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情況下,預知未來都是一件好事。
但有時候卻不那么令人欣喜。
陳舟知道災難將至,卻無法預料災難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影響,產生多么劇烈的破壞,他的內心忐忑而煎熬。
4月12日起床后,他又一次翻看了魯濱遜漂流記,從登島到地震再到離開島嶼,仔細查看著隨日期發生的重要事件。
書中魯濱遜明確表示,他記錄的年份和日期都沒有誤差,也就是說,地震一定會在4月18如期而至。
在地震之后,緊接著就是一場暴風雨。
還剩六天左右的安全期,陳舟先是去山下營地搬出了幾塊鉛板放在沙灘,等待下一次切割把它們制成鉛條,用于鑲嵌在車輪表面。
隨后他又一次檢查維護了所有窩棚,并對山上的木屋進行了加固。
地震可能會影響木屋的結構強度,面對這種可怕的自然災害,陳舟甚至不能對窯洞內的水泥承重柱抱有信心,更別說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搭建完成的臨時避難所了。
他很擔心木屋在地震后的暴風雨中出現損壞。
漏雨、坍塌、凹陷,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能把他弄得焦頭爛額。
他尤其害怕坍塌,暴風雨天氣失去庇護所,既不能生火也不能御寒,很有可能生一場重病,就像魯濱遜一樣。
在這段時間里,陳舟每天都會翻看一遍魯濱遜漂流記,只看地震前后的描述。
看的次數太多,他甚至快要將那幾頁字背下來了。
按書中所述,此次地震威力并不強,沒有引起海嘯或者火山噴發等可怕的災害,甚至連島上的樹木都沒受到多大損傷。
唯一能稱得上大動靜的,就是松動了海邊山上的一塊巨石,將它震落到了海中。
而且此次地震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八分鐘時間里,地面一共搖晃了三次,此后就再也沒有余震發生。
地震結束后不到半個小時,一場劇烈迅猛的暴風雨襲來,將持續三個多小時的強降水帶到了島上。
在此之后,雨季揮一揮衣袖,帶走了所有的雷電烏云,留下了遼闊的晴空。
無論怎么看,此次災難也無法對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脅。
陳舟愈發覺得是他杞人憂天,時常勸慰自己。
持續不斷地心理暗示緩解了他不安的心情,保險起見,他每日出行都盡量遠離山頂和死樹,避免運氣不好被從天而降的怪東西砸死。
……
生活更加謹小慎微,卻也不能停止工作。
照料農田、加固護坡、喂貓喂狗喂羊、檢查圈套、偶爾搬運一些石塊到沙灘,充作下次切割的材料,這些都是習慣的工作,若是突然停下來,陳舟反倒覺得不適。
除日常活計外,他還從山下營地的窩棚里取了十幾塊帶窗框的窗戶上來,準備先把陽光房做好。
不過這個陽光房的窗戶他不打算直接安裝,而是想等到地震過去再安裝。
現在只安裝窗戶框。
玻璃脆弱,地震時萬一損壞沒辦法維修,而且掉落一地的玻璃碴子,也是很危險的。
他穿著皮靴都害怕被玻璃碎片扎腳,更不要說“赤腳”行走的來福了。
……
到4月16日,陽光房的大體框架全部組裝好,木屋與陽光房之間的過道特意留了個口子。
陳舟在口子外面打了根樁子,往房梁上又架了一根短梁,沿著口子搭出了一個三角形短廊。
短廊無門,兩面敞開,有連接到地面的樓梯,作用與入戶玄關相似。
陳舟把水桶、手斧、皮蓑衣和大檐帽掛在了短廊中,每次出門回家便在廊內更換,方便極了。
……
其實論居住體驗,待了幾天后,木屋帶給他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還在窯洞之上。
