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寇朋本來很生氣,可他忽然看到李瑜滿臉為難就忽然不生氣了,反而還有了看好戲心情。
“寧大學士這是對都察院不滿意,還是打定主意要為蠻夷說話?”
攤到這樣的弟弟、妻弟,李子璇肯定也很無奈吧?
老天爺還算是長眼的,沒有什么事都讓他順順利利的。
寧源冷笑一聲,拱手道:“寇御史這話說得嚴重了,我只不過就是就事論事,邊疆之事干系重大?!?/p>
“十日之期實在難以服眾,若都察院如此草率辦案,如何能讓天下人相信能肅清貪腐,保我朝邊疆安穩?”
這就是對都察院不滿意,而不是幫著蠻夷說話了。
李瑜皺了皺眉,想要說話卻被吳景城眼神示意別吭氣,他到底還是沒有站出來幫忙說話。
讓他挨頓教訓,也好。
見李瑜都不幫寧源說話了,于是有些主戰派也沒有了顧忌,開始與寧源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
這時候那些主和派的言官,才慢悠悠地站出來替寧源擋幾次攻擊,可主攻的依舊是寧傻子。
“夠了。”
皇帝趙翊的臉色越聽越黑,他對寧源這小子更不滿意,在一通吵鬧聲中拍了拍龍椅的扶手。
“寧源,你是翰林大學士,不是都察院的也不是刑部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其余的事你就莫要過多言語了?!?/p>
他已經是給臉了,如果是懂事的人這會兒就會告罪退下然后閉嘴,可寧源顯然不是懂事的。
只見寧源跪下叩首道:“陛下息怒,臣只是心系邊疆,見此案辦理如此倉促,唯恐有冤情影響邊疆局勢。”
“百姓苦戰久矣,還望陛下圣裁。”
他這是要諫到底的意思了,趙翊捏緊拳頭再次重復你是翰林大學士,不該你管的事情你就別管。
寧源卻再次叩首:“臣食君之俸,擔君之憂,朝廷食萬民之俸,也該為百姓多想一些才是?!?/p>
李瑜閉了閉眼,這是在指責皇帝不為百姓想了。
今日這頓廷杖要是能躲掉,那他就不姓李。
“好,好個探花郎,好個為國為民的翰林大學士,這滿朝的重臣與朕,竟都不如寧大學士為國為民?!?/p>
“朕身下的這個位置,不如拿給你來坐如何?”
趙翊先是大笑三聲,嘲諷完后也不等寧源回答,而是直接傳了禁軍進殿將人拖下去打板子。
“翰林大學士寧源狂悖無狀,拖下去杖責一……”
趙翊怒目圓睜,本來想說杖責一百可看到李瑜話音一轉。
“杖責三十,謫滁州知州,半月后便赴任。”
禁軍如狼似虎地沖進來,架起寧源就往外頭拖。
寧源掙開禁軍的手臂:“我自己會走?!?/p>
他最后朝趙翊拱拱手,委婉勸了幾句希望他不要好大喜功,這才昂首信步地走了出去。
趙翊:“……”
他心口有點疼,剛才怎么不讓這家伙謫到嶺南去算了?
散朝之后,李瑜單獨留下來,同皇帝商討了些大軍再次北征的細節,又保證會讓火器的威力更大。
從始至終也沒幫寧源說話,這小子離開或許京城是好事。
再這么下去,那天趙翊一激動他命就得交代進去,到時候自己就算能求情,皇帝礙于面子也不一定能聽啊。
寧府。
李瑜和吳景誠來的時候,寧照安已經聽到消息先到了,兩人站在書房院子外面都能聽到洪亮的女聲。
“喲,才挨了三十板子,這么少的板子你能長記性么,你怎么不直接挨三百板子?”
李瑜內心:本是要挨一百的,你該感謝自己有個能干的夫君,所以你弟弟才用只挨三十。
“父親從小將你帶在身邊,教會你左右逢源首鼠兩端,結果你全忘到狗肚子里去了?”
李瑜內心:左右逢源,首鼠兩端好像不是什么好詞好句吧,他娘子怎么還說得這么大義凜然的?
“流放滁州算什么,干脆讓你姐夫去陛下面前說說,讓你去嶺南好好地反省反省算了?!?/p>
“學什么不好,學和陛下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