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躍進湊到小老太的身邊,給她捶背笑道:“奶,您這不是傷了我們家的心嗎?
我們在京都住四合院呢,一想到您跟我爺還在鄉下,日子過得艱苦,我們吃不好睡不香的。
但凡知道咱們情況的,都得戳我爸媽的脊梁骨。
您就為了我家考慮,也得住在那里啊。”
齊老太奶好笑地扭頭瞪他,“真舍得啊?”
“咋不舍得?房子是給爺奶養老的,還在我名下呢,”齊躍進點頭,看向齊大爺,“大爺,這些年您跟大娘沒少幫襯我家。
往后我也給您和大娘養老,今兒個我將話撂在這里了。
只要我爺、奶、大爺和大娘在的一天,這房子就給你們免費住。
你們身體健康、心情舒暢,那房子你們是外租、自家用還是讓小輩跟著,都由你們決定。”
這次輪到齊大爺和齊大娘驚住了。還有他們的事?
城里人尚且還重男輕女呢,村子里的活重,更是需要男丁給擔起來,更何況誰家沒個男孩兒,會被人欺負死。
齊大爺和齊大娘一輩子沒有兒子,腰桿都挺不直,是真將齊躍進當兒子疼,哪怕他們有閨女,可得了什么好東西,他們也是下意識先給齊躍進留著呢。
他們只一味地付出,求的不過是等他們百年后,棺材前有個男丁摔盆,卻從沒想過會享他的福。
“這,寶弟啊,我跟你大娘咋配住這么好的房子呢?”齊大爺紅著眼眶搓著手。
齊大娘也嘆口氣,別說那么好的房子了,他們申請的宅基地都隔三差五被人惦記呢。
說他們沒有兒子,過上一二十年腿一蹬,還不是歸于村里,繞那么大彎子干啥,還不如直接給出去!
“大爺,您說啥呢?您跟大娘在村子里被人欺負,往后您侄兒離得遠,可沒法給您撐腰。
我爺奶倆老人住那套房子,你們不去伺候著?還是說,因為你們不想住,拖著我爺奶享福?”
齊老太奶笑著直接拍板了:“對,我大孫子孝順我們的房子,必須得住!”
“奶,趁著我們開車來的,要不咱今兒個就搬家?
只帶著值錢的玩意兒,家里啥都有呢,缺少的再添置點就夠了。”齊躍進搖著小老太的胳膊。
齊老太奶哪里受得住這個?連連應下來。
家里人多,每個人搭把手,就將巴士車里、車后和車頂給裝滿了,被褥占大半,其他的就是鍋碗瓢盆筐簍壇等等。
齊躍進和齊老爺子去村委將手續辦好,放了一掛炮,連人帶物拉了足足三趟呢。
等安頓好,已經是初三了,陽歷二月中旬,進入六九了,天氣已經不如之前寒冷,中午的陽光開始散發暖意。
齊老太爺跟齊大爺蹲在屋檐下,琢磨著開春院子里種些什么菜,“城里啥都要錢要票,這個院子利用好了,咱們吃菜不花錢。”
齊躍進領著璨璨挨著他們蹲下,捧著個烤地瓜啃。他怎么不清楚他們在愁什么。
齊大爺退休比較早,退休金不多每個月也就三十多塊,而這很有可能是他們四個老人唯一收入了。
以前他們在村里下地賺工分,交完公糧后分得糧食,不僅不用花錢,收成好的時候,村里還發錢呢!
城里人每個月按照年齡有不一樣的供應糧,卻得花錢買,粗糧細糧搭配著吃。
這種思想觀念不好扭轉。
他眸子微動,啃完地瓜,將小丫頭丟給幾個老太太玩,便出門轉了圈,回來帶了一隊人馬開始干活!
“寶弟,你這是要干啥?”聽到動靜,大家都圍上來問道。
齊躍進笑笑,沒有回答他們的話,反而跟領隊的開始比劃:“哥,你看能將一樓的樓梯給隔出去,另開個門不?
這樣人能不經過屋里的一樓,直接上二樓……二樓隔開一半,這一半開個樓梯直通一樓。另外一半是從外面上樓,還能通三樓……一樓這兩間都弄個大通鋪……”
領隊立馬明白過來,“就是外開個門,二樓隔開,蓋個樓梯,再砌倆大通鋪唄?”
齊躍進點點頭:“不愧是專業人士,一聽就明白!”他又將自己的想法細說了下,爭取安全、便捷、浪費少。
“行,活不算多,兩天多就能搞定……”
領隊了解了他的需求,立馬帶人開始干活。
齊躍進這才跟齊老太奶他們說道:“奶,以后一樓和這半個二樓,給咱們自家人住,剩下的二樓和三樓外租出去。
這里是市里租金貴,而且咱們咱家的房屋寬敞干凈,一間租金四五塊,多得是人搶著租。
二樓有四間屋子,三樓有八間,十二間屋子一個月有五六十塊錢呢!
這是我給爺奶的零花錢,想吃啥就買啥,你們辛苦了一輩子,該好好享兒孫福了。”
齊老太生怕齊老太奶他們客氣,湊到小老太耳邊嘀咕,“媽,咱家大黃魚還很多,換了錢都沒法拿到明面上花。
你們正好借著收租,大大方方花錢。你們吃好穿好玩好,我們才安心在京都。”
齊躍進也在另一側嘀咕,“奶,兩根大黃魚都能在京都買四合院了。
租金您拿著,隨便補貼哪個小輩,但是您只能補貼一半的錢,另一半得花在您和爺身上。
你們手里有錢,小輩們才會孝順……”
齊老太奶摸了摸胸口的半塊大黃魚,也是,他們是有家底的,有錢不花還不如沒錢呢。
她咧嘴笑著應下,心里卻琢磨花一半,給寶弟存一半。每個月二三十塊的零花錢,也很多了,都快趕上老大的退休金了!
這邊裝修著呢,齊躍進天天出去,不過幾天時間,他已經跟附近巡邏隊長稱兄道弟了,還將那十二間房子租出去了。
租戶都是良善講理還干凈講究的人。
他們初八回京都,離開前,齊躍進還叮囑齊老太奶,“奶,我們家的那三間屋子您平時給鎖上,誰都別給住。
剩下的屋子,留給姑和姐姐他們走娘家的時候住……要是誰動了不該有的心思,您就跟我說,這是姑和姐姐們的退路,卻不能被他們婆家算計……
街上的巡邏隊,我都打好關系了,讓他們時不時照顧下咱們家……
咱們一樓留出兩間,就是我讓人砌大通鋪的,專門留出來給村里人歇腳,尤其是來這邊念高中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