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杜大人,房某觀你氣色紅潤,想來是休養好了,不日便能重新上任了啊。”
兩儀殿外,原本打算來找李世民的房玄齡見到了同樣來找李世民的杜如晦,頓時高興無比。
在杜如晦卸任養病這段時間內,杜如晦的職責可都交到了他身上,搞得他每天都十分繁忙,心力交瘁。
看到杜如晦身體好像恢復了,自然高興。
杜如晦感覺有些好笑。
好家伙,病重的時候叫人家克明兄,病好了又叫人家杜大人。
昔日的老友居然有兩副面孔,著實把杜如晦整樂了。
不過,他自然明白房玄齡的意思,無非是希望他趕緊重返朝堂,把屬于他的職責重新拿回去。
估計房玄齡認為,他今日前來就是找李世民商議重新上任的事。
只可惜房玄齡想錯了,他今日前來根本沒想過重返朝廷,而是另有他事。
更何況,他辛苦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一個合理的借口休息,哪能這么快回來啊?
“房兄啊,抱歉了,你還是先苦一苦吧。”
杜如晦默默在心里說了一句,隨后苦澀道:“房兄,不瞞你說,在我休養這段時間內,一直心心念念著家國大事,希望能早日重返朝堂為陛下分憂,和諸多同僚共事。”
房玄齡聽到這里,頓時笑了。
然而,杜如晦接下來一句話讓他的笑容直接僵住。
“但是,杜某的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只能勉強下地行走而已。房兄應當知曉,陛下今日那三道圣旨跟犬子有關,杜某心有疑惑,實在沒辦法,只能拖著病軀前來找陛下解惑。”
杜如晦表情遺憾地搖搖頭。
房玄齡:“......”
他娘的,白高興一場。
還以為他終于能輕松一點了呢,沒想到只是他一廂情愿。
想想也對,他當初可是親眼見過杜如晦治病的過程,那等傷勢,確實不是個把月能好的。
房玄齡幽怨道:“杜大人,既然病情未好,那就更應該好好休息,爭取盡快將病養好才是。”
“若有什么事,你大可以修書一封,由我來告知陛下,何苦親自跑一趟。”
杜如晦心中發笑,扯開話題道:“房兄,方才我來時見你在外徘徊,為何不進去呢?”
“難道陛下不在這里?”
“那倒不是。”房玄齡解釋說:“杜大人恐怕不知陛下那三道圣旨鬧出了多大的動靜,許多自詡公正的大人正在里面上奏,要陛下收回成命呢。”
“來,你聽聽。”
說著,房玄齡示意他上前,杜如晦見狀來了興趣,上前兩步,耳朵稍稍貼近門上。
滿大唐,估計也只有寥寥數人敢這樣做了。
“咦,里面吵起來了?”杜如晦輕咦道。
“可不嘛,吵半天了都。”房玄齡嗤笑道。
或許是隔得遠,他們并未具體聽清里面在吵什么,可卻能斷斷續續聽出來一點。
如房玄齡所說,都是在讓李世民收回成命,什么不能開了先例,帶壞后世,滿口的大義與無畏,聽得杜如晦和房玄齡一陣無語。
兩人不想摻和這檔子事,故此并未進去,靜靜在外等候起來。
不知過去了多久,隨著殿內傳來李世民的怒吼,和一句中氣十足的滾。
大量官員從兩儀殿內走出,一邊走嘴里還在發著不滿的牢騷。
該說不說,這些人是真的勇。
一出來,他們就看到房玄齡和杜如晦,可因剛挨過罵,和沒達成自己的目的,兩撥人并未展開交流。
等這些官員都走后,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這才進入殿內。
此時,李世民還一副怒氣未消的模樣,嘴里罵罵咧咧的。
得見杜如晦,李世民意外道:“克明,你的病養好了?”
“.......呃。”杜如晦尷尬道:“回陛下,臣的病還未養好,只是勉強能下地走路罷了。”
李世民眼里閃過一絲失望,卻也能理解,抬手道:“既然來了,那就先坐吧。”
兩人沒客氣,這地方他們早就不知道來多少次了,熟得很。
“你們倆,也是來詢問有關把渭南縣賞賜給太子做封地之事?”李世民立刻道。
房玄齡當即開口:“陛下,關于此事,臣心里確實有疑惑。”
“太子乃儲君,按理來說未來會繼承大統,根本無需像其他皇子擁有封地,如果硬要封的話,可能會引起朝堂動蕩和猜忌。”
“臣覺得,陛下乃一代明主,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強硬給太子封地,想來有著愚臣不知的用意。”
“臣冥思苦想,仍然得不到一個答案,故此斗膽找陛下解惑。”
臣跟臣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比如說類似房玄齡這種有本事,又在李世民起事時拋開生死追隨的人,分量自然不一樣。
有時說話不用太藏著掖著。
李世民頷首,看向杜如晦道:“朕就不問你了,想來你的目的跟玄齡一樣,朕本以為不止你們二人來的,輔機和魏征那個田舍翁居然沒到。”
“倒是有些出乎朕的預料。”
他說著,凝視杜如晦道:“克明,你知道的情況頗多,應該猜到一些朕的用意,不如你先說說?”
“啊?”杜如晦驚訝地抬起頭。
他來這里就是找李世民解惑的,怎么現在變成他來說了呢?
而房玄齡則不解地看向老友。
按理來說,杜如晦病重,這段時間從未出去過,怎么聽陛下的意思,杜如晦好像還了解一些他不知道的消息?
這什么情況?
杜如晦思忖片刻,說道:“陛下把渭南縣賜予太子做封地,應當是給犬子,或者說渭南伯鋪路。”
“陛下,臣說的可對?”
“嗯?”李世民聽后笑道:“愛卿何出此言啊?”
“朕的確看重子安,可要說費這么大功夫給他鋪路,這是否有些牽強?”
牽強個屁,你絕對在給陳衍鋪路。
如果說之前杜如晦還有些懷疑,那他現在幾乎可以肯定了。
他繼續道:“渭南伯已然和高陽公主完婚,按照陛下此前的想法,定要安排他入朝為官的。”
“然而,陛下卻并未與臣想象中一樣把渭南伯這等人才放在身邊,而是把他調到了渭南縣,還把犬子調過去輔佐他。”
“況且,您若想把渭南縣賞賜給太子做封地,那早不封,晚不封,偏偏在這個時候封。”
“臣斗膽猜測,陛下一定在下一盤大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