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5日 四九城
海子里懷仁堂的會議室里煙霧繚繞,七十歲的陳樾輕輕咳嗽了一聲,把面前的茶杯往遠處推了推。窗外飄著今冬第一場雪,室內的暖氣卻開得很足,讓人有些透不過氣。陳樾解開中山裝最上面的紐扣,感覺喉嚨發緊。他環顧四周,發現與會者都已經到齊——建設部的官員們西裝革履,胸前別著閃亮的黨徽;社科院的學者們大多穿著樸素的中山裝,面前攤開著厚厚的筆記本;幾位來自南方的房地產開發商則衣著光鮮,手腕上的金表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同志們,今天請大家來,是要討論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主持會議的王主任環視四周,聲音沉穩有力。陳樾注意到王主任眼角的魚尾紋比上次見面時更深了,想必這段時間沒少為這事操心。"商品房價格已經開始上漲,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制定出一個既能促進經濟發展,又能保障民生的房地產政策。"
陳樾翻開面前的文件夾,里面是建設部準備的資料。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四九城、上滬等大城市的房價平均上漲了25%,而居民收入增幅僅為8%。他輕輕嘆了口氣,想起前世那些被高房價壓垮的年輕人,那些為了一套婚房掏空六個錢包的家庭。
1月6日 上午
第二天上午九點整,會議準時開始。市場派的領頭人,建設部王副部長第一個發言。他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后的眼睛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我認為應該完全放開房地產市場,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價格。"他拿出一疊打印精美的圖表,分發給在座各位,"香江的經驗證明,房地產是拉動內需最有效的引擎。去年深圳試點放開部分區域房價,帶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效果顯著。"
陳樾仔細翻看這些數據,發現其中確實有不少亮點。但他也注意到一個小字注釋:深圳試點區域的中等收入家庭購房比例下降了15%。這個細節讓他眉頭微皺。
"王部長說得輕巧!"社科院李教授突然拍案而起,花白的頭發隨著動作微微顫動。這位年近六旬的經濟學家從公文包里掏出一沓手寫筆記,"如果完全放開,房價很快就會漲到普通工人買不起的地步!"他激動地翻到某一頁,"我們調研了上滬十個工薪家庭,按照現在的漲幅,五年后他們要不吃不喝三十年才能買得起房!"
會議室里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陳樾看到王主任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這是他在思考時的習慣動作。
一位來自廣州的開發商清了清嗓子:"李教授,恕我直言,您這是危言聳聽。"他整了整領帶,"我們'珠江地產'開發的樓盤,雖然價格比周邊高20%,但開盤當天就售罄。這說明老百姓有購買力,也愿意為更好的居住環境買單。"
"那是因為投機炒房的人太多!"財政部預算司的趙處長忍不住插話。這位四十出頭的女干部翻開一個黑色筆記本,"我們調查發現,'珠江新城'項目60%的購房者都是買來投資的,其中30%是全款購買。這些錢從哪里來?"她意味深長地看了開發商一眼,"最近三年,廣東地區非法集資案件增加了三倍。"
陳樾注意到開發商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會議室里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溫度似乎又升高了幾度。服務人員悄悄進來添茶,輕手輕腳地不敢發出聲響。
1月6日 下午
下午的討論更加白熱化。市場派搬出了一堆數據圖表,投影儀上的曲線圖一條比一條陡峭。"房地產行業可以帶動5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建設部的一位年輕干部指著幻燈片說,"每投資1億元可以創造800個就業崗位,這對解決國企改革帶來的下崗問題至關重要。"
管控派則拿出了厚厚一摞社會調查報告。李教授戴上老花鏡,念道:"四九城普通工人家庭年收入,按照現在的房價,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得起80平米的房子。"他抬起頭,鏡片后的眼睛炯炯有神,"如果完全放開,這個數字很快就會變成30年、40年!到時候年輕人還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
陳樾的思緒飄回了前世。他想起2020年的四九城,均價已經突破6萬元/平米,一個普通家庭要攢夠首付需要近百年。那些被高房價逼得離開大城市的年輕人,那些因為買不起房而結不了婚,那些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四小時的"睡城"居民......一幕幕畫面在他腦海中閃回,讓他的胸口發悶。