窯洞外墻不完整,廚房、臥室、儲藏室三個房間沒有阻隔,完全相通,只壘砌好臥室的外墻根本沒用,若是有動物或敵人想從外面進去,多走兩步拐個彎就行了。
而且窯洞開口太大,刮風天常往洞里灌風,繞著承重柱呼嘯,嗚嗚作響,給人心理壓力很大。
同時窯洞沒有天花板也沒有地板,平時在家里行走沒有家的感覺,像是住在爛尾樓或是荒郊野外——雖然本來也是荒郊野外。
沒有天花板,晚上躺在床上要睡覺時,往頭頂一看,只有自己畫的那幾幅瓦楞紙畫掛在承重梁下,剩下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砂石。
偶爾還會掉幾塊石頭或砂土下來,弄得床上的被褥中滿是塵土,每晚睡覺前都要仔細抖抖褥子,免得翻身時被不知道哪來的石塊硌醒。
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既不安全也不溫暖更不衛生,各個方面都不如這個新搭建的小木屋。
就連唯一具有優勢的點“寬敞”,其實也捉襟見肘,堆放的各類物資把洞內空間占據了大半,仍然略顯不足,細想想也不算寬敞。
若真細究,窯洞最大的優點可能只有潛力。
待外墻砌成,天花板地板鋪好,內部空間整理完畢,再添幾件家具,搭起火墻,它就遠勝于木屋了。
……
4月17日,知道明天就地震,陳舟本來穩定下去的心情又緊繃了起來。
吃早飯時,他時常離開房間,蹲在短廊里眺望山峰,擔心大地突然震動,然后正面巖壁開始坍塌,帶來毀天滅地的景象。
事實證明,他這種想法純屬庸人自擾。
連吃三碗粥,山依舊是那個山,樹依舊是那些樹,沒有任何變化。
心情如此,工作自然是工作不下去了,陳舟翻出了他老早以前制造的改進版魚竿,準備去那片小湖泊釣幾條魚,抓回來放到積水坑中放養,看看能不能發展成一個小魚塘。
按魯濱遜觀察的規律,4月中旬已進入島嶼的旱季。
實際也確實如此,自打過了4月13,降水的頻率和強度均有明顯減弱。
預計再過些日子,晴天就將壓倒陰雨天成為島嶼的主角。
得益于逐漸提升的氣溫和越來越久的光照,稻谷已經開花。
作為一個“國內最北的北方人”,陳舟還是頭一次在生活中實際觀察到稻花。
開放時,它們紛紛鉆出稻穗上緊密排列的綠色小方包,花很小,有嫩黃色也有淺綠色,伸出的花藥像昆蟲的觸角,遠遠望去密密麻麻好像稻穗上爬滿了蚜蟲。
稻花不僅外貌奇特,花期也很短。
陳舟憑自己的感覺估計,覺得稻花從開放到關閉總共不到一個小時。
若不是心系田地,每天早中晚都會像上班打卡一樣前往田中逛一圈,他可能都看不到稻谷開花的模樣。
按植物繁衍的流程,開花過后就該授粉了。
眼見旱季就要到來,蝴蝶、蜜蜂等樂于助人的授粉昆蟲也會變得活躍,陳舟心情大好,認為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他的田地這一次必能豐收。
其實這倒是他太不了解稻谷了。
作為一種自花授粉植物,稻谷的雌雄蕊相鄰,且花粉異常細小,風吹即可完成授粉,根本不需要昆蟲的幫助。
他認知中的農作物,大多是異花授粉的植物,諸如他家鄉大面積種植的玉米,就是其中一種。
異花授粉的主要特點便是自花授粉后產量大幅度下降,且后代纖細,不健康易夭折。
老一輩農民口耳相傳,到陳舟這里,就以為所有農作物若不經過昆蟲傳播花粉就都會降低產量。
這卻是沒道理的,完全是因為他把學過的生物知識扔到天邊去了。
完成了。
感謝:太陽是我頭像朋友的32張月票,感謝大佬投喂!
感謝:老六啊、讀者尾號7564、saberLucifer、鬼大、書友尾號0850、圣光大浪、黑泥DDD、胖子羅格本尊、dancan、火鬼、小木來遞酒、別我別、追風的你、baihuashu123、書友尾號8178、鵬鵬他爸、上帝阿爸、倪大大h、蓮非蓮的月票,感謝各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