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內侍的臉上帶著驚喜與錯愕之色,匍匐在地上,看著情緒如此激動的劉據開口道:“陛下,是忠海侯回來了!就是那位去尋仙探路的忠海侯!”
內侍的話讓劉據的心情更加激動,他連忙站了起來,而后顫顫巍巍的準備向外走去。
巨大的驚喜已經讓他徹底的失去了理智。
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畢竟對于一個身體這兩天已經開始不太好的人來說——一個出海尋仙的人真的回來了,這難道不是足以驚喜的事情嗎?
這對于劉據來說,或許是一顆救命寶藥。
倒是劉進的情緒比較平緩,這對于他來說影響不是很大。
他對于皇位倒是沒有什么特別的憧憬,畢竟他現在的年紀尚且二十來歲,還沒有到三十,即便是再過幾年登基也沒什么。
是的,劉進完全不相信所謂的出海尋仙——也不相信什么仙神鬼的,他只相信自己。
所謂能夠長生的丹藥一定是沒有的。
.... .....
未央宮外
忠海侯陳遠的目光中帶著些許淡淡的平和之色,他坐在那里,心中的思緒則是如同海濤一樣翻涌,這些年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平和的看待所有的一切。
在大海上航行,最可怕的敵人并不是大海上未知的一切,而是自己內心的崩潰。
一望無際的藍色、一望無際的海洋,在大海之上或許已經沒有了所謂的時間觀念,甚至沒有什么可以娛樂的東西。
哪怕他是忠海侯也是一樣。
船上唯一能夠消遣時間的東西,便是那時不時蕩漾起來的波濤——至于歌舞什么的?這一次的出行,陳遠壓根沒有帶著女子。
因為他實在是太清楚了,在大海的航行上,若是攜帶了女子,那便是一切爭斗的源頭。
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你憑什么讓一個完全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甚至是看不到陸地的人保持心態的平和?你憑什么覺著帶著的女子能夠好端端的在船上待著,只屬于你一個人?
當情緒堆積之后,你無法阻攔一個瀕臨崩潰的海員——除非一開始就沒有這個東西。
所有人、包括高高在上的忠海侯,所有人都無法發泄自己的**,都一樣的在忍耐。
“忠海侯何在?陳卿?陳卿?”
一連串的腳步聲伴隨著一連串的呼喊聲響起,劉據的聲音伴隨著他的腳步聲以及身影出現在未央宮中,他三步并作兩步,在陳遠還未曾站起來的時候,便直接握住了他的雙手,眉宇中帶著激動的神色。
“陳卿!”
“朕待你多年,你終于回來了!”
陳遠躬身行禮,而后在劉據的盼望之中說出了自己此行的收獲。
新的大陸、新的糧食種子、新的礦產資源、新的蔬菜種子。
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但.....唯獨沒有劉據所盼望著的“長生不死藥”。
劉據并沒有失望太久。
他雖然想要長生不死藥,想要再多活幾年,但也明白的知道,新的糧食作物種子對于大漢的意義來說或許更大——這一點,他劉據還是頗有自知之明的。
長嘆一聲之后,劉據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加忠海侯食邑至一萬,忠海侯徹底的成為了“萬戶侯”的范疇之列。
加陳遠的二子為承蔭伯。
至此,陳氏徹底走上了最為“巔峰”的時刻,也可以說,此時便是陳氏在大漢最為興盛的時候了,誰也無法超越。
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以與陳氏并行。
這是在任何一個時期都前所未有的。
畢竟.....
太祖時期,陳氏雖然強橫,但卻還有留侯、瓚侯、等一眾開國功臣相提并論,并不能夠說完全的力壓群雄。
到了惠帝呂后、周勃、陳平等人依舊如此。
而文景二帝時期則是有條侯周亞夫等。
至于武帝時期?
武帝時期則是有冠軍侯、長信侯為首的衛霍集團。
一直到武德帝的前期,甚至都有這兩個家族以及新出現的“霍光”來與陳氏抗衡。
可此時,忠海侯陳遠回來之后.....加之冠軍侯、長信侯逝世,整個大漢已經再也沒有人能夠與陳氏相提并論了!
陳氏當真是可以稱一聲“天下無敵”。
... .....
可“天下無敵”的陳氏不僅沒有變得囂張跋扈,反而是比從前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甚至開始大幅度的收縮自己的勢力范疇。
陳氏的家主、當代的官渡公陳瀚甚至沒有接受皇帝任命他為丞相的旨意,連丞相的位置都不要了,只是占據了丞相署內吏的位置。
丞相的位置暫時便空置在了這里。
而劉據為了拉攏陳氏也好,為了一些其他的目的也好,加封了陳瀚為司徒,同樣是三公之列,只是相對于丞相來說,這個位置更像是一個“虛銜”。
像是在告訴所有人:“此代的陳氏家主也是三公哦。”
“劉氏沒有背棄陳氏哦”
.... ....
