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潘金蓮需要養傷,高世德決定在清河縣多逗留幾天。
他這次出行,本來就相當于散心,倒也不著急趕路。
何況他讓陸謙散播的一些消息,也已經逐漸在縣城里傳開了。
就連他都有些耳聞了,只是系統一直還沒反應,不知道是不是需要達到一定人數的認可才行。
潘金蓮蘇醒后,兩女也開始互相了解,錦兒本來就是個天真爛漫心腸不壞的丫頭,在得知潘金蓮的遭遇后,不禁又對這位好看的姐姐同情起來。
她雖然也是小時候被賣成了婢女,但潘金蓮和她比,那就慘太多了。
她拉住潘金蓮的手唏噓不已,“沒想到潘姐姐的遭遇這么坎坷。”
兩人的交流中,潘金蓮能感受到錦兒言語和動作上的善意,她心里有些感動。
“潘姐姐,這下好了,以后跟著衙內,你就不用再受苦了,衙內他人很好的……”
說著說著,錦兒的小臉兒紅了起來,不知道她的小腦袋瓜里想到了什么。
之后錦兒經常跑去照顧潘金蓮,二人很自然地成了好姐妹。
混熟以后,兩個小丫頭經常在一起討論關于高世德的事情。
一個愛講,一個愛聽,有時候,不知道她們究竟討論了什么,臉蛋兒都是紅撲撲的。
……
黑風山眾土匪已經經過了初步審理,大小頭目都會被處死,剩下的人多半會被發配充軍,或刺配某個牢城營。
重刑犯充軍,就是讓他們去前線當炮灰,是生是死就看命硬不硬了。
牢城則是勞動改造,鋪橋修路,開溝挖渠,或是從事朝廷的產業,采礦,牧馬,手工制造等等等等。
柳萬誠將審判結果告訴了高世德,“衙內,這次黑風山匪寇,有三十二人十惡不赦予以斬首;五十一人予以發配充軍;七十三人沒有害過人性命的,予以刺配牢城。”
“嗯,那你過來是?”
“您是剿滅黑風山行動的組織者、指揮者,斬首時我想請您前去觀禮。”
‘這系統一直沒動靜,看來我得出來露露臉兒了。’
高世德略一思索就同意了,“行吧,我正好也是閑著。不過一次殺這么多人,百姓會不會恐慌?”
“下官已經派人張貼了告示,通告這些人的罪行。他們死有余辜,百姓只會拍手稱快。”
“那好吧,你安排就行。”
只有死刑和被發配充軍的人才會在臉上刺字。
他們的命運無非是被直接處死或死在邊疆,就算有人僥幸逃跑了,由于臉上有印記,他們生活也都是躲躲藏藏的。
因為不管是他們投宿的客棧伙計,還是偶遇的村民百姓,任何人都有殺他們的動機。
他們是行走的賞金,就算偷偷向官府告發,都能領到一筆賞錢。
除了落草為寇,再難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牢城服役的罪犯是在耳朵后面刺印記,一年是圓形,兩年是凵形,三年三角形,四年方形,罪犯服役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四年。
因為朝廷每過三四年就會大赦天下一次,判的時間再長也沒有意義。
耳后的刺青,就是他們犯過罪的證明,若以后再犯,被抓會罪加一等。
高世德認為一次性公開處決那么多人會造成恐慌,實在是他想多了。
百姓的心臟可比他想得要強大的多,在缺乏娛樂活動的時代,還有比這更刺激的節目嗎?
由于之前分贓時的酒宴上,眾人也討論過縣城的治理。
高世德的一些言論讓柳萬誠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這次借機向高世德請教起來。
高世德閑來無事,便讓柳知縣坐下長談。
“清河縣為什么不是清河州,清河府?”
“清河縣沒有州府的富裕,沒有州府的人口。”
“對呀!那你就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之前你提的開墾荒地、挖溝引渠,就可以解決地的問題。有了更多的地,就能接納更多的人。人多了開銷也多了,就有了更多的商家。商家多了,城池自然也變得繁榮起來。”
“是這個道理。可讓清河富起來談何容易!”
“這當然只是表面。”
“還請衙內賜教。”
“如今黑風山已滅,百姓出行耕作、商隊的貨運不再危險。這只是外在治安,城內的治安同樣需要維護,讓百姓不受酷吏侵擾。”
高世德抿了一口茶水,“等營造出周邊安全,城內和諧的景象,口碑傳出去后,屆時自然會有更多百姓想來清河落戶生活,也會有更多的商人想來清河做生意。”
這些道理柳萬誠都懂,這也是他之前幾次出兵黑風山的原因。
小吏對普通百姓的盤剝早已根深蒂固,各個城池也大同小異!
柳萬誠下了狠心,‘看來想干出一番事業,有必要辭退一批橫行跋扈的吏員了!’
高世德也知道,吏員是因為薪酬太低,才會盤剝百姓。
如今清河府衙有錢,他向柳萬誠提議,根據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諸多方面,挑選出合適清河縣的產業,組建一個官辦作坊。
“雇傭百姓做活,不也是給百姓提供生計嗎?作坊的效益拿出一部分為百姓做些實事,一部分給吏員增加一些補貼,沒必要讓他們盤剝百姓。”
柳萬誠覺得他如果這樣做,那就是他瘋了。
高世德看他面色為難,問道:“怎么,有哪里不對嗎?”
宋朝對官員經商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官員也都是暗地里控制某些產業,大家都心知肚明。
畢竟無論誰做生意都能給國家創造稅收,只要不是欺行霸市,惹得天怒人怨,朝廷基本也不怎么管。
這個提議要說柳萬誠不心動是假的,可他也有顧慮,“衙內,這官辦作坊能行嗎?”
“怎么不行?朝廷都有自己的作坊,縣里為什么不能有?”
“話雖如此。可......可我這畢竟只是一個小的縣城。”
高世德想了想,真用清河縣的名義創辦作坊,有大量資金做后盾,有官府做后臺,只要合理經營,想不發展壯大都不可能。
可如果以后真做起來了,柳萬誠八成就得靠邊站了,到時候朝廷會派人來接管產業的。
朝廷雖然管的不嚴,卻也有明文規定,禁止官員經商的條例。
其實用任何人的名義都行,只是那樣別人肯定以為是柳萬誠的產業。
他這種小卡拉米,如果有人對作坊起了覬覦之心,那他的仕途就沒了。
“你以我的名義開辦作坊吧。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
如果是高世德的名義,那就不會有人敢打歪主意了,別人只會以為這是柳萬誠在討好高世德。
甚至參與作坊運作的管理層,也不敢造次了,內憂外患一下子都蕩然無存了。
柳萬誠拱手對高世德鞠了一躬,“多謝衙內諒解。”
“既然用我的名義,那你就給我辦好了,若是給我丟人,少了工人們的月錢!那你可不會有好下場。”
“不敢,下官知道輕重,絕不會壞了衙內的聲譽。”
宋朝選拔官員會考詩、書、禮、易、春秋、孝經、論語、孟子等等。
這些學術教人禮義廉恥,忠君愛國。
大多官員有較好的社會觀,最起碼初期還是比較正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