力駐守。
只希望三連能守住有利位置,擋住山崎大隊一小會兒。
想到這兒,李云龍甚至想抽自己兩巴掌。干嘛不多給三連補點人手?
哪怕是臨時調幾個老兵過去也比現在強!
現在三連整個連只有三十號人,還有一半是才上戰場的新兵。
這種情況下怎么打鬼子?
他只能把希望都壓在寧遠身上,祈禱這小子再有好運,堅持兩個小時。
只要拖夠兩個小時,新一團的主力就能全部趕到。
那時候哪怕拼光整個新一團,也要確保總部首長的安全。
李云龍嘴上不說,心里卻是越來越急。
這山崎步兵大隊,足足有四個步兵中隊,每個中隊大概200多人,輕重武器齊全,還有一個山炮中隊。
無論兵力還是火力,都是三連的幾倍、十幾倍!
戰斗力方面更沒得比:一邊是日軍精銳,另一邊是一個編制不滿員、還全是新兵的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