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的奉天,寒風呼嘯著掠過兵工廠的煙囪。陳樾裹緊軍大衣,踩著厚厚的積雪走進設(shè)計大樓。他的辦公室門口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十幾個技術(shù)員抱著圖紙在等候。小張正忙著給每個人發(fā)號牌,看到陳樾來了,趕緊迎上來。
"陳工,您可算來了!"小張搓著凍得通紅的手,"三車間的老周等了快兩小時了,說是新式抽水機的密封圈有問題。"
陳樾點點頭,哈出的白氣在眼鏡上結(jié)了一層霜。他摘下眼鏡擦了擦:"讓他們按順序進來,每人十五分鐘。"說著推開辦公室的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小張早就生好了爐子。
辦公室里堆滿了各種農(nóng)機樣品,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陳樾小心地繞過一臺微型柴油發(fā)動機,在辦公桌前坐下。桌上擺著一份新到的《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著毛熊領(lǐng)導(dǎo)人赫魯曉夫即將訪華的消息。
"家電..."陳樾喃喃自語,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他翻開筆記本,在新的一頁寫下"洗衣機、電冰箱、電飯鍋..."等十幾個家電名稱。墨水在紙上暈開,像一朵朵小花。
老周是第一個進來的,這個四十多歲的八級技工手里拿著一個變形的橡膠圈:"陳工,您看這個密封圈,工作溫度超過60度就變形..."
陳樾接過橡膠圈,對著燈光看了看:"改用丁腈橡膠試試,配方比例調(diào)整到..."他在紙上寫下一串數(shù)字,"耐溫能到80度。"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解決問題,等最后一位技術(shù)員離開時,窗外已經(jīng)漆黑一片。小張端來晚飯——兩個玉米面窩頭和一碗白菜燉粉條。
"陳工,您得注意身體。"小張看著陳樾狼吞虎咽的樣子,心疼地說,"這都晚上九點了..."
陳樾擺擺手,咽下嘴里的食物:"今晚我要熬夜畫幾個圖紙,你去宿舍給我拿條毯子來。"
等小張走后,陳樾鎖上門,拉上窗簾。他閉上眼睛,意識沉入系統(tǒng)空間。藍色的光幕在眼前展開,顯示出各種家電的三維結(jié)構(gòu)圖。這些都是他在前世見過的普通家電,但需要根據(jù)這個時代的技術(shù)條件進行改造。
"電機功率不能太大...材料要常見...結(jié)構(gòu)要簡單..."陳樾一邊嘀咕,一邊調(diào)整著設(shè)計參數(shù)。系統(tǒng)提供的優(yōu)化方案中,很多精密零件都被替換成了這個時代能加工的簡易版本。
天亮時分,小張來敲門,發(fā)現(xiàn)陳樾趴在桌上睡著了,臉壓在一張洗衣機設(shè)計圖上,留下淺淺的印子。桌上散落著十幾張圖紙,每張都畫得密密麻麻。
"陳工!醒醒!"小張輕輕推他,"您怎么又通宵..."
陳樾猛地抬起頭,眼睛布滿血絲:"幾點了?"
"七點半。"小張遞上熱毛巾,"部里來電話,說毛熊代表團明天就到,要您準備接待。"
陳樾擦了把臉,精神一振:"正好!把這些圖紙都收好,我要親自向部長匯報。"
二月的四九城,寒風刺骨。陳樾裹著厚厚的棉大衣,站在火車站臺上跺著腳取暖。遠處傳來汽笛聲,一列掛著毛熊國旗的專列緩緩進站。
"記住,"部長低聲叮囑,"重點介紹農(nóng)機和鉆井設(shè)備,家電的事看情況再說。"
陳樾點點頭,眼睛卻一直盯著緩緩打開的車門。第一個走下來的是個高大的毛熊人,留著濃密的大胡子,胸前掛滿勛章。
"這位是毛熊輕工業(yè)部副部長伊萬諾夫同志。"翻譯介紹道。
握手時,陳樾注意到伊萬諾夫的目光一直往他身后的展品區(qū)瞟。那里整齊地擺放著各種農(nóng)機具,但在角落里,小張正帶著幾個工作人員拆箱——那是他們連夜趕制的家電樣品。
歡迎宴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酒過三巡,伊萬諾夫終于忍不住了:"陳同志,我聽說你們開發(fā)了一些...家用電器?"
