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郭榮那嚴肅的表情,郭宗訓瞬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連忙也坐了起來,欲言又止:
“爹爹,孩兒……”
原來,郭宗訓所講的故事正是以趙匡胤為原型改編的。
而這本就是他之前在等待郭榮時精心設計的,為的就是引起郭榮的重視與警惕!
故事名為《銅雀臺兵變》:
話說大雍王朝末年,天下分崩,藩鎮割據,戰火連綿不休。
雍景帝寧昊天登基時,年僅二十五歲,卻已是一位胸有丘壑、目光遠大的君主。
他深知王朝積弊,銳意革新,立志要平定亂世,重現盛世榮光。
而在他麾下,有一員將領,名叫蕭靖,正是助他實現抱負的左膀右臂。
蕭靖出身寒微,早年只是邊境軍鎮的一名普通士卒。
寧昊天尚未登基時,曾在一次巡查邊境時遭遇伏擊,蕭靖不顧個人安危,率領少數親兵死戰,最終護得寧昊天周全。
自此,寧昊天便對蕭靖刮目相看,認定他是可塑之才。
寧昊天登基后,立刻提拔蕭靖為自己的心腹將領,蕭靖也確實不負所望,他沉穩果敢,用兵如神,更難得的是,他為人謙和,體恤士卒,在軍中威望極高。
寧昊天對他愈發信任,屢屢委以重任,甚至在自己御駕親征時,讓蕭靖留守京城,掌管禁軍。
“蕭靖,孤知你忠勇,這京城的安危,孤就交托給你了。”
每次出征前,寧昊天總會拍著蕭靖的肩膀,語氣懇切。
蕭靖也總是單膝跪地,無比恭順地回答:“臣定當粉身碎骨,不負陛下所托!”
他說到做到,幾次京城危機,都是他力挽狂瀾,確保了后方安穩。
寧昊天對他的信任,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在朝中有人進言,說蕭靖兵權過重,恐有不測時,寧昊天都一概置之不理,反而斥責進言者挑撥君臣關系。
然而,在這份君臣相得的表象之下,蕭靖的心中,卻早已悄然埋下了野心的種子。
雖然他知道寧昊天對他有知遇之恩,但野心的種子一旦被種下,就再也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生根發芽。
他利用寧昊天的信任,一步步攀升,從普通將領到鎮國將軍,再到天下兵馬大元帥,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他也在暗中積蓄力量。
他廣結善緣,對麾下將領恩威并施,提拔那些出身寒微卻有才能的軍官,讓他們對自己死心塌地。
他又與朝中一些不得志的官員暗中往來,許諾他們未來的榮華富貴。
他做得極為隱秘,從未讓寧昊天察覺分毫。
在寧昊天眼中,蕭靖始終是那個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得力干將。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
寧昊天在一次親征中染病,回京后病情日漸沉重。
他自知時日無多,便將蕭靖召到病榻前,將年僅十歲的太子寧辰托付給他。
“蕭靖,孤...孤怕是不行了。恒兒年幼,大雍的江山,就拜托你多費心了。”寧昊天氣息微弱,緊緊握著蕭靖的手。
蕭靖眼中含淚,哽咽道:“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所能,輔佐太子,守護大雍!”
可寧昊天并不知道,他之所以會病,正是蕭靖暗中指使人下了毒!
寧昊天駕崩后,太子寧辰登基,是為少帝。
蕭靖以顧命大臣的身份,總攬朝政,權勢達到了頂峰。
他本可以像諸葛孔明那般,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仍殫精竭慮輔佐少主,以報明主寧昊天的知遇之恩!
可他的野心讓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想著如何再進一步!
他心中很清楚,少帝年幼,主少國疑,這是他的優勢。
但如果直接起兵篡位定會被天下之人永遠唾棄,甚至可能導致奪權后也無法穩定他的統治。
所以,他不得不精心謀劃!
