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世子躺在地上,看著面前那突然化身猙獰的劉啟,臉上帶著茫然的神色。
他敢出手?
他竟然真的敢出手?
難道....就不害怕吳王以這個名義謀逆嗎?
實際上,這也是吳王和吳王世子早就已經商議好的事情,在原本的計劃中,吳王世子并沒有準備說出那些誅心之言的,他只是準備悔棋、然后挑釁太子而已。
可....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走到了這一步呢?
吳王世子的眼眸中帶著些許的后悔神色,但.....此時后悔也已經晚了,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后悔藥可以吃的。
地上的吳王世子掙扎著想要爬出去,血跡在地面上斑駁不堪,看起來十分的殘忍,但此時東宮中的內侍以及宮女就好像是眼睛瞎了一樣。
所有人都站在那里低著頭。
他們都是聾子、都是啞巴。
他們不會說話也看不見、也聽不見。
遠處的光緩緩的照在吳王世子的身上,他掙扎著抬起頭想要看天上的太陽,但卻終究是看不到,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沉默的沉淪當中。
終于,他失去了所有的力氣。
劉啟站在那里,揉了揉自己的臉龐,搓出來了悲傷與驚懼、憤怒交織在一起的神色,而后慌里慌張的跑去未央宮。
而此時,那些侍女和內侍在看到劉啟離開之后,像是終于反應了過來一樣,該哭的哭,該害怕的害怕,該收拾東西的收拾東西。
不一會兒,吳王世子便被拉回了原本的位置,像是直接被一棋盤給砸死了一樣,而地面上還有些許零碎的花瓶碎片。
整個東宮一片狼藉。
... .....
未央宮中
吳王正在與劉恒說著話,準確的說是打著太極,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你說一句今歲的收成不錯,我說一句我的封地內遭了天災。
左右不過是車轱轆話而已。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劉啟身上帶著血漬,神色慌張的走了進來,臉上帶著驚懼與憤怒的神色:“父皇!父皇!”
劉啟來到未央宮中,見到了劉恒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便是“砰”的一聲跪伏在了地上。
這一道聲音十分巨大,甚至讓在看戲的吳王都感覺膝蓋一疼。
這小子....這是干什么了?怎么這么舍得。
然而接下來劉啟所說的話卻讓吳王陷入了沉默當中。
“父皇!”
劉啟聲音中帶著悲傷憤怒和委屈。
“父皇,吳王世子口出妄言,辱及高祖皇帝,孩兒無能阻止不得,憤怒之下.....憤怒之下失去了理智,用棋盤將其砸暈了。”
劉啟跪在地上,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樣,臉上帶著悲苦之色。
“還請父皇降罪!”
砸暈了?
吳王猛的站了起來,但卻什么話都尚且沒有說,卻聽見外面響起一陣腳步聲,繼而幾個人影急匆匆的走了過來。
看著那幾個人影的樣子,吳王的心中浮現出些許不好的預感。
果不其然,他的預感成真了。
只聽得那幾個侍從說道:“陛下!世子....世子死了!”
一句話如同天雷一樣降落在吳王的頭頂,他甚至是有些站不穩身體,搖搖晃晃的了,他的臉上帶著茫然的神色,看著遠處那些士卒。
偏偏此時的劉恒還裝作十分擔憂的樣子:“吳王?吳王?你沒事吧?”
可是吳王明明看到了....看到了劉恒眼睛中那一閃而逝的笑意!
剎那之間.....吳王怒急攻心,失去了理智。
..... .....
待到吳王被送了出宮后,劉恒才看著劉啟笑著說道:“這次做的不錯。”
劉啟只是低著頭,輕聲道:“父皇,我們如此做,吳王是否會.....”
劉恒卻只是啞然一笑,他看著劉啟說道:“不必擔憂,你且看著吧,明日的朝堂上吳王甚至會自己請罪的。”
他瞇著眼睛,淡淡的笑著:“吳王可不是什么蠢貨。”
“這個兒子他雖然十分滿意,但卻是他和吳王妃所生的長子,這個長子擋了他幼子的路,所以他一定會讓這個孩子死掉的。”
“否則這一次怎么可能是帶世子過來?”
劉恒語重心長的看著劉啟說道:“你且要分辨是非,不可被些許假象蒙騙!”
.... ....
次日,晨。
早朝。
一大早所有的大臣們都在小聲的議論著什么,他們一來是討論昨日宮中所發生的事情——事情既然發生了就不可能瞞得過所有人,更何況無論是皇帝也好,還是吳王也好,都沒有想要隱瞞的意思。
就那樣子大大咧咧的將吳王以及吳王世子的尸體送了出來。
當然,這兩個人也不是他們所討論的事情中心——他們所議論的中心是早早就坐在最前方,閉目養神的那個人。
官渡侯,陳朗。
陳朗的實際權力自然是不如身為陳氏家主、加上文候、郎中令、奉常的陳云的,可是架不住就連陳云都要聽他的啊!
畢竟陳朗是陳云的老爹。
更何況....
大臣們害怕陳朗也不僅僅是害怕陳朗,更多的是透過陳朗看到了那個真正橫壓了一輩子朝堂的強大人物——陳喜。
官渡侯,陳喜。
曾幾何時,只需要陳喜這兩個字便可以讓天下人都感到害怕的不敢出聲,如今雖然陳喜已經故去多年,但留下來的威懾力卻并沒有減少多少。
人們對陳喜依舊害怕。
這也是吳王在上朝之后的第一反應,他看著端坐在那里,閉目養神,已經有資格倚老賣老的官渡侯,心中下意識的抖了一下。
當年的陳喜....那可不是個好人。
他們這些當王爺的哪個沒被陳喜下過黑手?
此時見到和陳喜這么相似的一張臉,他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只是那些害怕轉瞬即逝。
早朝一切如常。
如同劉恒所預料的一樣,吳王上書直接請罪,說自己沒有教好自己的孩子,以至于讓自己的孩子冒犯高祖皇帝,所以此時的世子已然付出了代價。
并且懇求皇帝不要怪罪太子。
但.....令吳王以及皇帝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有人持反對意見了。
“陛下!臣以為吳王所說有失偏頗!”
“太子犯下大罪,如何能夠不處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