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這個消息,如同一個晴天霹靂,狠狠轟在黃五的腦門上。
秦起本就是個難纏的對手,這要再真遼人。
他想都不敢想。
“何,何出此言?”
黃五驚慌地發問。
“之前真遼主力部隊,被秦起和赤羽軍所擊敗。”
“真遼對于秦起的忌憚,遠非你我之想象。”
“在這種情況下,真遼新王絕不可能在秦起不知情,不同意的情況下,就直接繞過秦起,對大周發起攻勢。”
黃五認可點頭。
“而且,秦起他也很清楚,接下來咱們稍加修養過后,就會想辦法將其殲滅。”
“若是秦起全力與我們開戰,若不解決真遼的問題,到時候只會腹背受敵。”
“整不好,這真遼,還是秦起主動去聯系聯絡的。”
洪野接著分析。
“混賬!”
“秦起這小人,居然為了一己私利,連國家國民都不顧!”
“朕,朕,朕要定他個叛國重罪!”
“株連九族,五馬分尸!”
黃五此刻已經氣到了極點。
“皇上息怒。”
洪野趕緊揮揮手。
黃五深吸了一口氣,來到座位上坐下。
沉默半晌。
“老爺子,你看,如今有何辦法?”
這一下,黃五連稱呼都變得親昵了。
不為別的,大周國庫空虛。
他眼下能仰仗的,就只有洪野。
這一趟要是出兵,恐怕洪野得自掏腰包。
這可真是為了朝綱社稷,粉身碎骨了。
“按照老臣的猜想,這一份戰書,不過是秦起的緩兵之計。”
“真遼固然已經統一,可畢竟剛剛經過內亂。”
“想要調集出一只能用能打的隊伍,還需要時間。”
“咱們只需要在這個時間之內,掃平秦起,真遼自潰。”
黃五現在已經不想動腦子了,直接發問。
“那老爺子認為,這個時間是多久。”
“一個月。”
“對付秦起,咱們現在必須速戰速決。”
“若給了他,給了真遼足夠的準備時間。”
“此戰,咱們必輸無疑。”
“青州,益州,咱們都會丟。”
黃五重重點頭。
“如今秦起跟武振濤聯合,手下軍士數量也超過萬員。”
“況且秦起手里的鄉軍,裝備優良,奇招無數。”
“咱們怎么辦?”
“想破秦起,先滅其友軍。”
洪野果斷回答。
“滅武振濤?”
“可是武安關固若金湯。”
“咱們又不是真遼,何必從正面進攻武安關。”
“陛下忘了,當年咱們大周,是如何進入青州的。”
瞬間,黃五眼前大亮。
“老爺子,你的意思是,咱們從川東地區,進入武安關。”
“咱們不走前面,走后面!”
洪野點頭。
“武安關正面有天險。”
“可后面沒有啊!”
“咱們直接從它最柔軟的腹地,化為尖刀,狠狠捅進去!”
“把武振濤給捅個腸穿肚爛。”
洪野嗬嗬一笑。
“秦起有各種神兵利器,可武振濤沒有。”
“就算秦起想要支援武振濤,礙于天險之地,他想要及時支援也很困難。”
“只要一發奇襲,拿下武安關,咱們就在青州扎下了跟。”
“無論是前抵秦起,還是后擋真遼,都有話語權了。”
“好!”
“不過,依老爺子看,此戰誰來領軍比較好?”
洪野聽到這里,也是哀嘆一聲。
“如今,朝中無人可用。”
“新一批的小將尚未成長起來。”
“想要保證這次奇襲,絕對成功,唯有老將我親自出馬了。”
“不過,秦起此人用兵如神。”
“咱們還得多準備幾手。”
“正常情況下,咱們應該從官道出發,走定安城這條路。”
“過了定安城,咱們又能分水陸兩條。”
“以老臣之見,咱們必須三管齊下。”
“一人率軍,走水陸。”
“一人率軍,走陸路。”
“這倆人,負責吸引秦起的注意力。”
“此計,方可大成。”
黃五聽到這里,立刻倒吸了一口涼氣。
“老爺子,這需要兵力可不少啊!”
“如今朝中已經安定,我雖然可以借調部分京師守軍過去。”
“可也湊不齊這么龐大的隊伍啊!”
同時三路出發,還要打秦起。
那這邊預備的兵力,不得整個三五萬的?
“水陸八千,陸路八千。”
“老臣都已經想好了。”
“陸路那邊,命玄甲軍,帶赤羽軍,二者合二為一。”
“兩只八千精銳,絕對夠吸引秦起目光。”
“而水陸那邊,老臣則派出少鈞與洪嵐二人。”
“他們二人一直負責操練我洪家軍,加之對于秦起的熟悉,他們會更加謹慎。”
“又模仿的兵制,走水路包圍新河縣,久戰不是問題。”
“那這……”
黃五盤了盤手指。
“那老爺子你帶什么人出去?”
“這么盤算下來,除了我京師的守軍,已經無人可用了啊!”
“老臣還請皇上,借老臣三千京師守軍。”
“老臣秘密前往會州,將眼下駐守會州的司馬騰帶上。”
司馬騰也算是洪野的干兒子,帶上他,有洪野指揮,出不了岔子。
“抵達會州之后,老臣再征募會州各地的軍隊,組成一只兩萬人的大軍。”
“直接從川東地區,直擊武安關!”
黃五點點頭,思忖片刻。
“前兩路尚沒有問題。”
“可老爺子您手下的部隊如何?”
“畢竟會州剛經過叛亂,各城也無太多糧草可以征募。”
“這一路繞到會州,軍糧的消耗可不是小數目。”
洪野嗬嗬一笑。
“會州是沒有什么糧草。”
“可是川東地區有啊!”
“川東小糧倉,可不是白瞎的!”
“老臣我只要湊到些許糧草,順利抵達川東,一切就富裕起來了!”
“只是,眼下的問題是,即便老臣掏空家底。”
“也難以支撐三只軍隊的消耗。”
國庫的事兒,洪野是提都沒提。
眼下國庫啥情況,他還不知道嗎?
他洪家作為國之柱石,平日里沒少受到封賞。
這種覺悟還是有的。
“因此,老臣還有個不情之請。”
“請陛下,征富商豪族,幕糧皇族后宮。”
“此戰,咱們賭上一切,必定要勝!”
黃五臉色微微一變,艱難地思考了一陣,最終重重點頭。
“好,朕,這就著令去辦!”
于是,次日。
后宮諸位娘娘得令之后,雖然不舍,但都紛紛捐出了自己的珠釵首飾。
一份著名的“自儉令”,瞬間傳遍京師!
各大王公貴族,礙于如今黃五大刀在手,已經連砍了數十官員。
為了保命,只能“慷慨解囊”。
就連昔日皇族之人,也沒有逃過劫難。
一時間,京城之中,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