不久后,北方的蠻族部落趁機入侵,邊關告急。
朝中大臣紛紛上奏,請求蕭靖親自率軍出征。
他假裝推辭了幾番,最終“勉為其難”地接受了任命,率領大軍北上。
可沒人知道,所謂的北方滿足入侵,邊關告急,這一切根本就是他和他的勢力精心謀劃的假軍情。
目的就是為了順利帶出大軍!
大軍行至銅雀臺時,天色已晚,蕭靖便下令在此扎營休整。
當晚,蕭靖的心腹將領趙虎等人,暗中聯絡了一批早已被蕭靖收買的軍官,在軍中散布流言,說少帝年幼,朝中奸臣當道,大雍江山危在旦夕,唯有蕭元帥登基稱帝,才能挽救危局。
第二天一早,趙虎帶著一群將領,手持兵器,闖入蕭靖的大帳,齊聲說道:“元帥,如今國無長君,奸臣當道,我等愿擁立元帥為帝,以安天下!”
蕭靖故作驚愕,連連擺手:“爾等這是何意?我受先帝重托,輔佐少帝,豈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趙虎等人卻不由分說,將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龍袍披在了蕭靖身上,然后齊齊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帳外的士兵也早已被煽動,紛紛高呼萬歲。
蕭靖“無奈”之下,只得“順應天意”,接受了眾人的擁戴。
蕭靖率軍回京后,罔顧先帝寧昊天的恩情,逼迫少帝寧辰禪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晟”。
為了維護他的名聲,他沒有殺害寧辰,而是將他封為“雍王”,軟禁在京城。
可暗中卻讓人給寧辰下毒,導致寧辰不到二十歲就“病故”了!
而對于那些忠于寧昊天的大臣,蕭靖同樣表面饒恕他們,可暗地里卻不斷迫害,讓那些大臣不是死于意外,就是突然病死……
這當然不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原版故事!
為了到達他想要的效果,自然也做了一些“藝術加工”。
至于郭榮一眼就能看出故事里的蕭靖就是趙匡胤,郭宗訓對此也一點都不意外!
畢竟郭榮可是“五代第一明君”!
而且這里只有他們父子倆,沒有外人,他并不擔心這個故事會傳到趙匡胤耳中。
反正他擺明了是要手撕趙匡胤的!
雖然不能敵意太重,但只要控制好分寸,別逼得太急,他也不怕趙匡胤感受到自己的些許敵意。
只是他沒有想到老爹郭榮竟然會如此生氣。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
要么承認自己說的就是趙匡胤,然后苦口婆心勸諫老爹郭榮。
要么打死不認賬,堅決否認蕭靖是趙匡胤,就說這是夢里娘親說的故事,他只是復述出來!
就在郭宗訓猶豫之際,郭榮突然開口了。
他的臉色無比陰沉,聲音也低沉得可怕:
“說,是誰讓你如此編排趙匡胤的?”
“按照你的這個故事,那寧昊天就是朕咯?”
“你是說朕會病死,然后趙匡胤會奪權篡位?”
“難怪,難怪你會如此照顧朕,不僅調理朕的飲食和作息,甚至還要推行內閣,幫朕減輕工作負擔!”
“怎么,你是怕朕和故事里的寧昊天一樣病死?”
“不對,你故事里寧昊天是被蕭靖毒死的……”
見郭宗訓不說話,郭榮怒意更盛:
“還不老實交代?”
“到底是誰讓你這么編排的?”
“你若不說,朕立刻讓人把你送回京城,削去梁王,貶為平民!”
見郭宗訓還是沒有說話,郭榮直接從龍榻上下來,厲喝道:
“來人,立刻把郭宗訓遣送……”
此時,腎上腺素瘋狂分泌,腦細胞全都進入最高的活躍度,郭宗訓的大腦如同極速運行的CPU,隨時都有可能過載爆掉!
他萬萬沒想到郭宗訓會有如此大的反應,看樣子明顯是要動真格的!
這一刻,他似乎又感受到了什么叫“最是無情帝王家”!
漢武帝殺太子劉據、唐太宗流放太子承乾。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謀廢殺太子李忠、李弘、李賢!