陳樾裝作驚訝的樣子:"您怎么知道的?那只是些小玩意兒..."
"能讓我看看嗎?"伊萬諾夫的眼睛閃閃發(fā)亮,"我們毛熊家庭主婦也需要解放雙手啊!"
第二天,在臨時布置的展廳里,毛熊代表團成員圍著一臺簡易洗衣機嘖嘖稱奇。這是用搪瓷內(nèi)膽和木制外殼組成的半自動洗衣機,靠一個小型電動機帶動。
"這個...真的能洗干凈衣服?"一位毛熊女專家懷疑地問。
陳樾微笑著示意小張演示。小張往內(nèi)膽里放了三條臟毛巾,倒入熱水和肥皂粉,然后接通電源。電動機發(fā)出嗡嗡的響聲,內(nèi)膽開始旋轉(zhuǎn)。
"只需要二十分鐘。"陳樾看了看手表,"而且耗電量很小,普通家庭電路就能承受。"
二十分鐘后,當小張拿出干干凈凈的毛巾時,毛熊代表們爆發(fā)出一陣驚嘆。伊萬諾夫迫不及待地問:"產(chǎn)量多少?我們要一千臺!"
"還有這個。"陳樾掀開旁邊一個木箱,露出一個金屬外殼的電飯鍋,"自動煮飯,不會糊鍋。"
接下來的展示簡直成了搶購會。毛熊代表們對每樣家電都愛不釋手:
- 用煤油燈原理改造的安全電暖器
- 帶機械定時器的簡易電烤箱
- 手動充電的剃須刀
- 利用熱管技術(shù)的節(jié)能電熨斗...
"這些設(shè)計太巧妙了!"伊萬諾夫拍著陳樾的肩膀,"用最簡單的技術(shù)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精神!"
簽約儀式上,鋼筆在合同紙上沙沙作響。陳樾站在一旁,看著毛熊人簽下一筆又一筆訂單:洗衣機五千臺、電飯鍋一萬個、電暖器兩萬臺...
"陳同志,"伊萬諾夫握著陳樾的手說,"莫斯科見!我們還有很多合作機會!"
回到奉天,陳樾立刻召集了各廠負責人開會。寬大的會議室里煙霧繚繞,十幾位廠長擠在一起,傳閱著毛熊的訂單。
"老李,洗衣機交給你們紡織機械廠。"
"電飯鍋由五金廠負責。"
"電暖器給鍋爐廠生產(chǎn)..."
陳樾像下棋一樣分配著任務(wù)。有人提出困難:"陳工,電動機供應(yīng)跟不上啊..."
"沈陽電機廠已經(jīng)擴產(chǎn)了。"陳樾翻開筆記本,"每月能提供五萬臺小型電動機,優(yōu)先保證出口訂單。"
散會后,小張憂心忡忡地問:"陳工,咱們自己老百姓還用不上這些家電呢..."
陳樾神秘地笑了笑:"別急,等出口賺了外匯,國內(nèi)價格就能降下來。"
三月,第一批家電生產(chǎn)線在奉天投產(chǎn)。陳樾幾乎住在了工廠里,每天在各個車間穿梭。在洗衣機裝配線上,他親自示范如何調(diào)整皮帶松緊度;在電飯鍋車間,他教工人怎樣檢測溫控器的靈敏度。
"這個焊點不夠牢固。"陳樾戴著電焊面罩,指著內(nèi)膽的一個接縫,"要多加兩個焊點,否則長途運輸會開裂。"
年輕的焊工小王緊張地點頭,手里的焊槍都有些發(fā)抖。陳樾拍拍他的肩膀:"別緊張,我教你。"說著接過焊槍,動作嫻熟地在金屬接縫處點了幾下,濺起耀眼的火花。
五月,全國各地陸續(xù)建起了家電分廠。陳樾坐著他的"貓貓車"四處奔波,從東北到華南,指導(dǎo)廠房建設(shè)和生產(chǎn)線布置。這輛全地形車的后座上總是堆滿圖紙和樣品,副駕駛位置固定著一臺軍用無線電,隨時與各地保持聯(lián)系。
在武漢的一家新建工廠,陳樾發(fā)現(xiàn)電烤箱的發(fā)熱管合格率很低。
"鎳鉻合金的純度不夠。"他拿起一根發(fā)紅的發(fā)熱管仔細觀察,"去找冶金局的張工,就說我要用他們新研發(fā)的那批材料。"
廠長老劉撓著頭:"可那批材料是計劃分配給..."
