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散去,接下來還是白光。
【恭喜宿主,獲得獎勵:大夏國滬上造克式75mm山炮營(滬造克式山炮12門,配套挽馬,彈藥,滿編360人) X 1】
又是滬造克式山炮營。
雖然性能上不如漢斯制105榴,堪堪和鬼子的四一式75mm山炮打個平手。
但12門75mm山炮的數量優勢明顯,而且彈藥補給可以和國內其他部隊通用,非常適合進行持續性壓制射擊。
抽獎繼續,各種光芒接連閃爍,補充了大量的步兵單位、彈藥和幾個輔助兵種連隊。
就在方默以為這次抽獎即將平穩結束時,又是一道璀璨的金光出現。
【恭喜宿主,獲得獎勵:漢斯II號坦克連(滿編22輛II號坦克,含后勤及車組人員130人) X 1】
“又一個坦克連,還是22輛II號。”
方默的心臟狠狠跳動了一下。
別看II號裝甲不厚,而且主武器是20mm機關炮。
但幾乎所有漢斯坦克都配備了無線電,這是二戰初期漢斯裝甲部隊相比盟軍和大毛的巨大優勢。
有無線電,就能實現排、連、營級的有效實時通訊和協同,這可是實施“閃擊戰”的關鍵技術基礎!
加上之前抽到的PZ.38(t)連和原有的裝甲單位,他手里的坦克數量已經頗為可觀,足以組建一個頗具規模的小裝甲團了!
又是幾發白光和藍光。
最后一發抽獎,輪盤似乎要將所有的運氣凝聚在一起,旋轉得格外緩慢而沉重。
最終,又是一道讓方默眼熱的金光。
【恭喜宿主,獲得獎勵:白鷹機械化裝甲工兵連(滿編150人) X 1】
【單位詳情:全員裝備M1A1卡賓槍、M1911A1手槍。配備M4‘謝爾曼’推土坦克(基于M4A3底盤,配備M1推土鏟) X 2、M31裝甲回收車(基于M3李坦克底盤) X 2、M3半履帶運兵車 X 6、沖鋒舟、便攜式突擊橋、炸藥及全套工程設備若干。】
“這……這是?!”
之前剛開通中級池時,驚鴻一瞥的機械化裝甲工兵連!
白鷹的裝備,而且是43年后才陸續出現的專業工程車輛。
M4推土坦克。
左下是推土饅頭、右下應該是搶救車饅頭
這玩意可是攻堅破障、快速清理戰場、構筑防御工事的神器。
在硫磺島和琉球戰役,這東西大顯身手,它的推土鏟能頂著鬼子的火力,輕松鏟平鬼子的街壘、磚墻,甚至推土掩埋鬼子的地道和地堡。
M31裝甲回收車。
這意味著他那些寶貴的坦克,包括兩輛虎式,一旦戰損,將有很大概率能被及時拖回維修,而不是被迫遺棄或炸毀。
畢竟哪怕他有系統空間,也不可能當保姆天天陪在虎式身邊。
這對他這支以技術兵器為核心的部隊來說,意義非凡。
M3半履帶車則提供了良好的機動性和一定的防護力。
白鷹大兵一般還會在M3車內再架一挺7.62mm機槍,當成移動火力點
其車體裝甲正面側面均為7mm鋼板,重要位置加厚到12.7mm,能夠抵御鬼子的三八大蓋和九二式重機槍射出的子彈。
車頂環形槍架上的M2HB 12.7mm重機槍,更是能夠威脅鬼子的小坦克和低飛的飛機。
面對缺少反裝甲能力的鬼子步兵,這4輛半履帶裝甲車就相當于6輛小坦克。
這根本不是一個普通的工兵連,這是一個集攻堅、破障、搶救、機動于一體的頂級裝甲工兵單位。
其戰略價值,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甚至超過一個普通的坦克連。
“發財嘍,真是缺什么來什么。”
方默激動地握緊了拳頭。
有了這個機械化裝甲工兵連,后邊往金陵方向撤退的時候,無論是架設浮橋,還是拆除友軍埋設的地雷,都能事半功倍。
沒錯,原歷史中,大夏在滬上一共投入了70余萬部隊,最終在11月9日開始,向金陵撤退。
結果一路上除了鬼子的飛機轟炸外,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先撤離的友軍。
先撤的部隊為了防止被鬼子追擊,直接將沿路所有橋梁全部炸毀,當重炮十團一營撤至方家窯河邊時,最終不得不將6門珍貴的漢斯150mm重炮沉入河中,避免落入鬼子手里。
剩下的4門150mm重炮下場也不好。
在金陵潰敗后,重炮十團的炮兵們面對被提前破壞的渡口和接到唐司令命令后堅決不讓過河的憲兵,不得不含淚將重炮沉入長江中。
可以說,**內部很多人,在很多時候扮演的其實是豬隊友的角色。
當然,現在有方默在,有他的系統空間和能夠迅速架設浮橋的機械化裝甲工兵連,這些事情肯定不會再發生了。
甚至方默都想到了,到時候他雪中送炭,收編炮十團殘兵,接收漢斯150mm重炮的場景了。
35次抽獎全部結束。
由于每10次抽獎系統空間就擴張一倍。
方默現在一共抽了59次,系統空間擴張到了400X400X20米的大小,一共320萬立方米。
方默看著系統空間里和閘北警局駐地外憑空多出來的大量部隊和裝備,心中充滿了豪情。
一共6個漢斯步兵連、4個大夏步兵營、一個PZ.38(t)坦克連、一個II號坦克連、一個105榴彈炮連、一個75山炮營、一個白鷹裝甲工兵連、以及眾多的迫擊炮連、步兵炮連、工兵連、運輸連和海量彈藥補給……
這一次豪擲三萬五千多點功勛,帶來的提升是肉眼可見的巨大。
兵力一共增加了7240人,6個步兵營,1個山炮營,2個裝甲連,外加若干其他炮兵、工兵。
加上目前獨立21旅剩下的1萬2千余兵力,人數已經逼近2萬。
這還沒有計算正在閘北警局和四行倉庫兩座大型戰地醫院里躺著的近五千傷兵。
其中約一千多是重傷員,需要更長時間的休養。
但另外近四千人,多是四肢中彈或被彈片所傷的“輕傷員”。
說是輕傷,在這個缺乏有效抗生素的時代,即便取出彈片、成功縫合傷口,傷口感染引發的敗血癥、化膿、高熱依舊是這些傷員最大的死亡威脅。
因此各師得知方默接收傷員后,干脆把這些沒有生機的傷員干脆一股腦都送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