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啊,她是真的沒想到,居然有女子能夠打動護國寺首座弟子的佛心,讓他不惜代價的,想要送整個后宮的女子上路,也要保護自己心愛的人。
若不是她收買的佛堂小徒弟,拿到如意結和信封殘片,她還不信呢。
這樣的愛真是偉大啊,偉大到摧毀自己的信念,不顧惜無辜之人的性命,也要給自己的愛人墊腳鋪路。
既然對方有這樣的心思,也怪不得韓舒宜謀求報復了。
愿賭服輸。
不過,到底是何等絕色,能夠撼動首座弟子的心腸,她還真的有些好奇呢。
可惜慧鳴深知,這樣的來往對該女子不利,把人捂得嚴嚴實實,就算順著線索,搜尋遍后宮,也沒找到是誰。
韓舒宜只能暫且作罷,脫了眼前的困局就好。
*
傍晚。
有個小太監鬼鬼祟祟的爬到一塊假山上,揭開一塊磨盤大的石頭,看看里面有沒有什么東西。再次一無所獲后,小太監折返,回去稟告主子。
這已經是第三次沒有任何信息了。
也是看在豐厚的賞錢上,又沒有危險,小太監才愿意走這么一趟。
回去后,他報告了消息,主子嘆口氣,“知道了,這是賞錢,以后不用去了?!?/p>
小太監拿著賞錢,美滋滋的走了。
福容華望著鏡中自己,容顏憔悴,周身簡素,只穿著一身清灰色的素衣。
她低沉聲音道,“何苦呢?還把自己折了進去,又一點助益都沒有?!?/p>
對她的幕后之人一點損傷都沒有,還傷了自個。
但若要福容華斷然訓斥,說對方做的是無用功,福容華也不忍心。
關心則亂。
眼下宮里的閑言碎語傳出來,說不用給常氏閉宮祈福,只用抄經就好,福容華反而是松了口氣。
她知道他策劃的事,失敗了。
輸了反而更好,幕后之人看不上他的價值,便會松手,放過他。
就像她現在,雖然被禁足,卻留下一條性命,何嘗不好呢?
福容華轉動手腕上的佛珠,再次祈福。
只愿在乎的人都平安。
*
常氏鬼魂作祟的事,就這么逐漸平息。
宮妃紛紛抄經,祈禱常氏早日轉世投胎。
不過惠妃心里還是有些不爽,抄經也就是做做樣子。
她平白受了一回嚇,雖然折騰了護國寺的人出氣,但心氣沒那么容易平順。
還指望她抄經?不去踩兩腳,都是她寬容大量了。
韓舒宜換了件家常窄袖,一邊抄寫一邊輕笑,“可這護國寺的經書當真是好東西,有幸一見,我可得趕緊手抄幾卷,贈給家人?!?/p>
要不是這次護國寺理虧,決不肯拿出鎮寺之寶的。等大師開光后,她再轉贈家人,也是一件珍寶。
抬腳進門的皇帝,就聽到她們二人的對話,突然發聲,“兩位愛妃,抄到哪兒呢?”
韓舒宜手一抖,墨汁掉到白紙上,一張紙毀了,她嗔道,“皇上得給臣妾補回來,臣妾白抄了?!?/p>
皇帝尷尬的摸摸鼻子,“好好好,朕來抄?!?/p>
是他沒讓人稟告,突然進來的,倒也聽到兩位愛妃的實話。
韓舒宜從來管得住嘴,不說不該說的話,眼下也不懼,拿起羊毫筆,遞到皇帝手里。
皇帝當起苦力,韓舒宜磨墨,惠妃興致勃勃裁紙,一口氣裁了一大疊,笑盈盈等著皇帝慢慢抄。
皇帝不禁苦笑,嗨,抄吧,也算是盡點心力。
“這些經書抄好,供奉,也愿常氏早登極樂?!表n舒宜真心實意的道。
登了極樂,也免得有人再拿常氏做文章。
皇帝能聽出她語氣里的真誠,又想起母后說,常氏可能是被人害死的事,不禁一陣頭痛。
冷宮偏僻,無人看守,無人證明,導致此事成了一樁懸案。
他也是實在心煩,才想著過來清靜清靜,結果又想了起來。
不過皇帝努力屏退雜亂心思,轉換話題問起三公主,提這個,惠妃明顯多了許多談興,說起小女兒的許多趣事。
就連女兒眼饞別人吃桃子,拿到桃子啃不動,只能拿牙齦慢慢磨,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皇帝聽著三公主養的極好,知道惠妃是上了心養育的,不經意又想起陳美人的胎。
除夕宴飲,陳美人自陳有了身孕,就一直派最好的太醫養著。奈何陳美人身體嬌弱,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疼,吐兩口都要趕緊找太醫來,實在折騰人。
要是像惠妃和賢妃懷胎時這么省心,他也不用煩。
聽出皇帝語氣里的抱怨,惠妃不禁輕嘲。
那是陳美人不知道輕重,拿龍胎爭寵吸引皇帝注意力,殊不知養好身體,養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平安落地,有的是爭寵機會,還差那一會兒嗎?
聊到此處,皇帝突然起了心思,“惠妃,朕瞧你照顧孩子照顧的極好,不如去照顧陳美人的胎?”
一樁重擔突然落到惠妃頭上,把人砸的暈頭轉向。
韓舒宜心里急翻了天,面上卻不露。
照顧別人的胎?功勞沒有,全是苦勞,平安生子是應該的,若是出事,就是辦事不利。
這種燙手山芋,誰沾誰倒霉。
好在惠妃不是昔日的愣頭青了,說話極其婉轉,“皇上能這么說,可見是信任臣妾的能力。不過臣妾也是頭回養,也是摸索著照顧,自己的孩子摔摔打打的,也不妨事。若是經驗不足,養的不好,就擔心了。”
“若是可以,不如交給太后或者皇后娘娘,她們經驗更豐富,更合適呢?!?/p>
照顧后妃的孩子,是皇后職責。要是陳美人住在自己宮里,自己是主位,照顧還說的過去,不然,就是搶皇后的事干。
不過,皇帝能動這樣的心思,說明對皇后,少了信任。
惠妃勾起隱秘的笑意,活該,自食苦果。
皇帝也是說完,才發現自己似乎太不給皇后臉面,淺淺一笑,不提了。
*
宮中,暫時還算平靜,眾人都在忙著抄經,安撫自身。
上次毀了一頁韓舒宜抄的經書,皇帝要賠十頁自己抄的經書。
皇帝都說,“宜卿不去放高利貸,簡直可惜了,這可是翻了十倍的利潤!”
不過架不住愛妃撒嬌打滾,他還是同意了,好不容易抄完,還要親自送去佛前供奉。
放到佛堂后,皇帝本想轉身就走,側殿窗口,卻有一個熟悉的背影一一閃而過。
素心!
皇帝恍惚間,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看錯了,連忙追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