"就說是我說的。"陳樾斬釘截鐵,"民用優(yōu)先,這是上面的新精神。"
六月,第一批家電通過滿洲里口岸運往毛熊。同時,東南亞各國的訂單也紛至沓來。在廣交會上,泰國商人圍著電風扇樣品嘖嘖稱奇;馬來西亞代表對簡易冰箱愛不釋手;新加坡客商則看中了造型精美的電熱水壺...
"這個...真的能自動斷電?"一位緬甸商人指著電水壺的溫控器問。
陳樾親自演示:當水沸騰時,蒸汽推動一個小機關(guān),啪的一聲切斷了電源。圍觀的外商們發(fā)出陣陣驚嘆。
"我們要五千臺!"
"給我們優(yōu)先供貨!"
"價格好商量!"
簽約臺上,鋼筆的沙沙聲此起彼伏。小張忙著給各國代表遞茶倒水,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七月的一天,陳樾正在辦公室審核月度報表,部長突然打來電話:"樾啊,有個重要任務(wù)交給你。"
原來,通過家電出口賺取的大量外匯,國家決定大量進口糧食。陳樾被任命為技術(shù)顧問,負責檢驗進口糧食品質(zhì)。
"記住,"部長在電話里強調(diào),"質(zhì)量第一,價格第二。我們要對老百姓的肚子負責。"
接下來的幾個月,陳樾帶著他的團隊跑遍了全國各大港口。在天津港,他們檢查鷹醬小麥的含水量;在湛江港,他們抽樣檢測泰國大米的碎米率;在大連港,他們化驗澳大利亞面粉的蛋白質(zhì)含量...
"這批小麥有輕微霉變。"陳樾捏著幾粒麥子對小張說,"通知商檢局,整船扣下。"
加拿大商人急得直跳腳:"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我們可以降價10%!"
"不行。"陳樾態(tài)度堅決,"一粒發(fā)霉的糧食也不行。"
當晚,他在港口倉庫里通宵工作,親自監(jiān)督工人一袋一袋地檢查。天快亮時,小張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餛飩:"陳工,您歇會兒吧,眼睛都熬紅了..."
陳樾搖搖頭:"糧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馬虎不得。"
到1959年底,全國共進口糧食近億噸。這些糧食被秘密儲存在全國各地新建的糧倉中。陳樾設(shè)計的"四防"糧倉(防潮、防鼠、防霉、防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元旦前夕,陳樾站在天津港的碼頭上,望著最后一船進口小麥緩緩靠岸。寒風呼嘯,但他的心是熱的。小張給他披上軍大衣:"陳工,回去吧,部里還等著您匯報呢。"
陳樾點點頭,轉(zhuǎn)身走向等候已久的吉普車。身后,起重機正把一袋袋小麥卸下船,工人們喊著號子,熱火朝天地工作著。這些糧食,將是來年困難時期的重要保障。
回到四九城,總結(jié)會議上,部長握著陳樾的手說:"你今年立了大功啊!家電出口賺外匯,糧食進口保民生,這才是真正的'兩條腿走路'!"
陳樾謙虛地笑笑:"都是同志們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
走出會議室,四九城城飄起了雪花。陳樾站在窗前,望著銀裝素裹的城市,思緒萬千。這一年的努力,或許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遠處,1960年的鐘聲即將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