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躍進做事情不喜歡拖拉,回家徹底洗了個澡后,吃完飯便跟老爺子在餐桌上,對著面各寫各的。
他寫的是這次實戰擴演報告,將這次實戰模擬當成一種比較理想化的戰術模型,套入到現實的戰場上,用各種武器和設備輔助。他還特別分析了下兩國的關系,如今已經不是那人人自危的十年,只要他出發點是好的,加上這次演練的漂亮。
相信這篇報告一定能引起上面的注意,提前進行部署和提防,減少犧牲。
而老爺子則寫退休申請書,順帶還有這些年的工作總結等。
忙完這些,老爺子便開始一點點指揮著葉班長他們收拾家里的東西,用不著的就左鄰右舍分一下,需要帶走的,則一包包往京都郵寄。
知道施老要退下來,附近的老伙計們,已經排好了場,今天在我家吃,明天去他家。
“媽,”齊躍進學習累了,出去捉了一鐵桶的河蝦,拎到了五姐家。“這些蝦清蒸就行,再配點調料。你們留下點,剩下的我帶走。
我爺晚上要去人家做客,正好端一盆蝦。”
齊老太從屋里走出來,探頭一瞧,“這蝦個頭可真大啊!現在天氣涼了,咱吃一半、晾曬一半,得慢慢準備冬天的吃食了。
家里人多,而這邊的冬天還長,得準備老多了……”
齊躍進笑著攬住絮絮叨叨老太太的肩膀,小聲說道:“媽,咱們今年不在東北過冬。
老爺子寫了退休申請,批準也就個把星期的事。到時候我們跟他去京都。
走之前,我給五姐多捕撈些河鮮,讓她晾曬起來慢慢吃。”
“這么突然啊?”齊老太愣了下,就連戴著老花鏡會看報紙的齊老爺子都從鏡子上面瞅他。
“上面想恢復高考,這事一提上日程,實施起來就很快了,”齊躍進小聲說:“爸媽,這幾天你們收拾下東西,咱們一起去京都。
等到了京都,我問問徐主任有沒有門路,讓姐姐和姐夫們拿個高中畢業證。
估計只要他們能夠通過測試,再花點錢,就能辦妥!
別到時候,姐姐和姐夫們因為學歷被卡住,那不是白用功了兩年?”
齊老太跟著緊張,“這么簡單嗎?你們姐弟九個都成為高中生?”
之前她就聽兒子的,讓閨女和女婿們發狠了學,并沒指望他們拿到高中學歷。
齊老爺子拿報紙的手也微微發顫,語調倒是沉穩:“不簡單了,許多人家沒有門路沒有足夠的錢票,當然辦不下來了。
只要咱家孩子是真材實料的,誰不樂意來個順水推舟?”
“你顯擺會說成語啊?”齊老太瞪了他一眼,看向齊躍進:“我們去了京都,就住那了?不回津市了?”
“嗯,那可不,我得給你們養老呢。自然是兒子在哪里,你們老兩口在哪里!”齊躍進笑著點頭。
“哎呦,那我們不就是京都人了?”齊老太高興地拍腿,“過年的時候,咱們一定回老家好好顯擺下。我家寶弟多有出息!”
齊躍進笑著揚起下巴,“那到時候咱們就住在和平路上的那套房子,將爺奶接過來住幾天。
市里過年氛圍濃,出去買東西坐車也方便。”
“那,咱這叫不叫衣錦還鄉?”齊老爺子蹦出句。
“每季咱們都做幾套衣服,穿的光鮮亮麗地回老家,就叫做衣錦還鄉、榮歸故里,”齊躍進點點頭。
說得齊老太和齊老爺子更坐不住了。老人嘛,就愛面子!
齊躍進去寧家送蝦的時候,也提了一嘴。
“躍進,你們什么時候走?這次離開,就不回來了?”寧母當即就紅了眼眶。
他們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了,閨女和女婿一家卻要去京都。
齊躍進抿著唇點頭,小聲地說:“爸媽,我跟涵涵還年輕,只要有機會肯定要參加高考上大學的。
為了等待這個機會,我們都苦學兩年多了。
不過,我們在京大附近買了房子,要是爸媽想我們了,可以隨時來看我們。
又或者我們給你們養老!”
寧母看看寧父,又看向懷里兩歲的年年,滿臉的糾結和不舍。
寧父笑著拍拍她的肩膀,“蘇藍,你的八寶辣醬是不是做好了?給躍進拿幾罐,讓施老拎著給大家伙兒嘗嘗鮮。”
寧母哎了聲,將年年放下來,去廚房拿了六罐,用網兜給裝好。
看著齊躍進離開的背影,寧母忍不住抹淚。
寧父往年年手里塞了塊糕點。小家伙老實地坐在沙發上埋頭啃著。
走到寧母身邊,寧父好笑地拿出手帕給她擦淚。
寧母瞪了他一眼趕忙躲開,慌張地左右瞧了下,這才拽過手帕自己笑著擦淚:“都是當爺爺的人了,咋還在外面還這么不穩重?”
“你還說我,你當奶奶的不一樣跟年輕那會兒般,愛哭鼻子?
蘇藍,你舍不得咱閨女和外孫女?那還不簡單,我們也能去京都。”
“一年去個把月,和現在住得近天天見,能一樣嗎?”
寧父沒接話,轉身去屋里,再出來時手里拿出一封信,“打開看看!”
寧母接過來,光是看到封面就愣住了,“京大來的?”
心里有了猜測,她趕忙打開將信拿出來一個字一個字地看。
寧父笑著解釋道:“這京大的雷副校長不知道從誰那里打聽到我,想要聘我去教書。
之前我想著咱們倆說好了,退休幫著兒女看孩子,所以我收到信后,沒跟你說。”
信上雷副校長言語誠懇地將學校的情況給說了,那十年對京大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各個學院的老師要么數量不足,要么品質不夠。
為了讓京大成為整個京都乃至全國的名牌大學,就不能有絲毫的敷衍,每個學院的教授得精挑細選,把基調給定下來!
那雷副校長為了表示誠意,表示只要他去報到,單位肯定會給他安排四室兩廳的家屬樓,還有三個工作名額,工資和福利也是按照院長級別的來。
“老寧,你不是不喜歡單位里的勾心斗角嗎?”寧母好奇地問道。
“那時候我們得縮著肩膀做人,什么話都不敢說,而且學校已經不是教書育人的地方。
我們沒必要為了那點工資,將自己再次放到危險的環境里。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那四個人被連根拔起,一切都在慢慢恢復秩序。
如今國家需要我們,那咱們這些老骨頭,再奮斗一二十年,才對得起寧家祖訓和幾代人的積累,”寧父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