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戰場上,除了碼頭區的幾座倉庫和建筑外,殘余的鬼子都聚集在最后的抵抗核心——一座堅固化學工廠廠房改建的堡壘。
鬼子利用工廠廠房厚重的結構和預先儲存的鋼材、混凝土,澆筑了極其堅固的工事,機槍火力點密布,企圖負隅頑抗。
“大貓2號呼叫炮兵。坐標XXX,XXX。目標為堅固工事,請求重炮支援!”
后方,幾輛“野牛II”150mm重自行火炮緩緩調整炮口。
作為漢斯專門研發的近距離攻堅載具,“野牛II”以II號坦克的底盤為基礎,搭載了一門S.I.G.33型150mm重步兵炮。
“目標確認,高爆彈!一發試射!”
敞篷的戰斗室內,2名裝填手合力用大鐵鉗夾起了重達38KG的半穿甲高爆彈彈頭塞入炮閂。
接著推入發射藥藥包。
作為一款專門針對鋼筋混凝土工事研發的破壞彈,其不僅有一定的穿甲能力,內里還塞入了足足8.6kg的阿馬圖炸藥,其爆炸當量是虎式發射的88mm高爆彈的近9倍。
“放!”
“轟——!”
一枚150mm高爆彈狠狠砸在化學工廠主建筑的外墻上。
劇烈的爆炸聲中,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外墻被硬生生撕開一個巨大的豁口,煙塵彌漫。
“修正,效力射,三發急速射。”
“轟!轟!轟!”
8輛野牛II一齊開火,無數150mm高爆彈狠狠砸在工事和廠房圍墻上。
接著就是驚天動地的爆炸。
這些堅固的工事面對普遍缺少火炮的其他大夏軍隊或許很有用,但面對擁有8門150重炮的方默,不過是讓鬼子們給自己選了個舒服的棺材。
很快,躲在廠區內的數百名鬼子精銳,連同他們的指揮官和工事一起,在150mm重炮的絕對力量面前,被徹底埋葬、汽化。
這毀滅性的一幕,成為了壓垮匯山碼頭鬼子守軍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
殘存的鬼子指揮部成員、水兵、搬運工……
他們看著那沖天而起的烈焰和蘑菇云,聽著無線電里藤田中佐還在歇斯底里地重復著“堅持就有機會,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的囈語,最后一絲抵抗意志徹底崩潰了。
不知是誰先帶的頭,數百名鬼子如同喪家之犬,竟然只留下極少數絕望的士兵斷后,便如同下餃子一般,紛紛跳進了渾濁的黃浦江,拼命向南岸的公共租界方向游去。
他們寧愿去當西方白人的俘虜,也不愿面對那方默第21旅所部那毀天滅地的炮火!
“鬼子跑了!鬼子跳江了!”
“沖啊!拿下碼頭!”
“勝利啦——!!!”
震天動地的歡呼聲瞬間響徹整個戰場!
562團的戰士們如同猛虎下山,吶喊著沖過最后的障礙,踏上了匯山碼頭的土地。
幸存的最后一架霍克III戰斗機在低空盤旋,飛行員興奮地搖晃著機翼。
官兵們沖上碼頭邊緣,對著奔流的黃浦江,對著南岸的公共租界,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槍支和旗幟,放聲高呼。
“大夏萬歲!”
“我們贏了!”
盡管士兵們向黃浦江內瘋狂開火,但依舊有不少鬼子兵游到了對岸,接著被嚴陣以待的租界士兵繳械俘虜。
南岸公共租界內,早已聚集在江邊、屋頂、窗口的無數華人百姓,目睹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幕。
壓抑了許久的情緒如同火山般爆發。
“贏了,我們贏了!”
“大兵哥,好樣的!”
“打死小鬼子!”
歡呼聲、吶喊聲、喜極而泣的哭聲匯成一片,隔著黃浦江,與北岸戰士們的歡呼遙相呼應。
此刻,這是屬于整個大夏所有人的勝利的喜悅!
-----
硝煙尚未散盡的匯山碼頭主建筑前。
方默很會做人。他深知獨吞大功易招人嫉恨的道理。
他特意派人將同樣激動不已的王又平和杜光亭請了過來。
三人并肩站在被炮火熏黑、布滿彈痕的貨棧與被炮火摧毀的起重機前。
三人前面,則是一面被遺棄、沾滿污泥和血跡的鬼子海軍旭日軍旗。
方默抬起穿著锃亮軍靴的腳,重重地踏在膏藥旗上,用力碾了碾,仿佛要代替眾人,將所有的屈辱和仇恨都踩進泥土里。
王又平和杜光亭也毫不猶豫地跟上,三雙軍靴,將象征著侵略和罪惡的旗幟踐踏得面目全非。
然后,方默彎腰,一把抓起那破爛的旗幟,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下,奮力將其拋入了滾滾東流的黃浦江中。
“升——旗——!”
隨著一聲嘹亮的口令,一面嶄新的、象征著勝利榮耀的軍旗,在匯山碼頭最高的旗桿上,迎著江風,冉冉升起!
風吹過,旗幟獵獵作響。
所有浴血奮戰的將士,所有隔江相望的同胞,注視著升起的旗幟。
這一刻,所有的犧牲與堅持,仿佛都凝聚在了這面迎風飄揚的旗幟上!
“敬禮——!”
刷!在場的所有軍官士兵,齊刷刷地舉起右手,向著那面旗幟,致以最莊嚴的軍禮。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扛著一臺老式相機,敏捷地穿過人群,跑了過來。
正是已經成長為一名勇敢戰地記者的林晚秋。
“方旅長,王師長,杜團長,還有各位長官。” 林晚秋大聲喊道,“如此歷史性的時刻,請允許我為英雄們留影。”
方默微微一笑,朝她點了點頭,然后對王又平和杜光亭等人道:“諸位,讓我們與這勝利之地,合個影吧。”
王又平豪爽大笑:“好,正該如此,讓歷史記住今天,記住我們在這里把小鬼子趕下了黃浦江!”
杜光亭也難得地露出了釋然的笑容,整了整自己的衣領。
一番推讓之后,方默站在正中,王又平、杜光亭分列左右,其他參與過進攻的主要軍官也紛紛靠攏過來。
背景是硝煙尚未散盡的匯山碼頭廢墟,是那面高高飄揚在旗桿頂端的旗幟,是奔流不息的黃浦江!
林晚秋屏住呼吸,調整好相機,將鏡頭對準了這群創造了奇跡的軍人。
“大家看這里!一、二、三!”
“咔嚓!”
清脆的快門聲響起,定格了這個必將載入史冊的瞬間——8月22日,滬上抗戰爆發以來,大夏軍隊攻克了鬼子在滬上的最后一處據點,完成了將滬上的鬼子徹底肅清的戰略任務。
而這勝利的中心,赫然便是肩扛將星,在眾多高級軍官的簇擁下,站在C位的年輕旅長——方默。
不遠處,遺落在指揮部內的無線電臺,耳機里隱約還能傳來長谷川清氣急敗壞、絕望癲狂的嘶吼:
“不許撤退,必須堅守!為了天皇陛下……”
然而,這聲音,已被淹沒在黃浦江兩岸山呼海嘯般的勝利歡呼聲中,顯得如此可笑而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