"陳老,您有什么看法?"王主任突然點名,把陳樾從回憶中拉回現實。
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連翻動紙張的聲音都消失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陳樾感到喉嚨發干,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發現茶水已經涼了。
"我認為,我們不必非此即彼。"他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很有力。站起身走到會議室前方的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記號筆。"可以把商品房分成三類來管理。"
他在白板上畫了一個清晰的金字塔結構: "最底層是福利型商品房,總價不得高于當地平均工資5年的總收入。"筆尖在白板上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購買資格限定為烈屬、軍屬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40%的家庭,一個家庭限購一套,五年內不得上市交易。"
"中間層是居住型商品房,"他在金字塔中間劃了一條線,"總價控制在當地平均工資20年總收入以內,不限購買資格,但一個家庭限購兩套,第二套首付比例提高到50%。"
"最上層是高端享受型商品房,"筆尖移到金字塔頂端,"完全由市場調節價格,不設限購,但征收累計房產稅,第二套起稅率逐年遞增。"
陳樾轉過身,看到所有人都盯著那個簡單的金字塔圖,有的人在飛快記錄,有的人若有所思地點頭。建設部王副部長第一個打破沉默:"這個方案很有創意!既保障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又給市場留出了發展空間。"
社科院李教授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光讓人看不清他的眼神:"混合分布可以避免形成貧民窟和富人區,有利于社會和諧。不過..."他停頓了一下,"具體比例怎么確定?"
"我建議按2:6:2的比例規劃。"陳樾用紅筆在金字塔上標注數字,"福利型20%,居住型60%,高端型20%。同時要求三種類型在同一個城區內混合分布,不能集中形成單一類型的社區。"
會議室里響起一陣低聲討論。陳樾走回座位時,注意到王主任正在和秘書低聲交談,不時點頭。
"但是,"一位來自深圳的開發商突然提高音量,"這樣會不會打擊開發商的積極性?福利房的利潤肯定很低,而高端房只占20%..."
陳樾微微一笑,早有準備:"所以居住型商品房雖然限價,但可以通過規模效應來保證合理利潤。而且,"他翻開筆記本,"政府可以對開發福利房的房企給予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政策支持。"
財政部趙處長眼睛一亮:"這個思路好!我們測算過,如果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開發福利房的企業仍然可以保持8%左右的利潤率,雖然比不上高端樓盤,但風險也小得多。"
爭論持續到傍晚。當夕陽的余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會議室時,王主任終于敲了敲桌子:"陳老的方案很有建設性。既考慮了社會公平,又兼顧了經濟發展。"他轉向秘書,"立即組織一個專項小組,對陳老的方案進行細化完善,三天后我要看到具體實施細則。"
1月10日
經過四天夜以繼日的討論和修改,最終方案終于出爐。陳樾的建議被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福利型商品房用地由政府劃撥,免除土地出讓金,售價不得包含利潤;
居住型商品房實行"限房價、競地價"的拍賣方式,開發商利潤控制在15%以內;
建立全國聯網的住房信息系統,嚴格審核購房資格,杜絕虛假證明;
對炒房行為征收階梯式增值稅,持有時間越短稅率越高;
商品房建設資金專款專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
設立住房保障基金,從高端商品房土地出讓金中提取20%用于補貼福利房建設...
方案公布的那一刻,陳樾長舒了一口氣,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他感到一陣疲憊襲來,畢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但更多的是欣慰——這一世,應該不會重蹈前世高房價的覆轍了吧?
窗外,1998年的第一場雪還在紛紛揚揚地下著。陳樾仿佛看到了未來:工薪家庭不用為買房發愁,年輕人敢結婚敢生孩子,科技創新人才不必被房貸束縛...這一切,都從這個飄雪的冬天開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