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紛飛,蕭行嚴(yán)回想起自己這二十多年的過往,好像從沒體會過如此溫馨的一幕。
唯一給過自己一絲暖意的太子哥哥,也在這次大戰(zhàn)中離自己而去。
他雖出身皇室貴胄,在無數(shù)宮女太監(jiān)的‘悉心’照料下長大,卻淪為后宮爭斗的犧牲品。
曾經(jīng)的皇后不喜太子妃,這是整個宸國眾所周知的事情。
只因太子妃不是她娘家家族里出來的女子,而太子妃卻是先皇欽點的未來皇后人選。
太子妃與她不燙貼,不肯為她所用,她自然不喜。
后來先皇駕崩,太子登基,生了嫡子的太子妃也順理成章被冊封為皇后。
原皇后晉升為太后的當(dāng)天,便賜給皇帝一個貴妃和一眾美人。
不久后皇后再次懷上龍種,其他妃嬪也紛紛有孕,她的人卻一直無所出。
皇帝又以國家根基為重,早早冊立嫡子為太子,所以皇后就顯得愈加礙眼。
于是趁皇后生產(chǎn)之際,太后借口鳳儀宮宮人照顧不周,強(qiáng)硬將剛落地的嫡次子,也就是他這個剛出生都還沒睜眼的九皇子抱走。
還趁機(jī)奪了皇后的掌宮之權(quán)。
他就這樣被太后抱走困養(yǎng)在永寧宮五年。
說得好聽,得皇祖母親自教養(yǎng),實則太后對他采取的是捧養(yǎng)策略。
他雖衣食無憂,但照顧他的宮女太監(jiān),無不是虛情假意,只一味引誘他吃喝玩樂,不學(xué)無術(shù),目的就是為了養(yǎng)廢他來膈應(yīng)皇后。
幸好他三歲之后,太子哥哥每日都會偷偷鉆狗洞進(jìn)來看望他,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分辨是非,悄悄給他帶書,還教他藏拙。
三年之中,皇后為了將他搶回來,無數(shù)次與太后正面沖突,遭暗算不計其數(shù)。
可惜自古帝王多無情,失了皇帝的寵愛,還有兩個貴妃一個太后虎視眈眈,皇后自保都已經(jīng)心力交瘁
之后更是被人以巫蠱之術(shù)陷害,廢了后位打入冷宮。
太子哥哥也因此受到牽連,被廢黜太子之位后,發(fā)配去邊境苦寒之地鎮(zhèn)守邊疆。
自此他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雖不至于餓死,但是常常受人冷待,吃的飯食都是別人吃剩的。
如此熬到第八年,老太婆薨逝,他也借機(jī)在一次宴席上得天下大儒林老的青睞,被他收入門下,帶去竹山。
老皇帝本意是想請他老人家出山,讓他再為皇室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儲君,他想將自己中意的寵妃之子推入他門下。
因為老皇帝當(dāng)年也是從竹山出來,他深知竹山的能耐,更是無比敬重這位學(xué)識淵博的師祖。
不想林老看不上,偏偏看上他這個被遺忘了八年的棄子。
林老指名道姓要他,不然一個都不教,其他人……滿頭白發(fā)的老者摸著胡須不語,更不作過多評論。
不評論,就是最大的看不上,沒一個能堪大任的,老皇帝氣得臉都黑了。
林老不動聲色,直接選擇閉眼無視。
他那大弟子不僅糊涂還眼拙,收了皇帝這么個爛心肝的,結(jié)果呢?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老皇帝也沒轍,畢竟這是天下赫赫有名的大儒,名震各國,他動不了他,只能任由他帶走。
這一去便是七年,他成了林老的關(guān)門弟子,得他親授一身學(xué)識,還有幸得天下第一劍客楚瀾傳授劍術(shù)。
直到老皇帝那些兒子斗得死去活來,幾乎死絕之后。
不知是良心發(fā)現(xiàn)還是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他終于想起還有這么兩個遺落在外的兒子。
遂派人來宣他和太子哥哥回宮,不僅恢復(fù)了母后的皇后之位,重立太子為儲君。
他也被委以重任,封了樞王,派去東南鎮(zhèn)守,掌五十萬大軍。
彼時嫂嫂已經(jīng)為哥哥生下一個小侄兒。
老皇帝聽說嫂嫂只是個孤苦無依的衙役之女,出身普通后,便打算去母留子。
氣得哥哥抗旨不回,老皇帝便以母后做要挾,逼迫哥哥回京。
看哥哥沒把孩子帶回,他又打算給哥哥物色一個出身顯貴的太子妃,讓他生一個皇孫給他。
后來在母后一番運作下,哥哥再次逃回邊境。
可惜好景不長,這個國家早被老皇帝折騰得千瘡百孔。
北夷更是趁老皇帝纏綿病榻之際,率三十萬大軍北下,破了北境的關(guān)卡,妄圖北下吞并大宸。
等他得到消息帶兵趕到時,哥哥派親衛(wèi)冒死送孩子出城,他則與嫂嫂誓死守城,壯烈殉國。
老皇帝得到消息,一口老血嘔出來,掙扎著起身,僵著身體更改傳位詔書。
還不等交代身后事,直接一個挺身僵直四肢,斷了氣。
群臣一邊忙著大喪,一邊緊張地盯著北境的消息。
母后更是一人扛住所有壓力,接回小侄兒,耗費半條命穩(wěn)住朝堂,這才沒讓整個大宸動亂。
眾人眼巴巴等著他大勝歸來登位。
然而天不遂人愿,雖然他們最后大獲全勝,可他也因此重傷昏迷整整一個多月。
軍醫(yī)和宮里趕來的御醫(yī)耗費整整兩個月時間,才將他從閻王手中給搶了回來。
人雖然救回來了,但他也因此喪失了傳宗接代的能力,他的好家伙,再也沒有起來過。
對任何刺激都毫無反應(yīng)。
一個無法生育子嗣的君王,如何能讓國家穩(wěn)固強(qiáng)大?
所以他改了旨意,自封攝政王,讓小侄子登位,讓母后垂簾聽政,他則隱在身后養(yǎng)傷,替小侄子掃清障礙。
一這個皇位本來就是太子哥哥的,讓小侄子繼位也算物歸其主。
其次他對皇位并不感興趣,也從沒想過要當(dāng)皇帝。
他看過老皇帝后宮的血雨腥風(fēng),也遭受過迫害,他不想成為他那樣的人。
小侄子長大前,他替他做點事,幫他鋪平道路,等他能接下大任,他打算做個閑散王爺,或是回東南繼續(xù)鎮(zhèn)守邊疆。
回首這二十三年,他與母后相處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伸出五根手指都能數(shù)得過來。
更別說像家人一樣相互噓寒問暖,共進(jìn)晚膳。
他能理解母后的艱難,但是錯過的時光,終究是錯過,遺憾已成。
自己唯一快樂的時光,除了太子哥哥,還有就是在竹山的那七年。
然而林老更多的是祖父般的嚴(yán)厲,楚先生更不必說了,比他還冷。
所以他直勾勾盯著相互拌嘴皮子的祖孫倆,眸光閃爍,眼中盛滿羨慕與渴望。
他也想擁有這樣溫暖的人,不知她是否會愿意?
得找個機(jī)會問一問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