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哥,我上回在信里說你寫一篇小說賺了280塊錢之后,我家人他們都好奇你寫的是什么小說,這次來信說,希望你給他們寄一份雜志過去。”
劉筱莉這話說完,陳浮生還沒開口,他父母先道:“是啊兒子,你的小說什么時候發(fā)布啊,我和你爸都還沒看過呢。”
“明天我去雜志社問問。”
次日,下午。
陳浮生完成了手頭上的工作之后,才四點鐘就提前下班了。
下班之后,他徑直來了《江城文藝》雜志社。
“老肖,忙著呢。”
“喲,陳老師來了。”肖興海見是陳浮生后,立馬放下手頭上的工作,熱情的將他帶去了旁邊的招待室。
“陳老師下班這么早嗎?”肖興海沖了一杯茶遞到陳浮生面前,以此打開了話頭。
“我就是個助教,忙的時候很忙,閑的時候也很閑,像今天趕上比較閑的時候,偶爾提前下班也沒什么。”陳浮生簡單解釋了一下,然后開門見山的表達了來意。
“其實我今天過來呢,也沒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比較好奇我的小說什么時候發(fā)布,不知道你們雜志社定下來了沒有?”
“已經(jīng)定了,這周剛定的,有個好消息,陳老師你的《斗牛》會放在我們下期雜志的頭版。”
“所以下期是什么時候呢?”陳浮生追問。
“元旦節(jié)那兩天吧。”
“12月份不發(fā)嗎?”
“我們雜志是雙月刊啊,這個月剛發(fā)了今年的第六期,如果陳老師你的小說早點送來的話,應(yīng)該也可以放在這一期。”
肖興海似想起了什么,朝門口看了一眼,忽然一臉神秘兮兮的說道:
“另外陳老師我再告訴你一個內(nèi)部消息,我們雜志社明年可能會改名,如果真改了的話,你的小說就有可能成為我們雜志社改名之后第一期的主打作品,屆時,我猜會有不少宣傳資源上的傾斜。”
“真的嗎?”陳浮生故作驚訝的問道:“改成什么名字?”
“有好幾個備選名字,不過《芳草》的投票數(shù)最高,我猜會是這個。”
‘果然是《芳草》!’
陳浮生心里這樣想到。
面上則配合著點點頭:“嗯,《芳草》這個名字聽著就挺有詩意的,我覺得不錯。”
“是吧?我也覺得好聽。”肖興海接著道:“而且你看全國知名的那幾家雜志社,也都是兩個字,比如《收獲》《花城》《十月》《當代》《萌芽》《青春》,最關(guān)鍵的是,它們都沒有帶上地名,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全國的作者在投稿的時候,會優(yōu)先選擇它們。”
陳浮生之前倒是沒想過這一點,現(xiàn)在聽了肖興海的分析,倒也有些道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好比他現(xiàn)在是湖北人,隔壁湖南的雜志叫做《湖南文學》,四川的雜志叫做《青年》,那他下意識就會選擇后者,而不是《湖南文學》。
“對了,我這次過來,順帶想把我的手稿拿回去,像我父母他們都還沒看過我的小說,跟我催過好幾回了。”結(jié)束上一個話題之后,陳浮生說出了過來的第二個目的。
“可以的,另外我記得印刷廠那邊送了一些下期雜志的樣本過來,我待會兒可以拿一些給你帶回去。”
“有下期雜志的樣本了嗎?那就太好了。”
“只是第一版的樣本,后面會隨時修改,畢竟剛才我也和你說了嘛,我們雜志社可能會改名。”
陳浮生點頭,其實這第一版樣本會不會改,改動多大于他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小說在上面就行了。
“那個,我拿回去可能要送人,這個沒影響吧?”
“我能問一下送給誰嗎?”
“我老丈人。”
“這個沒問題的。”
“行,那就多謝了。”
繼續(xù)和肖興海聊了十來分鐘后,陳浮生便帶著他送的十張下期雜志樣本,以及自己的手稿,離開了或即將改名的《江城文藝》,回到了臨江小區(qū)。
于是這天下午的晚飯是陳浮生做的,因為他父母都看他小說去了。
進入12月份之后,江城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原本陳浮生還想在前往哈爾濱之前,再寫一部小說的。
但是因為天氣太冷,加上到了年底學校的工作也比較忙,以及還要做一些前往哈爾濱的準備工作等各種原因,他的第二部作品,一直處在難產(chǎn)當中。
不過有個好消息,他的《斗牛》獲得了老丈人一家人的認可,同時給劉筱莉的回信當中,不難看得出來,他們一家人對于陳浮生這個素未謀面的女婿的印象也改善了不少。
這讓陳浮生在出發(fā)之前,壓力驟減。
1979年的最后一個周末,陳浮生一家人今天再次為前往哈爾濱買了不少禮物。
回到家后,陳浮生簡單分揀了一下,然后向劉筱莉確定道:
“現(xiàn)在你父母,哥嫂,妹妹,兩個侄子的禮物都買了,老婆你看下還漏掉其他人沒有?”
“像我姑姑一家要送嗎?”
“親姑姑嗎?”
“嗯,親姑姑。”
楊紅梅接話道:“那還是要準備禮物的。”
陳浮生看著已經(jīng)快堆成小山的禮物道:“要是這樣的話,這些禮品就只能郵寄過去了。”
“干嘛要郵寄呢,這么遠郵寄過去還不知道要多久,而且這些東西其實也就是看著多,真要裝起來,也沒多少,我們五個人,一人分擔一點就行了。”楊紅梅道。
“哪有五個人?媽你把你孫兒也算上了嗎?”陳浮生開了句玩笑。
“你忘了你姐是吧?”楊紅梅沒好氣道。
“什么?我姐也要去嗎?”
陳浮生確實把他這個姐給忘了。
但認真說起來,也不完全怪他。
畢竟他穿越過來大半年,印象中和他姐見面的次數(shù)可以用屈指可數(shù)來形容。
“那這樣吧,既然不郵寄的話,咱們從這邊帶過去的禮物就只帶我老丈人一家的,至于小莉她的親戚,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等去了那邊之后,再在當?shù)刂棉k,你們說怎么樣?”
兩位教授聽了兒子的建議,都有些意動。
不過這事還得參考一下兒媳婦的意見,所以夫妻兩沒有直接表態(tài),而是看向了劉筱莉:
“小莉你覺得呢?”
“聽生哥的吧。”
劉筱莉點點頭,沒覺得陳浮生這樣安排有什么不好。
最主要是從江城去哈爾濱也挺遠,真要帶太多東西的話,確實不方便。
“好,都沒意見的話,那就這么決定了。明天我就去把火車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