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掠食者來說,狩獵是一項復雜且頗具難度的學問。
從能盤跚行走開始,它們就與兄弟姐妹一起鍛煉狩獵的技巧。
在摸爬滾打中,在母親的帶領下,在觀摩與實戰中,這些稚嫩的掠食者逐步學習怎樣成為一個狩獵大師,并將這門殺戮的藝術逐步精進至更高的境界。
埋伏、接近——
尋找下風口,避免自己身上的血腥味飄進獵物的鼻子里;
壓低身子,使毛發間的花紋與灌木野草相交融,讓獵物難以察覺自己的影蹤;
減慢腳步,用柔軟的肉墊接觸地面,使得腳步聲微乎其微,蒙蔽獵物的聽力;
一步接一步,直到獵物進入攻擊范圍,再突然暴起,給予雷霆一擊。
整個過程容不得失誤。
獵物并非傻站在原地的木樁,它們進化出了敏銳的聽覺,超常的嗅覺和極強的奔跑能力,一旦被它們發覺,此前的所有努力都將毀于一旦。
……
雄性鋸齒虎并不是經驗足夠豐富的獵手,實際上它剛剛脫離族群不久。
像其它同類一樣,它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然后順應本能,為繁衍下一代疲于奔命。
作為一頭年輕的雄性鋸齒虎,它必須肩負起照料整個家庭的責任——
鋸齒虎不同于東北虎,往往成群生活。
更新世時期的巨獸遠非現代食草動物可以比擬,它們體型碩大,濃密的毛發下有著厚厚的脂肪儲備,龐大的臟器充滿營養,掠食者每成功完成一次狩獵都能獲得豐厚的獎勵,足以彌補它們的消耗。
充沛的食物來源決定了鋸齒虎的生存策略——
只要收益足夠,它們甘愿冒險挑戰更強悍的動物。
當然,收益總與風險相伴。
年輕的鋸齒虎和它的小家庭按理來說是不該打大地懶主意的,這種巨型獵物很是棘手,即使沒有尖牙利齒,靠體重也能讓鋸齒虎吃個大虧。
但年輕掠食者骨子里以小搏大的血液仍然溫熱,見到未成年大地懶的那一刻,雄性鋸齒虎便決定做這單“買賣”,為了滿足它的口腹之欲,也為了嗷嗷待哺的新成員。
作為“一家之主”,雄性鋸齒虎既然定下了決策,便身先士卒,率先出擊。
……
伴著一聲雄渾的虎吼,雄性鋸齒虎沖出灌木直奔小大地懶。
鋸齒虎家族成員眾多,其中既有體型較小的品種,也有平均體重在200公斤以上的“壯漢”。
恰巧,這頭雄性鋸齒虎就屬于一類體型偏大的品種,成年后它的體重足有270公斤。
然而即便如此,與重達4噸的大地懶相比,它還是顯得格外嬌小可人。
在南美洲,小大地懶幾乎沒遭遇過其它生物的主動襲擊,它的父母把它保護得很好。
面對直奔自己的鋸齒虎,小大地懶表現得分外驚慌,它趕忙調整姿態,從直立變為四足著地,一邊“吽吽”地叫著一邊奔向自己的母親。
別看它的體型比鋸齒虎還要大上一圈,但小家伙畢竟涉世未深,對自己的戰斗力沒有明確認知,膽量也很小。
幼崽的叫聲,突然出現的三頭鋸齒虎使河岸邊的氣氛變得緊張。
雌大地懶不再采食嫩葉,調轉方向一邊往小大地懶身邊跑,一邊用渾厚的低吼警告三只“小貓”。
而雄鋸齒虎的沖刺速度卻未因雌大地懶的警告有半分減緩。
它很清楚,一旦小大地懶跑回其母親身邊,成功的希望就會大大減小。
若那頭雄性成年大地懶再與其家庭成員匯合,那它就基本喪失了所有殺死小大地懶的希望。
……
雄鋸齒虎的自信并非空穴來風。
它之所以力求速戰速決,除了狩獵成功的收獲足夠豐厚外,也因為鋸齒虎是一類專攻大型動物的掠食者。
獵殺猛犸象時,它們會在象群附近悄然潛伏,等幼象脫離成年猛犸的看管后立即群起而攻之,利用特化的長牙迅速殺死幼象,然后或是逃竄或是齊心協力共同拖動幼象尸體離去。
它們的身材很粗壯,力量很強,三四頭成年鋸齒虎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就能把沉重的幼象拖出數百米。
