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帶兵剛出城未久,就看見傳令兵策馬馳來。
“黃將軍,大帥派我來告知你,讓你務必守城,不得馳援。”
黃寧一聽,也知道后方安穩的重要性。
于是他開口道:“好,回去告訴大哥,曹、鄆二州勢必固若金湯,請他不必擔憂。”
接著黃寧望著傳令兵策馬馳走。
隨即他正勒轉馬頭準備趕回城中,此時前面平闊的野地里出現了一群衣衫襤褸的流離百姓。
接著黃寧策馬上去開口問道:“這位老人家,你們是從何處來啊?”
老人一見黃寧身后排列的烏壓壓的騎兵,他連忙伏地叩拜。
“回稟將軍,河南道遭了災,赤地百里,聽說義軍在這邊廣施粥食,我們就都過來了。”
黃寧一聽,當即便明白,義軍的名聲看來都傳的很遠了。
這說明,之前他們做的工作很有成效。
而現在對于這些受難百姓,更是應該扶危濟困一把。
“諸位,黃大帥造反為民,今日我請大家到鄆州城中去吃頓飽飯。”
黃寧這么一說,四處稀稀落落的百姓都伏地叩拜感謝。
而這時一旁的將領開口道:“黃將軍,如果流民進城人太多怎么辦?”
“現在鄆州城剛穩定下來,攪擾了城中已經安居的百姓,指不定會適得其反。”
“不必擔心,咱們義軍要想進一步壯大,兵源就是這些人。”
黃寧這么一說,一旁的將領們雖然也認可其說。
不過他們卻覺得,這些百姓若是要參軍,未經訓練,那也估計是烏合之眾。
而黃寧卻不以為然。
畢竟他覺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些受難百姓就是星星之火。
黃寧領著流民隊伍緩緩向鄆州城門行進。
夕陽西下,城墻上巡邏的士兵遠遠望見大隊人馬靠近,立即吹響了號角。
城門守將認出了黃寧的旗幟,連忙下令打開城門。
然而,當衣衫襤褸的流民涌入城中時,街邊的商鋪紛紛關上了門板。
“又是這些逃荒的,臟兮兮的,可別把病帶進來。”一個綢緞莊的掌柜低聲嘀咕。
幾個孩童躲在母親身后,好奇地打量著這群陌生人,卻被大人一把拽回屋里。
“看什么看?小心染上晦氣!”婦人厲聲呵斥。
流民們低著頭,不敢與城中百姓對視,只是默默跟著黃寧的軍隊前行。
黃寧察覺到氣氛不對,眉頭微皺,但并未多言。
他下令在城西空地搭建臨時粥棚,安排流民暫時安頓。
然而,消息很快傳開,城中百姓議論紛紛。
“聽說黃將軍帶了幾百個流民進城,這不是引狼入室嗎?”茶樓里,一個書生搖著扇子說道。
“就是,這些人餓急了,保不準偷雞摸狗!”旁邊的商販附和道。
流民們蜷縮在臨時搭建的草棚里,聽著遠處傳來的閑言碎語,眼中滿是惶恐。
一個瘦弱的老婦人抱著孫子,低聲啜泣:“早知如此,還不如死在路上…”
黃寧的親兵聽到這些議論,憤憤不平:“將軍,這些人太不知好歹了!”
黃寧抬手制止:“百姓有顧慮是正常的,我們要用行動證明。”
他親自巡視粥棚,確保每個流民都能分到熱粥。
然而,城中富戶卻聯名上書,要求將流民驅逐出城。
“將軍,若不處置,只怕民心不穩啊。”師爺憂心忡忡地遞上請愿書。
黃寧沉聲道:“傳令下去,凡有欺辱流民者,軍法處置!”
當晚,幾個地痞故意往粥棚里扔石頭,砸傷了一名流民孩童。
黃寧聞訊大怒,親自帶兵捉拿鬧事者。
“將軍饒命!我們只是…只是開個玩笑…”地痞跪地求饒。
黃寧冷冷道:“每人二十軍棍,以儆效尤!”
