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贗品,也要質量過關。
肉眼不能分辨真?zhèn)巍?/p>
坑人,也要坑得別人開心。
“量不是很大,你也曉得,一比一還原,很費精力。”
虞金偉先提前打預防針,免得等會看到貨,楊光樹說三道四。
“貴在精,不在多,這個我懂。”
第一批,答應田二狗最少10件精品宋瓷。
沒有這么多也無妨,下次補上。
國寶宋瓷又不是大路貨,哪里有這么多。
兩人進入倉庫。
楊光樹爆了一句粗口:
“臥艸,虞哥,這就是你說的量不是很大?”
倉庫里,整整齊齊,擺放著不下于百件宋瓷。
尼瑪!
要是大量,不得成千上萬?
虞金偉有點茫然:“多嗎?
這么長時間,才百來件,很慢了啊!”
一時間,搞不明白,楊光樹是不是腦袋出了問題。
這可是假貨,不是真品。
生產真品,都沒這么慢。
有時候,很矛盾。
開始師傅說,贗品比真品難。
但耐不住大批量生產。
熟能生巧。
產量自然而然就跟了上來!
楊光樹仔細檢查,也看不出真?zhèn)巍?/p>
難辨程度,堪比真假美猴王。
除非動用唐僧的緊箍咒(檢查儀器)。
“虞哥,你叫員工給我送到小島別墅。
我有一批小玩意兒,你每天當獎品抽,送給游客。”
帶過來大批量小葉紫檀手串。
現(xiàn)在楊光樹也不缺這三瓜兩棗,還不去送人,吸引更多冤大頭來。
“行,我會安排。”
虞金偉也沒當回事,以為是幾十塊錢一個的玉石掛件。
兩人來到停車場。
楊光樹打開后備箱。
一堆手串,像垃圾一樣亂放。
開始,虞金偉也沒留意手串材質:
“光樹,你咋搞了這么多手串?”
“朋友送的。”
在那年代,就那批發(fā)價,跟送沒啥區(qū)別。
虞金偉隨意的撿起一串,拿在手里盤。
抬眼一瞅,兩個眼珠子彈出:
“臥艸,小葉紫檀?
還是西南地區(qū)的小葉紫檀?”
行家一入手,西南,東南亞,一摸,一瞅,就能斷出生。
“對,就是西南的小葉紫檀手串。”
楊光樹有些自得。
這年代,西南地區(qū)的小葉紫檀,基本滅絕。
價值太高,有一批人,專門天天在野外尋找。
不過也有漏網之魚。
時常聽到,有砍柴的老農,把小葉紫檀當柴火。
被識貨之人,低價買走。
“送你這么多,你朋友不會是個麻包吧?”
滿滿一后備箱,價值不菲。
虞金偉在想,我怎么遇不到這樣的朋友?
“你真當別人傻啊?
利益交換,我送他的東西,價值更高。”
自己好像,沒送什么東西給大舅哥他們大隊。
想了想,楊光樹決定,送幾臺半自動車珠子機器給他們。
純手工打磨,效率低。
報廢率還高。
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光樹,價值過大,送游客是不是有點浪費?”
這么好的東西,還不如放展覽館里銷量銷售。
“必須送,這不是錢的事情。
這是引流品。”
這東西拿來賣,還不如賣菜。
那玩意兒可是天價。
養(yǎng)生系列,有錢都吃不到。
小葉紫檀手串,虞金偉就吝嗇成這樣。
等翻年,自己把猴票弄來抽獎送人,虞金偉不得心疼死?
楊光樹想想虞金偉那心疼,痛苦面具,就忍不住發(fā)笑。
虞金偉看的莫名其妙:“這楊兄弟,鐵定有什么大病。
傻之入境,修傻仙圣體。
不去精神病院修行,可惜了。”
小葉紫檀手串,像垃圾散亂。
虞金偉得去定做高檔禮盒。
要送,就送出百萬豪禮的氣勢。
楊光樹也看到了一群狗皮膏藥。
不過他都躲著,不是怕。
是嫌麻煩。
已經交給虞金偉處理。
來者是客,你只要不搗亂。
賴在景區(qū)不走也沒事。
就算不在景區(qū)消費,你總要在烏傷吃住。
就當你是游客,帶動旅游經濟。
楊光樹前腳剛走,虞金偉后腳就宣布:
“從明天開始,景區(qū)每天送出100串西南小葉紫檀手串,純手工制作。
從游客進入景區(qū)編號里面抽取,請大家留意中獎名單。”
各個景區(qū)大屏幕,景區(qū)視頻賬號,同時發(fā)出更新狀態(tài)。
網友驚呼:“真的假的?
西南小葉紫檀手串?
不會是東南亞紫檀手串吧?”
有時候,東西快滅絕了,大家才知道他的珍貴。
物以稀為貴,就算是坨屎也有人拿它當寶貝。
想方設法,研究出它的價值。
發(fā)出質疑的網友,不在少數(shù)。
也有人力挺:“上金景區(qū),肯定不會糊弄人。
你們忘了,景區(qū)里面的豬圈都是西南小葉紫檀搭建?
還有,水庫釣場,那總作不了假了吧?
多少人一夜暴富。”
網絡時代,防詐騙視頻,天天更新。
還都是真實案例。
天上掉餡餅,網友們第一時間就想到假,騙。
……
楊光樹帶著上百件宋瓷,幾臺車珠子機器,回到了大平公社。
沒有回家。
徑直開車來到大舅哥家。
車只能來到大隊場壩。
一條小路,通往大舅哥家。
汽車暫時不能通行。
家里一個人都沒有。
兩個孩子,估計在上課。
楊光樹剛離開,一幫沒上學的小孩,圍著他汽車打轉:
“這誰呀,開車來我們大隊。”
想摸又不敢摸。
有孩子提議:“我們捏汽車好不好?”
異口同聲:“好!”
小孩子的游戲,愛好,就是這么簡單。
一個個弄來泥巴,照葫蘆畫瓢,捏汽車。
勤快的,還去找水。
光著屁股,流著鼻涕的小孩,直接撒尿攪拌。
濕度好像不夠,他左顧右盼:“誰有尿?給我來點。”
楊光樹在大舅哥家瞎轉悠:
“這兩口子,也是節(jié)約。
賺了這么多錢,也不曉得翻新一下房子,改善居住環(huán)境、生活。”
這么多年,楊光樹一直在幫襯。
幾萬有些夸張,大幾千還是有的。
那時候賣小葉紫檀,帶領他們養(yǎng)兔子,種菜。
可以說賺錢能力,在大平公社,都排的上號。
奈何,還是住著破破爛爛的土坯房、茅草屋。
沒人在家,楊光樹也不可能干等著:
“大舅哥應該在廠子里。”
作為車間管理,肯定時刻關注著工人。