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槐林嘴,有一座歷經(jīng)歲月變遷的廟宇,它舊時稱巢湖廟,如今名為圓照寺,與河對面的中廟遙遙相望,宛如兩顆鑲嵌在巢湖之濱的歷史明珠,散發(fā)著神秘而迷人的光彩。
圓照寺坐落在鳳凰地之上,處于兆河與十字河的環(huán)繞之間。這座寺廟承載著一段饒有趣味的傳說:相傳在劉伯溫治理風(fēng)水之時,此地風(fēng)水遭到了改變。在槐林的青龍嘴與黃林頭這兩處,其獨特的地形宛如鳳凰的膀尖子,而與之對應(yīng)的巢湖中廟,在傳說里象征著龍。這種奇妙的對應(yīng),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更為奇特的是,這兩處標(biāo)志性建筑所在之處,都留存著海洋地貌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遠古時期這片土地曾是滄海的故事。
圓照寺的背后,便是引人入勝的魚石崖。魚石崖的巖石紋理獨特,仿佛是大自然用歲月鐫刻的神秘天書。讓人不禁遐想在漫長的地質(zhì)演變過程中,這里究竟經(jīng)歷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許在億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各種魚類在水中暢游,隨著地殼運動,滄海桑田,才逐漸形成如今這般獨特的地貌景觀。
這座圓照寺(巢湖廟),連同它周邊獨特的地理風(fēng)貌與傳奇故事,不僅是槐林嘴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大自然與人類歷史相互交織的生動寫照。它們見證了歲月的更迭,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記憶與情感,吸引著人們不斷探尋這片土地深藏的奧秘。
明清時期,這座位于槐林嘴的廟宇被尊稱為巢湖宮,彼時,它以宏大的規(guī)模和莊嚴(yán)肅穆的氛圍,成為當(dāng)?shù)刈诮膛c文化的核心地標(biāo)。巢湖宮的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明清時期精湛的工藝,飛檐翹角猶如展翅欲飛的鳳凰,雕梁畫棟間盡顯當(dāng)時匠人的高超技藝。廟宇中香煙繚繞,信徒們絡(luò)繹不絕,他們帶著虔誠之心,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平安順?biāo)臁?/p>
時光流轉(zhuǎn)至民國,世事變遷,巢湖宮在當(dāng)?shù)匕傩湛谥杏辛烁鼮橛H切的稱呼——娘娘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百姓們生活困苦,娘娘廟成為了他們心靈的慰藉。無論是躲避戰(zhàn)亂的村民,還是流離失所的流民,都能在娘娘廟的庇佑下尋得一絲安寧。每到特定的節(jié)日,廟前便熱鬧非凡,人們帶著祭品前來祈福,廟內(nèi)廟外擠滿了人,大家的臉上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在人群中嬉笑玩耍,清脆的笑聲回蕩在廟宇周圍。
從巢湖宮到娘娘廟,名稱的轉(zhuǎn)變不僅僅是時代的印記,更是這座廟宇與當(dāng)?shù)匕傩涨楦新?lián)系不斷加深的體現(xiàn)。它見證了明清的繁華、民國的動蕩,始終屹立不倒,承載著槐林嘴一代又一代居民的記憶與信仰,成為這片土地不可分割的文化符號,在歲月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在盛家橋旁的孫家湖,有一戶頗具聲望的盛氏人家。盛家女兒自幼出落得亭亭玉立,端莊賢淑,不僅模樣俊俏,還習(xí)得一手好女紅,知曉諸多禮儀。
到了婚嫁的年紀(jì),經(jīng)媒妁之言,盛家女兒嫁到了槐林嘴的小魏村。這場聯(lián)姻,宛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將盛家橋與槐林嘴這兩個不同地方緊密相連。
對于盛家而言,女兒的出嫁雖有諸多不舍,但也滿含著對她未來生活的期許。他們時常牽掛著女兒在小魏村的生活,會差人送去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捎去親人的問候。而盛家女兒初到小魏村,雖對陌生的環(huán)境感到些許不適,但憑借著自己的聰慧和善良,很快融入了當(dāng)?shù)氐纳睢K龑⑹⒓覙虻囊恍┆毺仫L(fēng)俗和生活方式帶到了小魏村,比如盛家橋特有的刺繡針法,讓小魏村的姑娘們贊嘆不已。
