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內。
趙翊有些無語地看著李瑜:“李老三也到底是你親弟弟,你也不說幫自家兄弟說幾句話。”
趙明接過太監遞上來的茶放在父皇面前以后,又接過另一盞茶,打算親自遞給李瑜。
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猶豫,畢竟他爹還親自給李子璇切瓜吃。
自己算什么啊?
李瑜連忙站起來雙手接過茶,再對太子鞠了一禮表示感謝,然后才坐下回答趙翊的話。
“陛下,御史說得沒錯,李璉這小子確實太張揚了些,陛下不如直接罷了他的官,讓他回家種地喂豬罷了。”
前些日子沈旦在大同,查處了個昭德將軍吃空餉。
那個將軍被抓了有些不服氣,攀扯出了軍中許多見不得人的事兒,自然也扯出了許多大人物。
這事兒好不容易解決,李璉就又開始給他找事兒。
還好,最近在滁州的小舅子還是很老實的。
趙翊怎么可能,讓李鏈這么能干的臣子回去喂豬?
李瑜卻又緊跟著道:“陛下仁慈不忍心卸了這小子烏紗帽,不如便將人召回來,另派些穩重些的去。”
“他年紀輕不知道輕重,萬一壞了朝廷大事便不妙了。”
能壞什么大事兒?
無非就是和各方勢力干幾架,他趙翊又不是干不起。
派穩重些的大臣去。
有多穩重,兩百斤夠不夠穩重,爬的動黔貴的山?
再說了他是派巡按御史去解決事的,又不是派人去粉飾太平的。
那些侗族也好苗族也好,若是過不上好日子就不能徹底漢化,不能徹底漢化朝廷每年費那么錢力做什么。
“李卿午膳預備吃什么?”
怕李瑜又要把他弟撈回來,趙翊麻溜地換了個話題。
寒暄過后,趙明突然開口:“父皇,兒臣聽聞西洋列國,有諸多新奇之物與獨特技藝。”
“若能與之互通有無的話,或許對我朝會大有裨益。”
父皇這人也是。
想探索別國的底細,順便尋找趙柏的下落就明說好了,干嘛非要借自己的嘴巴說出來。
趙翊眼睛假裝一亮,饒有興致地問道。
“哦?詳細說來?”
說著他還注意著李瑜的臉色,見他沒有絲毫要反對的意思心也穩了穩,不知不覺他便有了固有思路。
那就是……
只要李子璇不反對,那就說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若是連李子璇都反對的話,那就說明這事兒多半是不能干的。
總結就是:派人遠洋與列國建交的事兒能干。
趙明笑著道:“兒臣以為可派遣使者前往遠洋列國,探尋他們的物產、文化還有技藝,再擇其優者引入我朝。”
老爺子心里想著去找趙柏,只是趙明卻對這個早已經是死人的家伙,并提不起什么興趣。
倒是這天下之大,多的是他們大雍本土沒有的東西。
若能引些能利國利民的東西進來自是最好。
還可以引動國與國之間的生意,商人掙了錢交了稅。
國庫有了錢,才能讓士兵吃得好,才能研究更多厲害的火器,有了強壯的士兵的和火器。
以后打起仗來還有什么可怕的?
李瑜對皇帝心思了如指掌,面上卻是全力支持的趙明的想法。
“太子殿下說的有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咱們天朝也總該知道別國的動向才是。”
前朝也曾有使臣遠航下西洋,并且共與十幾個國家有過建交。
別的先不說,就國家經濟肯定是拉動了一波的。
那時候他們的科技還比不上前朝,所以科技方面并沒有引進多少,只可惜大新后來的皇帝不行。
慢慢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就冷淡了下來。
因為大新火器先進,所以大雍的太祖拿天下都費老勁兒了,后來太宗皇帝那一輩又陷入了奪嫡之爭。
趙柏登基后也有這樣的打算,可惜沒幾年就被趙翊踹了下來。
這與西洋諸國重新建立關系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再拖,也不知道西洋的火器現在發展得怎么樣。
還有小鹿。
他在遼東將燧發槍使得如何?
遼東。
雖然已經是春天的末尾,可遼東的風依然如刀似的冷的人抽疼抽疼的,地上的雪化了融合在泥地里又臟又冷。
張驍背對著書案,站在大雍的營帳之內琢磨遼東地圖,副將周炳魁踏著寒風邁進了帳內。
“將軍,昨日辰時初刻,哲陳部的納爾罕騎兵突至三道溝,逾八百騎焚掠房屋,傷我軍駐守六百,丁壯盡屠,婦孺……”
自然是搶走了唄。
從前朝廷的軍隊,沒有管這些女真部落的時候,
他們一個個都乖覺得很,愿意對著大雍朝廷俯首稱臣。
因為只要說幾句好聽的話,每年就能得到一筆好處。
張驍奉命來到遼東,要將這些女真騎兵徹底編入大雍麾下時。
只有一半的女真部落,興高采烈地接受了朝廷的編制。
因為這代表著他們將來,不用再被蒙古和高麗兩頭打壓。
這些都是實打實愿意過好日子,沒有什么野心的那種。
兩成的女真部落有些不愿被束縛,可還是不情不愿地接受了。
剩下的三成則是強烈反對,被大雍的軍隊收編。
他們愿意拿大雍的軍餉,卻不愿意受他們的管教。
哲陳部的納爾罕,就是強烈反對收編的其中之一,剛開始他便三推四阻拒絕被收編。
后來就直接帶著部眾跑了,現在明目張膽地對他們漢營下手,這不就是要明著反的意思么?
“殺完搶完后往哪兒跑了?”
張驍轉身望向桌上的撥浪鼓,這是他閨女最喜歡的東西。
那小丫頭每天睜開眼,都要把這玩意兒往嘴里塞,自己把這東西拿走了也不知她哭沒哭。
宮廷深深,看不到爹娘也不知她是否習慣是否害怕?
周炳魁低著頭道:“將軍,納爾罕是海西哈達部的邁圖的妹夫,末將推測納爾罕應該是往松花江那邊兒跑了。”
納爾罕從前一直待在建州這邊,現在肯定去投奔親戚聯合抗雍了。
張驍緊皺眉頭,思索片刻后說道:“你即刻挑選一千精銳騎兵,隨我去松花江一帶追剿納爾罕。”
納爾罕鐵了心要與他們大雍作對,不能任由他去聯合海西哈達部,一部一部地解決才是最好的。
為了速戰速決以防萬一引起大沖突,張驍再次囑咐道。
“再叫上三十火銃手,帶上火器營最新研發的自生火銃。”
既然對他大雍這么不服氣,那干脆就別服了。
能替他瑜哥試試火器的威力,也算是這些人上輩子積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