慘叫聲響徹夜空,城中百姓噤若寒蟬。
次日清晨,流民們發現粥棚外多了幾筐新鮮的蔬菜。
“這是…”老婦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個城中老農低聲道:“將軍說得對,咱們都是苦命人…”
漸漸地,城中百姓對流民的態度開始微妙地轉變。
幾個膽大的孩童偷偷跑到粥棚附近,好奇地打量著這些“外鄉人”。
“你們…真的從河南道來嗎?”一個扎著小辮的女孩怯生生地問道。
流民中的少年點點頭,從懷里掏出一個粗糙的木雕小鳥:“送給你。”
這個小小的禮物,成為了打破隔閡的開始。
黃寧注意到這個變化,立即召集軍中工匠:“教流民們做些手藝活,讓他們能自食其力。”
很快,城西的空地上搭起了簡易的工棚,流民們開始編織草鞋、制作木器。
“將軍,這些手藝品可以拿去集市上賣嗎?”一個獨臂的老兵恭敬地問道。
黃寧拍拍他的肩膀:“不僅可以去賣,我還要給你們安排固定的攤位。”
這個消息在城中引起軒然大波。
“讓流民在正街上擺攤?這成何體統!”幾個鄉紳氣得胡子直翹。
但第二天清晨,第一批流民手工藝品還是出現在了集市最顯眼的位置。
令人意外的是,那些精巧的藤編筐、結實的草鞋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沒想到這些逃荒的,手藝倒是不錯。”一個買了藤筐的婦人小聲嘀咕。
黃寧站在遠處觀察,嘴角露出滿意的笑容。
他轉身對副將說:“去把城里閑置的舊屋整理出來,讓流民中的老弱婦孺先住進去。”
這個決定再次引發爭議。
“憑什么把我們的房子給外人住?”幾個房主堵在衙門口抗議。
黃寧親自出面解釋:“只是暫借,每月會付租金。”
說著他掏出自己的俸銀:“這是第一個月的租金,請各位行個方便。”
看到將軍自掏腰包,抗議的人群漸漸安靜下來。
與此同時,流民中的青壯年被組織起來,開始參與城墻的修繕工作。
“將軍,我們真的能當兵嗎?”一個高大的青年眼含期待。
黃寧親自為他系上義軍的紅巾:“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帳下親兵。”
這個消息像春風般在流民中傳開,年輕人們紛紛報名參軍。
城中的氣氛一天天緩和,但糧食卻日漸減少。
“將軍,糧倉的存糧只夠支撐半個月了。”軍需官憂心忡忡地過來報告。
黃寧沉思片刻:“傳我命令,從明日起全軍口糧減半。”
這個決定讓將領們大吃一驚:“將軍,這會影響士氣的!”
“我的那份也減半。”黃寧堅定地說,“流民和城中百姓,一個都不能餓著。”
消息傳開后,流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到城外挖野菜、捕魚。
更令人感動的是,城中百姓也開始主動捐糧。
“將軍,這是我家存的老臘肉…”一個曾經反對最激烈的鄉紳紅著臉遞上包裹。
黃寧深深鞠躬:“我代流民兄弟們謝過了。”
就在局勢逐漸好轉時,探馬突然來報:“將軍,發現唐軍斥候在城外三十里活動!”
整個鄆州城頓時緊張起來。
“定是流民進城走漏了風聲。”幾個將領急得直跺腳。
黃寧卻異常鎮定:“傳令,加強城防,流民中的青壯年全部編入守城隊伍。”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捏了把汗。
“將軍,這些流民才訓練幾天,能靠得住嗎?”副將小聲問道。
黃寧望向正在操練的新兵:“雖為新卒,可為了保護自己的容身之地,必定勇不可擋。”
果然,當夜官軍偷襲時,這些新兵表現得異常勇猛。
“為了我們的新家!”新兵們揮舞著大刀,一個個沖上城墻。
激烈的戰斗持續到天明,官軍最終丟下數百具尸體倉皇撤退。
戰后,城中百姓自發組織犒軍。
“多虧了這些新兄弟啊!”酒館老板把珍藏的老酒都搬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