在小魏村,盛家女兒與丈夫相濡以沫,操持著家中事務(wù)。她的勤勞能干贏得了鄰里的贊譽,成為了小魏村人口中的好媳婦。逢年過節(jié),盛家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到盛家橋探親,她的歸來,讓盛家充滿了歡聲笑語。兩家人你來我往,使得盛家橋與槐林嘴之間的聯(lián)系愈發(fā)緊密,情誼在歲月的流轉(zhuǎn)中不斷加深,成為了兩地佳話,也為這兩個地方的交流融合增添了一段溫暖而美好的故事。
在槐林嘴的小魏村,魏取舟作為一名手藝精湛的木匠,頗有些名氣。他與盛家橋嫁來的盛氏喜結(jié)連理后,日子過得平淡卻溫馨。如今,他們可愛的女兒已年滿4歲,為這個家增添了無盡的歡樂。
魏取舟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他那小小的木匠工坊。工坊里擺滿了各種木料與工具,彌漫著清新的木屑香氣。他熟練地拿起鋸子、刨子,精心雕琢著每一件作品。無論是結(jié)實耐用的桌椅,還是精致小巧的木盒,經(jīng)他之手,都仿佛被賦予了靈魂。周邊村落的人家,但凡有木工活計,總會第一個想到魏取舟。
盛氏則在家中操持著家務(wù),將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她會在清晨為丈夫和女兒準(zhǔn)備一頓熱乎的早飯,看著他們吃得滿足,自己心中也滿是幸福。午后,她會帶著女兒在院子里曬太陽,教女兒認識各種花草,給她講述盛家橋的趣事。
4歲的女兒活潑可愛,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父母身后。她會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看著父親在工坊里忙碌,時不時地問出一些天真的問題,逗得魏取舟和盛氏哈哈大笑。有時,她也會拿起一塊小木塊,有模有樣地學(xué)著父親的樣子比劃,仿佛在憧憬著自己未來也能成為像父親一樣厲害的木匠。
盡管生活并不富裕,但魏取舟一家憑借著彼此的關(guān)愛與對生活的熱愛,在小魏村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平凡故事。他們的家,充滿了溫暖與希望,成為了這個小村落里一道動人的風(fēng)景,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流淌著幸福的旋律。
在槐林嘴小魏村,魏取舟憑借一手精湛木工手藝,日子過得平實而安穩(wěn)。他與盛氏育有一女,名為魏守霞,如今已滿3歲。
每天,晨曦初露,魏衢州便踏入那間滿是木香的工坊。工坊不大,卻堆滿了他精挑細選的木料與打磨得锃亮的工具。他弓著身,專注地拉鋸、刨木,木屑如雪般紛飛,空氣中彌漫著質(zhì)樸的木香氣。他雕琢的每一件器具,無論是堅固的桌椅,還是精巧的箱匣,都飽含著對木工的執(zhí)著與熱愛,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都對他的手藝贊不絕口。
家中,盛氏將一切打理得有條不紊。天未亮,她便起身生火做飯,灶膛里的火苗映紅了她的臉龐。待魏取舟和女兒起床,便能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飯后,她會帶著小守霞在小院里忙活,教她辨認院里的花草,講述著盛家橋的奇聞軼事,守霞總是聽得入神,清澈的眼眸里滿是好奇與向往。
小守霞如同春日里的活潑小鳥,整日圍繞在父母身旁。她最愛跟著父親去工坊,歪著腦袋,看父親將粗糙的木頭變成實用又美觀的物件。她會奶聲奶氣地問各種問題,“爹爹,這塊木頭怎么會變這么好看呀?”魏取舟總會停下手中的活,耐心解答,眼中滿是寵溺。有時,她也會撿起一塊邊角料,模仿父親的動作,笨拙地擺弄著,立志要成為像父親一樣厲害的工匠。
在這個小小的家庭里,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處處洋溢著溫馨與愛。魏取舟憑借手藝撐起家庭,盛氏用溫柔與勤勞守護著家的港灣,小守霞在父母的關(guān)愛下快樂成長。他們的故事,就像小魏村潺潺流淌的溪流,在歲月里靜靜訴說著平凡而動人的幸福。
隨著時光的流轉(zhuǎn),魏取舟憑借著精湛的木工手藝,在十里八鄉(xiāng)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找他做木工活的人絡(luò)繹不絕。日子一天天過去,他手頭上也漸漸有了不少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逐漸安穩(wěn)富足起來,除了眼下的和美甜蜜,魏取舟和盛氏開始謀劃起新的生活藍圖——在槐林嘴買一處房子,開一家茶館。
這一日,晚飯后,收拾妥當(dāng),魏取舟拉著盛氏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月光如水,灑在他們身上,四周靜謐得能聽見蟲鳴聲。魏衢州率先打破沉默,眼中滿是期待地說道:“盛氏啊,你看咱們手頭也有點積蓄了,我琢磨著在槐林嘴買處房子,開個茶館,你覺得咋樣?”