康熙帝廢黜太子胤礽,將其圈禁至死……
這一樁樁一件件,可都是活生生的慘案啊!
自己絕不能落個這樣的下場,趙匡胤都還沒除掉呢!
可郭榮為何會如此生氣呢?
是覺得自己咒他死?
還是覺得自己在挑撥離間,在他面前玩弄權術,心術不正?
抑或是覺得自己受人指使,成為了別人對付他的工具?
管不了那么多了!
郭宗訓連忙將渾身的演技發揮到極致,哭求道:
“爹爹,你別生氣……”
腦海里卻仍在以最快的速度思考到底選擇哪條路:
若承認是自己編的,郭榮只怕會認定自己心術不正,故意挑撥離間!
可如果打死不認,再繼續以娘親托夢為由,以老爹現在勃然大怒的狀態,只怕也不會相信。
而且這個借口已經用了很多次了,再繼續用只怕會適得其反……
完蛋了!
沒想到自己的第一個大危機竟然會來自老爹郭榮!
要怪就怪郭榮太相信趙匡胤了!
唉、看來自己這一步真的是冒失了……
突然,他眉頭一挑,當即爬到地上跪下,緊緊抱著郭榮的大腿,撕心裂肺地大哭了起來:
“孩兒知錯了,孩兒老實交代,爹爹別生氣了,孩兒一定老實交代……”
郭榮皺了皺眉:“說,到底怎么回事?”
郭宗訓再次突破自己演技的極限,抬起他那張涕淚交加的小臉,一臉無辜、委屈地看向郭榮,像是一個被驚嚇過度的小貓:
“爹爹,其實這個故事是姨母告訴我的,說是從外公那里聽到的……”
“正好娘親托夢,幫孩兒開竅,孩兒便自以為這兩件事有關聯,所以才……”
郭榮眉頭緊皺,沉聲道:“金環?不對,你說是從你外公那里聽來的?”
“你確定?”
郭宗訓再次大哭道:“爹爹,孩兒若有半句假話,不得好死,天打五雷轟……”
呸呸呸!
反正原主已經無了,我是郭斌,不是郭宗訓!
“爹爹別生氣了,孩兒知錯了,孩兒做這一切也都是為了替娘親照顧爹爹,幫爹爹分憂啊!”
“求爹爹別把孩兒送回京都,求爹爹讓孩兒留在您身邊,求求您了……”
“孩兒再也不敢亂說了,這故事真的是姨母從外公那里聽來,然后說給我聽的……”
對不住了,我的好外公!
這種情況下,我只能禍水東引了……
郭榮皺了皺眉,似乎在猶豫著什么。
良久,他突然說道:“好了,你自己睡吧,朕有事,就不陪你睡了!”
說罷,便直接拂袖而去。
看著郭榮離去的背影,郭宗訓長舒一口氣:
總算是應付過去了……
他緩緩起身,坐到床邊,一股莫大的沮喪感瞬間涌上心頭。
唉,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良久,他突然眼前一亮,似乎又明白了什么,嘴角不禁上揚了起來:
老爹啊老爹,我好像已經知道你為何如此了……
——————————————
說明:
1、郭宗訓的外公正是五代十國時期鼎鼎大名的符彥卿。
符彥卿(公元 898年-公元 975年 7月)是五代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出身將門,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五朝,戰功卓著!
他的兩個女兒都成為柴榮的皇后(大符皇后與小符皇后),另外一個女兒便是趙匡義的皇后。
2、作為郭宗訓的親外公,而且還是柴榮去世前安排的一大制衡力量,符彥卿率領符氏集團卻并沒有反抗趙匡胤篡位。
而是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后,馬上上表稱“萬歲”,表達擁戴的忠心。
趙匡胤也對符彥卿進行了加封,建隆元年(960年),加符彥卿為守太師,建隆三年(962年),又晉升符彥卿為守太師兼中書令、上柱國、魏王,賜誓書鐵券。
符彥卿去世,趙匡胤為其輟朝三日,下詔由官府負責辦理其喪事,甚至追謚 “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