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上一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還是三年前的神舟十一號任務,那次正是對接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三年后的又一次載人航天任務,對接的是新空間站……以及曾經的天宮二號,那確實很有看頭。
所以這次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任務央視又搞了直播,也像往常一樣請了兩位專家。
只不過跟往?!耙焕弦恢小钡膶<掖钆洳煌?,這次是“一中一青”的新搭配。
“中”是中年的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體設計師仲總。
“青”就驚喜了,是之前不少人念叨的航天直播最好邀請青年航天科學家路云來進行科普直播。
沒想到央視真把他請來了!
介紹時還一本正經的說“路專家”,把看直播的人看的一樂。
【哈哈哈,還挺正式,路專家!】
【雖然路云很年輕,不過確實對得起這個名頭,畢竟他可是貨真價實的載人登月火箭總師,就是國內什么時候承認啊,好給路云正名!】
【沒錯,他今年好像才二十五六歲吧,這個年齡就能執掌這么重要的任務,更顯得他的實力逆天強勁!】
【路云穿西裝的樣子是另一種帥氣哎,往那一坐的氣勢一點也不比央視主持人和那個中年總設計師的氣勢差,甚至因為顏值太過出色,目光吸引力都在他身上?!?/p>
【對不起……】
【?】
央視直播請路云來自然不是為了增加收視率……好吧,多少也有點。
反正看著蹭蹭蹭往上漲的直播數據,臺里的領導相當高興。
但跟央視合作的航天宣傳部門主要是為了借助路云的“明星”身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關注國內的航天發展。
看著蹭蹭蹭猛漲的直播數據和彈幕互動指數,他們也相當高興。
不過直播的彈幕卻有點不太友善。
【這都一九年了,咱們航天飛船的攝像頭還這么糊啊,就不能換換嗎?】
【對呀,人家老美那邊的私人航天公司都發射載人飛船測試了,估計很快就能載人,人家那個攝像頭太高清了?!?/p>
【是啊,神舟飛船的空間也太小了,三名航天員坐到椅子上都蜷縮著,上下左右都塞滿了,感覺好憋屈。】
【我看馬一龍之前發射的載人龍飛船,說是能運載七個人,但常規狀態下只運載四個人,空余的地方可以裝不少貨物,咱們就不能跟人家學學嗎?】
【說這話之前能了解一下嗎,神舟飛船都是二十年前設計的老飛船了,載人龍飛船可是近幾年研發的新飛船,并且咱們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去年也試飛過,不僅空間大,還能載人去月球呢,龍飛船可飛不到月球。】
【光說試飛過,人家龍飛船測試的時候對接了國際空間站,馬一龍也說很快就能載人了,咱們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什么時候載人啊,去年試飛到現在都一年了,一點動靜都沒有……】
直播的彈幕是實時的,直播也有回答網友問題的環節,后臺在不斷的篩選合適問題,當畫面切到火箭發射現場的時候直播間這邊會看問題討論一下。
當路云看到這個問題之后說道:“我覺得咱們可以回答一下這類問題,仲總說一下神舟飛船的事,然后我說一下馬一龍載人龍飛船和咱們的載人飛船的事。”
主持人聞言說道:“路總,其實這類問題我們略過就可以了,不用回應的,咱們……”
路云則搖頭道:“咱們做科普就是為了解答這類問題,如果任由這類發言充斥直播間,那是咱們的科普沒做到位?!?/p>
這時仲總也說道:“那行,咱們回答一下,路云,你具體打算從哪方面開始說?”
“從神舟載人飛船為了安全飛行進行‘技術凍結’的事說起吧……”
就像“一個代碼能跑起來就不要動它”一樣。
載人飛船這種關乎航天員生命的設備,只要成功了,它的技術就會被凍結,整體技術和結構就不會再進行大改。
連更換更加高清的攝像頭也一樣。
畢竟更換攝像頭不僅僅只是更換攝像頭。
二十年的時間足夠電子產品更新很多代了,很多系統和軟件都不兼容,并且用電量和信號傳輸的差距也不一樣,所以看似是一個攝像頭,其實后邊會涉及大量修改,會觸發“技術凍結”協議。
當然,神舟飛船這二十年其實也有不少小改動,一直在以“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模式進行小優化升級。
就比如這次任務就有空間交會和返回技術的升級。
有了之前跟兩座空間實驗室的多次對接經驗,該次任務將采用快速交會技術,也就是在空間站核心艙的配合下,由飛船控制計算機自主計算和執行軌道控制,發射后約6.5小時完成與核心艙的對接。
而路云知道的是,載人龍飛船要十幾二十多個小時才能對接國際空間站。
快速對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大大減少地面飛行控制人員和航天員的工作量,讓他們保持更好的狀態。
并且面對以往卡脖子的芯片,神舟十二號飛船進行了多項國產化芯片應用改進,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實現自主可控,飛船使用的控制計算機、數據管理計算機完全使用國產CPU芯片。
隨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的快速建設,北斗導航終端也引入飛船設計中,導航計算、返回搜救落點報告等都會采用北斗系統定位數據。
依托國內的中繼衛星系統,測控由地基測控為主全面轉為天基測控為主,地面站船測控為輔,減少對測站、測量船的需求,既擴大了測控覆蓋率,又能節約任務成本。
跟這些相比,尤其是二十年老飛船的安全性相比,“攝像畫面模糊”只是小問題。
畢竟載人龍飛船是近幾年研發的,它的攝像頭清晰和可回收復用功能只是“后發優勢”。
就像近些年才研發成功的天宮空間站技術比十幾二十年前的國際空間站技術先進一樣。
而說到技術先進,不管是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載人飛往月球,還是路云正在研制的木鳶號太空穿梭機,都碾壓馬一龍那個只能費時費力用火箭發射,且只能到近地軌道的載人龍飛船。
等木鳶號太空穿梭機服役之后,估計類似的問題就該老美的網友問了。
“為什么我們研究不出太空穿梭機,還在使用老舊的載人火箭飛船?”
當然,前提是老美不封鎖信息,讓它的國民們知道世界前沿航天技術。
而現在,是國內的網友們感嘆的時刻。
“……馬一龍大嘴巴慣了,說各種時間都往夸張了說,他說載人龍飛船很快就要載人,那最起碼也要明年,而且他的載人龍飛船還有一次逃逸測試要做。”
路云直接下判斷道:“載人龍飛船想要真正載人,最起碼也要等到明年年中。”
“而到那個時候,我的木鳶號太空穿梭機也要首飛了!”
【好家伙,我沒聽錯吧,木鳶號明年真要首飛?】
【鬼鬼,龍飛船都研究好幾年了,三個月前才首飛,木鳶號研發一年多就要首飛?】
【牛批,既然路云都在央視直播里說了,那肯定算是立了軍令狀,到時候看吧!】
【關鍵節點是明年,是不是說馬一龍的載人龍飛船和路云的木鳶號太空穿梭機要正面對上了?】
【打起來!打起來!】
【諸君,我好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