盛氏微微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她低頭思索片刻,緩緩說道:“開茶館倒是個好想法,只是這事兒可得仔細盤算盤算。買房子不是小事,地段得選好,還有開茶館要準(zhǔn)備的東西也不少,茶葉、茶具,還得雇伙計……”
魏取舟笑著拍了拍盛氏的手,說道:“這些我都想過啦。咱先在槐林嘴熱鬧些的地段找房子,最好是靠近集市的,人多熱鬧,不愁沒生意。至于茶葉和茶具,我也打聽過了,咱可以找可靠的供貨商,保證品質(zhì)。雇伙計嘛,慢慢來,總能找到踏實肯干的。而且啊,以后咱守霞也能在更好的環(huán)境里長大,接受更好的教育。”
盛氏聽著丈夫的話,心中的擔(dān)憂漸漸消散,臉上浮現(xiàn)出笑容,點頭說道:“行,只要你有把握,我就支持你。咱一起努力,把這茶館開起來,也算是給咱守霞創(chuàng)造個更好的未來。”
月光下,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細致地規(guī)劃著開茶館的種種事宜,眼中滿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們知道,這將是一個新的開始,充滿挑戰(zhàn),但只要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就沒有什么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魏取舟將開茶館的想法告訴父母后,老兩口滿心歡喜,全力支持兒子的計劃。他們深知兒子多年來的辛勤勞作,如今有了這樣的想法,也算是對未來有了更美好的規(guī)劃。魏父拍著魏取舟的肩膀,欣慰地說:“兒子,只要你有想法,放手去干,我們老兩口能幫襯就幫襯。”魏母也在一旁點頭,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然而,此時的盛氏身懷六甲,行動頗為不便。她挺著圓滾滾的肚子,每走一步都顯得有些吃力。家里人看著心疼不已,紛紛勸她多休息。對于開茶館的事,大家商量后決定,等盛氏生完孩子,調(diào)養(yǎng)好身體,再一同前往槐林嘴開啟新的生活。
日子在期待與忙碌中一天天過去。魏取舟在繼續(xù)做木工活的同時,也開始悄悄留意槐林嘴的房屋信息,一有空閑就去打聽地段、價格。他心中已經(jīng)勾勒出茶館的模樣:古色古香的門面,幾張桌椅錯落擺放,茶香四溢,客人們談天說地。
盛氏則在養(yǎng)胎之余,也為未來的茶館生活做著準(zhǔn)備。她會想象著茶館里的場景,思考著如何布置才能讓客人感到舒適溫馨。她還向鄰里請教一些經(jīng)營茶館的經(jīng)驗,將有用的信息一一記在心里。
一家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和未來的茶館生活默默努力著。魏守霞也察覺到家里的變化,她好奇地圍著媽媽轉(zhuǎn),時不時摸摸媽媽的肚子,奶聲奶氣地問:“弟弟什么時候出來呀?我們什么時候去開茶館呀?”每當(dāng)這時,盛氏就會笑著摸摸女兒的頭,說:“等弟弟出來,我們就一起去開茶館,到時候守霞就是茶館的小幫手啦。”
全家人都沉浸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靜靜等待著新生命的降臨,期待著在槐林嘴開啟一段全新的生活旅程。(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