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當然少不了一頓慶賀大餐。
蘿卜燉羊肉、糖醋排骨、尖椒芝麻雞、胖頭魚豆腐湯,肉沫蒸雞蛋羹、蒜蓉涼拌茄子。
大快朵頤。
初七當做什么都不知道,有好吃的只管吃就是了。
這座新房子,他也很喜歡。
讓他莫名的有種貪戀的、溫馨的感覺。
這天晚上,躺在寬敞的新房間里,結實寬大的木架床上鋪著厚厚的墊褥,床單被子枕頭全都是贊新的一套,垂掛著杏紅色繡蝴蝶芙蓉花的綾紗帳子。床前有腳踏,腳踏上鋪著漂亮的小地毯。
臨窗,是一張長桌,桌前有高腳繡墩。桌上擺放著油燈臺、裝模作樣的針線框子、一個插著幾支野花的花尊、妝奩盒子和銅鏡,當梳妝臺用。床的對面是靠著墻一字排開的六開門的大衣柜。
床的旁邊又擺著一張墊著軟墊的寬闊羅漢榻,榻前有茶幾,上設茶壺茶杯。與梳妝長桌相對另一面墻靠墻是一對漂亮的五斗櫥,柳采春還特意買了一對花瓶擺在上邊,圖個好看吉慶。
柳采春目光巡視一番自己的臥室,心滿意足抱著被子打了個滾,這蓋房子加上硬裝軟裝九十八兩銀子花的實在太值得。
這才像個家的樣子嘛!
第二天,幾乎整個村子里的人都來參觀祝賀。
這可是村子里最大最豪華的青磚大瓦房啊,誰不好奇?
雖然不是自家的,但是,來看看也好啊。
“這房子真好、真好啊,又大又敞亮!”
“瞅瞅這地面全鋪的青磚,連后頭的雞舍豬圈都是,唉,太浪費了。”
“還有那院墻,砌那么高,得多用多少青磚啊。”
“這可花老多錢了吧?”
“采春是真的發達了啊,唉。”
“要我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輩子都值了。”
“要我說下輩子都值啰。”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看一邊嘖嘖贊嘆不已。
就算不被準許上二樓去看柳采春他們住的房間,光看這些已經足夠讓人羨慕了。
羨慕之余少不了八卦。
忍不住幸災樂禍又竊竊私語的八卦起柳老爹一家子來了。
“田氏他們都沒來啊。”
“是哦,大概是沒臉來吧。”
“這下子怕是后悔死啰。”
“那也是他們自找的,之前嫌棄,這會兒可不就是高攀不起啦?”
“所以說啊,做人不能那么沒良心啊。不說對外人怎么樣了,對自個家里人總要好一些吧?”
“就是!”
“......”
聽著這些議論,柳采春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好事呀好事。
柳采春朗聲邀請:“兩天后我們家會辦喬遷酒,到時候大家有空別忘了過來吃頓飯啊。”
蓋了新房子嘛,當然要好好的辦一場喬遷酒,好好的熱鬧熱鬧,這樣才有好彩頭。
“來來來,我們家到時候肯定來!”
“我們也是,當然要來嘛,順便沾沾喜氣。”
大家都嘻嘻哈哈的笑著答應。
第二天,從早上開始,陸陸續續的便有村里人前來送喬遷禮了。
大多數都是送六到十個雞蛋和一些自家菜園里摘的菜,以及六文到十文錢左右。
也有些送了十來文的,倒是讓柳采春吃了一驚。
送的比較多的是里正家、安嬸子家、魯大娘家三家,都在二十文以上,安嬸子足足送了三十文,還不算雞蛋和蔬菜。
安六婆、林廣等各家也都送了十來文。
柳大姑很是開心,“村里辦席面,這樣的賀禮都算多的了,可見柳灣村大家伙兒都很感激你呢。要知道有的時候送禮啊,封個三五文錢都正常。雞蛋什么的也少。”
提前送了賀禮來,主家好按照送禮人數準備席面。不算來幫忙的,通常一家會來一個大人帶著一個小孩吃席,只有與自家最親近的本家會全家都來。
除了柳三爺家,別家竟然都來了,就連柳老爹也捏著鼻子讓田氏過來送了幾文錢。
他們家的東西竟然有一天能到自己手里,柳采春很是驚奇了幾句,氣得田氏黑著臉離開。
算好了人數,宴請這天一大早就開始備菜。
蔬菜大家伙兒送了這么多,足夠了,柳采春特意帶著初七進城買肉。
這么一算,大人小孩兒得有一百來人。
柳采春豪氣的買了五十斤肉,五板豆腐,十來斤筒子骨脊骨,十只雞、二十來斤羊雜,打算做一頓大大的大餐一塊熱鬧熱鬧。
菜式不需要多,青椒蒜苗芹菜炒肉片、蘿卜燒羊雜、韭菜炒雞蛋、雞塊燒豆腐、醬燜茄條豆角,外加一個筒子骨脊骨白菜湯。
菜買了回來,安嬸子、魯大娘、柳里正媳婦、兒媳婦、林廣媳婦等七八個嬸子大娘都來家里幫忙。
碗筷桌椅什么的,從他們這幾家借了來,差不多也都夠用。
看到柳采春和初七采購回來的這么多肉類,大家都震驚了。
“這、這么多今兒中午都要做了嗎?”
“我的天,這可真是比過年吃的還要好啊。”
大家紛紛贊同,說話的時候都忍不住咽口水了。
柳采春笑道:“喬遷之喜嘛,當然要好好的做一頓豐盛大餐,讓大家伙兒一塊兒熱鬧熱鬧!以后啊,咱們村子里家家戶戶的日子都會越來越好的。”
大家轟然笑開,紛紛說好,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每個人的動作都下意識的變得利索了不少。
柳大姑忍不住心疼,臉上是強撐的笑:她有什么法子?這個侄女兒說今后好吃好住瀟灑過日子要有個好彩頭、所以一定要熱熱鬧鬧的吃這頓喬遷慶賀飯,她也只好笑呵呵同意了唄。
洗菜、切菜、炒菜、煮飯,偌大的院子里歡聲笑語。
臨近中午的時候,在偌大的前院里和院子外頭的空地上擺了足足十二張大圓桌。
如里正家、安嬸子家、魯大娘家柳采春是要叫他們全家全部都來的,加上自家也有三口人,所以十二桌正好合適。
至于柳老爹田氏他們?呵呵,管他們呢。
他們愛來不來!
真要來了呢,大好的日子她也不會趕人,不來呢,她也不會去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