族群中的成員被獵殺,必定會激怒猛犸。
有時它們會憤怒地攻擊鋸齒虎,看住死去的幼象尸體,阻止鋸齒虎食用。
但象群總要遷徙,它們頂多只能看住鋸齒虎一天兩天,時間久了還是老樣子,它們追不上可惡的鋸齒虎,只能眼睜睜看著得逞的掠食者享用戰利品。
……
雄性鋸齒虎并沒有獵殺大地懶的經驗,它天真地認為大地懶和猛犸一樣笨拙,且攻擊能力更低——
猛犸長著一對巨大的象牙,而大地懶一眼望上去根本沒有任何“武器”,這也是它敢于繼續沖鋒,甚至靠近雌性大地懶的根源。
兩頭雌鋸齒虎配合著它,左右虛晃,吸引雌大地懶的注意力。
眼見小大地懶馬上就要回到母親身邊,雄鋸齒虎又加快了速度——
它們的身體構造偏向于力量和耐力,狩獵方式與東北虎大不相同,因此短時間內難以追上倉皇逃竄的小大地懶。
在此期間被牽制的雌大地懶顯得格外笨拙,揮動著長臂,始終沒能觸碰到兩頭雌鋸齒虎,這給雄鋸齒虎帶來了一些不該有的自信——
現在,它不僅想獵殺小大地懶,就連那頭護崽心切的雌性大地懶,它也有心獵殺。
如果能殺死這對母子,它們起碼半個月都不用狩獵了。
……
年輕意味著擁有足夠的勇氣。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沒有敬畏心的勇氣與魯莽無異。
兩頭雌性鋸齒虎看似掌握住了局勢,然而這張不穩定的“天平”何時傾向一端完全取決于大地懶何時調整策略。
小大地懶已經順利回到了母親身后,輕敵的雄性鋸齒虎在同伴的幫助下屢屢試探。
大地懶的反擊格外笨拙,幾次嘗試都沒能觸碰到雄性鋸齒虎。
鋸齒虎在刀尖上起舞,與死神一次次擦肩而過,然而它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舉動有多么危險。
毛發同樣呈深棕色的大地懶并非沒有進攻手段,任憑宰割的食草動物,作為南美洲的霸主,它們能發展到沒有天敵,依靠的并不只有體型。
輕敵的雄心鋸齒虎很快就因一次過激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嘗試向前抓撓雌性大地懶后腿時,它被雌性大地懶甩出的一只前臂勾住,順勢按在了地上。
與猛犸不同,大地懶不是純粹的植食性動物,偶爾它們也會嘗試用前爪捕捉活物,或是利用體型優勢恐嚇狩獵成功的食肉動物,搶奪它們的戰利品。
有時大地懶甚至會食腐,用以獲取更多能量。
鋸齒虎“以貌識獸”,只覺得大地懶老實巴交,怎想得到它們是橫行美洲的混世魔王。
平日里美洲兇悍的掠食者輕易都不敢招惹大地懶,雌大地懶萬沒想到,來到這里后竟然還有主動送上門的獵物——
肉可比草好吃多了。
270公斤的鋸齒虎不慎落到了1200公斤的雌性大地懶手里,被爪子一鉤,短時間內根本掙脫不了,只能勉強扭動身體企圖掙脫這致命的攻擊。
可大地懶的爪子將它牢牢束縛住后,任憑它怎么掙扎,也逃不出這座“五指山”。
皮肉漸漸被爪子撕裂,雌性大地懶將自己沉重的身軀壓在了鋸齒虎身上,體重方面的絕對優勢提前結束了這場致命游戲。
在此過程中,兩頭雌性鋸齒虎曾試圖解救同伴,但母大地懶根本不給它們機會,而且另一邊瞧熱鬧的雄性大地懶也走了過來。
聽著同伴被壓在身下,凄厲的慘叫聲,兩頭雌性鋸齒虎很是猶豫。
就在這猶豫的十幾秒間,雄鋸齒虎的慘叫仿佛秋末鳴蟲在寒風中聲嘶力竭的鳴叫般,一聲比一聲無力,只出了幾聲,便戛然而止了——
雌大地懶把它壓成了一張泛紅的“毛毯”。
濃烈的血腥味刺激了大地懶,它人立而起嗷嗷吼叫,宣告著對這片領地絕對的掌控權,炫耀著自己的力量。
那頭成年雌性鋸齒虎見狀被嚇破了膽,哪還敢顧及同伴,夾著尾巴轉過身撒腿就跑。
另一頭尚在哺乳期的亞成年雌性鋸齒虎反應與其截然相反。