官渡公府
陳遠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看著面前的陳瀚和陳恒,眉宇中帶著點點唏噓:“只是想不到,當年長安城一別,我等竟然這么多年沒有再見了!”
陳恒淡淡一笑:“我也方才從西域回來沒有多久。”
他感慨的看著陳瀚:“倒是兄長,一直在長安城中,與陛下周旋,著實是辛苦了。”
陳恒問道:“只是兄長,如今長安城到底是什么情況?當年為什么要讓我與四弟分別帶著一部分的族人前往遠渡?”
是的。
當年的陳恒也好,陳遠也好,離開了長安城之后,都帶著一部分的陳氏族人遠渡重洋,離開了大漢故土。
這讓當時的陳恒以及陳遠都有些不理解,但這卻是陳璟的命令,他們只能夠執行。
如今,事情已經完成,他們也已經回來了,當然是對這件事情產生了好奇,于是便想要知道答案。
陳瀚只是淡淡的嘆了口氣,遠遠的眺望著天穹上的一切,輕聲說道:“其實這只是父親的一個擔憂而已——西域也好,重洋海外也好,都不過是如同當年分裂出漠北、會稽兩脈時候的計策。”
“狡兔尚且三窟,我等世家大族又怎么能夠不是如此呢?”
“兩支族人遠渡重洋,去往新的大陸,目的是為了給陳氏留下另外的一些保險。”
他淡漠的說道:“一切,都是為了家族的延續!”
陳恒、陳遠對視一眼,面容上都是閃過些許的肅穆之色。
陳遠看著陳瀚說道:“殷商大陸那邊,并沒有太大的軍事力量,所以我帶過去的一部分陳氏私兵以及陳氏子弟已經占據了一塊肥沃充盈的土地。”
“順勢收攏了一部分的當地土著——通過了解,他們便是當初的殷商遺民了,也是我中原華夏大地的子民。”
“只是當時他們分散成為了諸多部落,許多人在那里生存分散,形成了現在的諸多“國度”。”
陳瀚微微點頭,便不再多問了。
關于這兩支海外族人的消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
武德十九年末。
冬日的大雪落在整個大漢,武德帝在多次的大喜大悲之下身體已經像是一盞將燈油燃盡了的燭火一樣,瀕臨熄滅了。
但這一年的冬天,他還是頑強的挺了過來。
而也正是這一年的冬日,臨安侯陳定.....病逝在長安城之中。
自此,大漢能夠打仗的“將才”人物,徹底的遺落在歷史長河中了。
大漢三雄、陳氏七杰也逐漸的落下了最后一道帷幕,一個璀璨的時代就這樣子平和而又從容的逝去了,就好像是在整個歷史上沒有激蕩起來任何的漣漪一樣。
.... .....
武德二十年,秋冬之際。
大雨夾雜著大雪落下,潔白的雪花被雨水全然沖刷,而后好似是形成了一個個巨大的冰雹一樣從天空之上落下。
仿佛是上蒼在震怒一樣。
十一月十三,武德帝頒布詔書,立嫡長子劉進為太子儲君。
十一月十六日,距離武德帝頒布詔書僅僅三日的時間,武德帝便直接病倒在了床榻之上,所有的一切好似都成為了夢幻泡影。
十一月二十三日,臨近十二月的日子。
未央宮中
霍光、陳瀚、陳遠、陳恒等諸多大臣全都來到了未央宮中,站在那里,靜靜的等待著這位帝王的崩逝。
劉據勉強睜開雙眼,面前一片模糊:“陳卿啊.....你既然不愿意接任丞相,那便讓霍光去做吧。”
他看著陳瀚等陳氏三人的面容,語氣中帶著哀傷:“朕....要去了,希望陳氏能夠繼續輔佐太子....登臨帝位....”
.... .....
武德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
在位二十年的武德帝劉據緩緩的閉上了雙眼,結束了他這并不算漫長,但卻十分精彩的一生。
同年,臘月元日。
太子劉進登基。
次年春,元月元日,太子劉進更改年號,曰為“更始”,是為更始元年。
同時,立尚且三歲的長子劉詢為太子,位居東宮。
這也是大漢有史以來第一位這么年幼的太子。
一個時代,緩緩來臨。
而此時,是公元前六十七年,歷史中宣帝在位的第七年,而巧合的是.....新即位的更始帝劉進.....在這個時空中的謚號為.....“宣”。
是為....孝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