似是被死去的同伴激起了怒火,亦或是痛心于配偶的死去,它竟直愣愣地撲向了雌性大地懶,企圖用自己的利齒撕裂大地懶的咽喉。
……
“完了。”
保爾跟陳舟站在高處,遠遠觀看這場失敗的狩獵,當見到雌性鋸齒虎撲向大地懶,他頓時搖了搖頭,發出感慨。
隨后的劇情一如他所料。
正在興頭上的雌大地懶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頭鋸齒虎。
這場鬧劇從開始到結束,甚至都沒用雄大地懶出手,它只是遠遠望著,鋸齒虎們便死的死逃的逃。
對于身形如此龐大的大地懶而言,解決這種級別的掠食者沒有太大難度,除非鋸齒虎數量實在太多。
大多數時候,自然界都是公平的。
想完成一場合格的狩獵,不僅要具備足夠的勇氣,膽識,還要擁有一顆冷靜的心。
以弱勝強的反轉極少出現,更不會發生所謂的“奇跡”。
“走吧。”
陳舟饒有興趣地打量著大地懶們,盤算著用它們當坐騎的可行性——
大地懶的力氣足夠大,可以承載不少重物,而且具備不俗的戰斗力,訓練好能充當援手。
如果給它加個鞍子,騎起來應該更舒服。
可惜的是,大地懶的移動速度很慢,跋山涉水時難免耽誤時間,尤其在爭搶空投物資時,一步慢步步慢。
除此之外,大地懶成長時間久,智力水平大概也不高,畢竟它們的近親樹懶就是一類蠢笨的生物,從這方面看大地懶還是有無法彌補的致命缺陷,不適合馴化。
……
鋸齒虎的狩獵與大地懶單方面的碾壓為陳舟和保爾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原始廝殺秀。
因這事,兩人在山上稍作停留,見沒有機會殺死大地懶或是搶奪鋸齒虎的尸體后才繼續前進。
山勢并非曲線平緩地一路延伸向上,路途中既有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障礙,也有被洪水沖出的鴻溝。
越往高海拔處走,樹木就越稀疏,林地間偶爾可見一些動物動物腳印,還有正在被昆蟲分解的糞便。
一路上,保爾表現得仿佛一點都未受傷勢的影響,精神分外亢奮,喋喋不休地跟陳舟說著話,從大地懶與鋸齒虎的戰斗中咂么著滋味兒。
看得出來,他是個對猛獸很感興趣的人。
陳舟有一搭無一搭地敷衍著保爾,踏著裸露的山巖,捕捉著林中的動靜,悶頭向前。
距離鋸齒虎死去的河岸已經有5公里,山頂近在眼前,預計繼續攀登的話,當晚就能抵達峰頂或者跨過山脊來到山脈的另一側。
越往高處風越大,哪怕是在夏天,北境也有幾分涼意。
保爾得不到陳舟的回應,正覺得有些無聊,卻見陳舟突然停下了腳步,他一個沒剎住差點撞在陳舟背上。
“怎么了?”
保爾知道這位二次參加挑戰的老兵異于常人,剎住腳步的同時出聲詢問,生怕再遭遇洞鬣狗一類的猛獸圍攻。
這次,沒等陳舟回答,保爾就得到了答案——
他們左側的地穴入口,蓬亂的灌木和野草的遮掩下,正有一個毛絨絨的,頂著一頭斑點的小家伙露出半個腦袋。
與可愛的外表形成反差,它和它的兄弟姐妹們脾氣倒是相當差勁。
見有陌生人闖入領地,它們一個比一個兇,有的嗚嗚低吼,有的壓低耳朵張開嘴露出滿嘴尖銳的乳牙,齊齊示威。
當然,也有膽子小的,正夾著尾巴往洞里鉆,只留給陳舟二人一個圓滾滾的屁股。
“這是小鋸齒虎?”
感覺地穴入口的第一個小虎頭與死去的那頭雄性鋸齒虎有極大相似,尤其是面部輪廓和毛發上的斑點,保爾用不確定的語氣問道。
“對,而且多半是那三頭鋸齒虎留下的幼崽。
它們狩獵失敗死了兩個,剩下一個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這是它們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